张国良
- 作品数:53 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岩浆房周期性“混合—结晶”作用
- <正>由洋中脊下部地幔减压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不能直接喷出地表,而是在迁移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和混合作用。地球物理研究常在快速扩张洋中脊检测到不连续的岩浆房,快速洋中脊下部的岩浆房一直以来被认为在玄武质岩浆...
- 张国良曾志刚殷学博
- 文献传递
- 铀系不平衡与洋中脊下的岩浆形成及其迁移过程
- 2008年
- 综述了20多年来洋中脊新生玄武岩中铀系不平衡研究成果,分析了铀系不平衡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铀系不平衡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1)玄武质岩浆中230Th/238U不平衡可能产生于石榴子石稳定的深部源区,也可能来自230Th的"内部增长"(in-growth),过剩230Th更可能形成于含铝单斜辉石;(2)226Ra/230Th不平衡可能来自岩浆的形成过程,也可能来自岩浆迁移过程;(3)铀系不平衡与岩浆滞留时间和上升速率紧密相关,226Ra的大量过剩显示,这个不平衡事件形成于8ka以内,如果不考虑玄武质岩浆迁移过程的事件,则意味着岩浆迁移时间不超过8ka。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准确模拟地幔部分熔融条件并测定铀系子体在熔体/地幔残留相间的分配系数;②提出更合理的结晶分异模型;③探索流体对226Ra/230Th不平衡的影响。
- 张国良曾志刚殷学博
- 关键词:洋中脊玄武岩铀系不平衡
- 太平洋地幔物质组成及洋中脊软流圈地幔动力学
- 沿着地球上的洋中脊,存在几个主要的地幔不连续带,本文介绍了IODP站位U1367和U1368分别获得了太平洋洋隆西侧33.5Ma和13.5Ma的洋壳玄武岩。根据板块构造恢复,这两个站位的洋壳的形成位置对应于现代东太平洋洋...
- 张国良陈立辉李世珍
-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动力学分析
- 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岩浆作用研究
- 作为快速扩张洋中脊,东太平洋海隆岩浆作用研究对理解洋壳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岩浆作用进行了研究。
- 张国良曾志刚
- 关键词:东太平洋岩浆作用
- 文献传递
- 冲绳海槽Jade热液区热液硫化物的元素富集与铀系同位素组成被引量:4
- 2009年
- 测定了冲绳海槽Jade热液区(127°04.5′E,27°15′N,水深1300~1450m)热液硫化物的元素和铀系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含硫酸盐矿物的热液硫化物(样品HOK1和HOK2)具有LREEs相对富集的特点,所研究的热液硫化物样品(除样品HOK1外)属富Zn型热液硫化物.与其他海区的富Zn热液硫化物相比,具有高Zn,Pb,Ag,Cd,Au和Hg含量,低Fe,Al,Cr,Co,Ni,Sr,Te,Cs,Tl和U含量,以及极低的210Pb放射性比度值和210Pb/Pb比值的特点.在以闪锌矿为主的热液硫化物中,稀有元素Hf与U,Mn元素之间以及分散元素Ga与Zn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Au,Ag与Fe-硫化物有关,低温阶段有利于Au,Ag的富集.同时,Fe-Bi之间和Zn-Cd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受矿物组合变化的影响.根据热液硫化物中210Pb/Pb比值(3.99×10-5~5.42×10-5),结合其具有U同位素(238U含量1.15×10-6~2.53×10-6,238U放射性比度值1.07~1.87dpm/g,234U放射性比度值1.15~2.09dpm/g,234U/238U比值1.07~1.14)存在,而232Th和230Th均处于背景水平的事实,得到冲绳海槽Jade热液区热液硫化物样品的形成年龄在0.2~2ka之间.
