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强震前地壳的弹性位移
- <正>从天文测时纬的基本原理看,强震前的时纬残差异常原因,不外是垂线变化和地壳位移。在早期我们认为主要是前者,近年来,从更多的资料分析来看, 有相当多的震例可能是属于后者。
- 张国栋
- 文献传递
- 从汶川地震看震前的“微破裂波”被引量:4
- 2009年
- 根据对包括汶川大地震等一些实测资料的分析,并借用断裂力学和断裂物理的概念,可以认为存在一种震前出现的"微破裂波"。即,震前地层中发生的"微破裂"过程可以产生"微破裂波"。由于破裂过程的微观复杂性,微破裂波中有电磁波、声波和重力波等不同成分,而且有频率覆盖范围宽、信号相对较弱等特点。微破裂波一般都产生于主破裂之前约1~10天之内。只要有合适的有着足够高灵敏度和足够宽的频率响应能力的仪器系统,就可能探测到微破裂波,也就获取了一种重要的有临震预警意义的信息。
- 赵复垣张国栋
- 关键词:地震岩石破裂微破裂
- 近40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对今后气候变化的估计
- 张国栋
- 关键词: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影响气候变化
- 月球开发畅想曲(续)
- 1999年
- 四 开发月球矿物资源 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强大的能源基地,开发月球上的矿物资源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那么月球上都有哪些矿物资源呢?从阿波罗登月飞船取回的月岩分析可知,地球上有的元素月岩中都有,从月岩中就可以取出人类所需要的元素。在带回来的60余种月岩中,其?..
- 张国栋
- 关键词:月球开发矿产资源旅游资源
- 微破裂弹性回跳模型和一次地震的三种波被引量:1
- 2009年
- 经典弹性回跳模型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地震模型之一,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对经典弹性回跳模型进行了合理的补充。根据存在着震前超低频应力—密度波和临震微破裂波的设想,进一步补充了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新模型或可称为"微破裂弹性回跳模型"。这个模型与很多实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因为大多数地震都要经历应变累积、微破裂和主破裂三个阶段,所以,一次地震一般都会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类型的波,即:超低频应力—密度波(应变波)、微破裂波以及普通地震波。这一认识对深入理解地震现象以及对地震的监测和预警都是有意义的。
- 赵复垣张国栋王泽之
- 关键词:岩石破裂
- 值得重视的震前超低频密度一应力波
- 通过对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研究,我们发现,存在着一种重要的震前由孕震区发出的地下构造中的超低频密度一应力波。而且,这种波的性质,与国外学者提出的'热力学弹性回跳'理论符合得很好。本文强调这种震前超低频密度一应力波的存在...
- 赵复垣张国栋韩延本
- 关键词:天体测量学应力波地震预测
- 文献传递
- 月球开发畅想曲
- 1999年
- 一走出地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1969年7月20日应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踏上地球以外的天体,它是人类科技文明经过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开始走出地球进入地外天体迈出的第一步...
- 张国栋
- 关键词:月球开发能源太阳发电
- 一种震前超低频密度—应力波被引量:4
- 2007年
- 地震发生前天文时纬残差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得到了不同天文台观测结果的证实。另外,两种与地震相关的物理量震前地下深部物质视电阻率变化和断层活动矩变化,其物理机制的解释以及与后续地震的关联方式和天文时纬残差有很多共性。而且,这3类观测现象与后续地震的关联方式与国外学者提出的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符合得很好。本文基于现有观测证据和理论模型的一致性,提出地震前在地层构造中存在一种来自孕震区域的超低频密度—应力波。
- 赵复垣张国栋韩延本
- 关键词:天体测量学地震
- 天文时纬残差异常与地下视电阻率异常的原因:震前超低频能量释放?
- 上个世纪70年代唐山大地震后,发现了天文时纬残差异常与天文台附近地区所发生强震的关系,后来逐渐被多个天文台站观测到的多个震例进一步证实.但这一关系的地球物理机制仍是一个正在探讨中的问题.已有文献指出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由震前...
- 赵复垣张国栋
- 关键词:地震预报蠕滑
- 文献传递
- 组建云南天文时纬测震网的意义及可行性被引量:8
- 1994年
-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在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认为光学天文时纬观测可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作者认为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云南地区,组建一个天文时纬测震网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其可行性及有关问题。
- 韩延本张国栋胡辉赵洪声
- 关键词:纬度测量残差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