- 曾志刚余少雄殷学博王晓媛张国良汪小妹陈代庚
-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冲绳海槽
- 高温高压实验揭示俯冲带蛇纹岩熔融行为与高镁岩浆成因
- 2024年
- 近年来一些研究在岛弧岩浆中发现了蛇纹岩组分,这表明俯冲至弧下的蛇纹岩不仅为地幔楔提供流体,而且可以通过部分熔融参与岛弧岩浆形成。然而,蛇纹岩在地幔楔中的熔融行为及其在俯冲带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仍未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3种蛇纹岩样品:蚀变原岩分别为二辉橄榄岩(SE2)和方辉橄榄岩(SE3)的天然蛇纹岩,以及模拟含有大量滑石的合成蛇纹岩样品(SEQ),在700~1300℃和4 GPa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了模拟实验,限定了蛇纹岩的熔融温度,分析了实验产生的熔体成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蛇纹岩的固相线存在显著差异,SE3、SEQ和SE2蛇纹岩的固相线分别为900~960℃、960~1100℃以及1150~1200℃。这3种蛇纹岩的固相线均高于俯冲板片上表面的温度,要求蛇纹岩通过底辟作用进入地幔楔以发生部分熔融。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SE2和SEQ蛇纹岩可以在地幔楔底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960~1100℃)即发生熔融,产生科马提质岩浆;而在上覆地幔楔更高温度条件下(>1200℃),SE2蛇纹岩可以发生更广泛、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产生玻安质岩浆。
- 胡佳森张国良
- 关键词:蛇纹岩俯冲带高温高压实验科马提岩
- 硫化镍试金扣成分探讨(英文)被引量:1
- 2007年
- 实验对比了熔剂中硫和镍的质量(mS和mNiO)变化对镍扣质量(mbutton)的影响,结果表明:mbutton主要受mNiO的控制,mS的变化对其影响则较小。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6个不同mS、mNiO的熔剂所制备镍扣的矿物成分,结果显示:镍扣矿物成分单一,以Ni3S2为主,含少量NixS6,不含NiS、Ni3S4和NiS2等矿物。改变所加入的mS和mNiO,镍扣的矿物组成并不改变,仅是Ni3S2和NixS6相对含量发生变化。
- 汪小妹曾志刚殷学博王晓媛袁春伟张国良
- 关键词:分析化学铂族元素X射线衍射矿物
- 南海海盆扩张晚期岩浆活动和地幔动力过程
- 张国良Matthew G.Jackson孙卫东Gareth Seward
-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被引量:18
- 2022年
-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根本,事关国家发展的命脉。海洋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得以解决。目前,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已逐步从过去的跟跑阶段进入并跑阶段,但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回顾分析了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对标找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围绕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健康海洋、海洋生命过程、跨圈层流固耦合、快速变化的极地系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开展跨尺度、跨圈层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组织并发起我国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从而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切实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建设海洋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 吴立新荆钊荆钊李才文张国良王师李才文庄光超
- 关键词:海洋科学可持续发展
- 南海及周缘地区地幔组成和动力学的岩石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2
- 2019年
- 南海及其周边(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印支半岛)广泛分布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板内玄武岩(弥散火成岩省),本文搜集了该区已发表的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并据此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板内火山岩主要分为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两个系列,其微量元素组成为典型的洋岛玄武岩(OIB)特征。Sr-Nd-Pb-Hf同位素结果指示其源区为亏损地幔端元(DMM)与富集端元(EM2)二端元混合。总体上,相对橄榄岩源区形成的熔体而言,这些玄武岩具有低的CaO、较高的Fe/Mn、Zn/Mn及Zn/Fe值;同时,南海海盆玄武岩、海南岛和印支半岛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斑晶相对典型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具有低的Ca和Mn含量,以及高的Ni含量和Fe/Mn值,显示其源区辉石岩组分含量较高。南海停止扩张后出现碳酸盐化火山岩并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向碱性玄武岩连续转化,同时海南岛和印支半岛的新生代玄武岩整体具有低于亏损橄榄岩地幔的Mg同位素组成,这些都表明南海及周缘地区的地幔源区中有俯冲板块带入的沉积碳酸盐混入。综上认为,该弥散火成岩省在地幔源区组成上均体现有"俯冲-再循环"组分的加入,该再循环地幔组分可能与该地区长期俯冲滞留板块的重熔有关。
- 赵智华张国良王帅张国良
- 关键词:玄武岩地幔辉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