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尉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全球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2006~2010年广西武鸣县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掌握广西武鸣县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规律,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0年,采集武鸣县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卵;同时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采用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测土壤中的蛔虫卵,用直接镜检法判定蛔虫卵活力。结果2006--2010年,共检查居民5216人,其中男性2700人,女性2472人,各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4.09%、3.41%、1.44%、2.65%和1.14%,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3~12岁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依次为27.69%、17.36%、25.86%、23.76%和18.97%;检测50户家庭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标本200份,发现蛔虫卵12份,其中2份蛔虫卵具有活力。结论广西武鸣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对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综合防治。
- 万孝玲杨益超区方奇张伟尉许洪波吴钦华李树林
- 关键词:线虫感染土源性线虫疫情
- 广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囊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中脑囊虫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00-2008年来自治区疾控中心就诊的CNS疾病患者的囊虫特异性抗体,并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736例CNS疾病患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囊虫特异性抗体阳性者403人,阳性率为14.73%。阳性者分布于全自治区55个县(市、区),大多集中在广西南部的南宁市及周边的贵港、武呜、宾阳、横县等市县,在阳性者的构成比中,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多于青少年,农民多于其他职业者;2000年以后检出的囊虫抗体阳性率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流行的区域却逐渐扩大,尤其在交通、经济落后,环境卫生较差的边远山区。结论脑囊虫感染是引起广西人群CNS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重点地区特定人群中开展囊虫病防治,是减少CNS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今后在全自治区,尤其在边远山区仍需加强囊虫病防治工作。
- 李树林许洪波杨益超苏爱荣张伟尉万孝玲张鸿满
- 关键词:脑囊虫病免疫检测流行病学
- 201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程度选取6个县(市、区)作为固定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000人,覆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采集3岁以上常住居民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如在检测中发现其他寄生虫感染,同时予以记录。从2016至2020年连续监测5年。结果2016—2020年,监测点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98%(756/6308)、6.32%(394/6230)、10.97%(670/6110)、10.03%(680/6781)、7.96%(497/6242),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2)=13.627,P<0.01)。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以40~49岁、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感染度以轻度为主。2016—2020年6个县(市、区)土源性线虫各年感染率分别为2.46%(155/6308)、2.30%(143/6230)、1.34%(82/6110)、1.11%(75/6781)、0.72%(45/6242),感染率逐年下降(χ^(2)=88.378,P<0.01);各年间钩虫均为主要的感染虫种。结论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华支睾吸虫病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寄生虫病。
- 吕国丽万孝玲刘健区方奇韦海艳张伟尉林源唐雯茜石云良刘多孟军杨益超蒋智华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
- 新生儿先天性疟疾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疟疾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 林康明余海飘卢贵基黎军黄亚铭张伟尉杨益超
- 关键词:先天性疟疾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
-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及防控策略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收集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病例报告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疟疾病例2 9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0.03%),输入性病例2 943例(99.97%)。实验室确诊疟原虫阳性病例2 933例(99.63%),恶性疟2 166例(73.86%)、卵形疟388例(13.23%)、间日疟276例(9.41%)、三日疟40例(1.36%)、混合感染62例(2.11%);临床诊断病例11例(0.37%)。病例分布于全区14个地级市中的91个县(市、区),病例数最多的为南宁市,有2 515例(占85.43%)。病例来源于非洲29个国家(94.67%)、东南亚7个国家(5.10%)、南美洲1个国家(0.07%)、南亚2个国家(0.07%)和国内(0.10%);其中非洲区域以来自加纳为主,为1 947例(66.13%);东南亚以来自缅甸为主,为75例(2.55%)。病例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性为2 889例(98.13%),20~49岁2 583例(87.74%);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2 561例,占86.99%);病例各月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病例数最多,为665例(22.59%),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报告主体中,疾控机构报告1 431例(48.61%),医疗机构报告1 511例(51.3%),检验检疫机构报告2例(0.07%)。全区报告6例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 林康明黎军韦树娇张伟尉冯向阳燕慧韦海艳杨益超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
- 基于PCR技术的绿脓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应用PCR技术来实现绿脓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绿脓杆菌特异性的PCR扩增引物是根据已报道的ETA基因序列设计的,同时考察该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外,一种不提取基因组DNA而直接制备简易模板的直接PCR方法在本研究中也被尝试。结果: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仅在包含绿脓杆菌基因组DNA的样品中得到单一条带。直接PCR方法也成功扩增出同样的条带,而整个过程在4 h内完成。结论:这种扩增绿脓杆菌ETA基因的直接PCR方法对绿脓杆菌的鉴定来说是一种快速、特异、敏感和相对简单的方法。
- 张伟李闻张伟尉刘红艳黄正
- 关键词:绿脓杆菌PCRETA
- 201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将全区按GDP分为高、中、低GDP地区,从中随机抽取39个县(市、区)设立监测点。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收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蛲虫卵。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结果39个监测点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饮用水以自来水和井水为主。2016—2020年监测点无害化厕所覆盖率分别为77.39%(36403/47040)、94.19%(47120/50026)、94.47%(55499/58750)、86.72%(68913/79467)和94.99%(56188/59154),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3.53,P<0.05)。2016—2020年共调查监测点66355人,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总感染率分别为4.20%(533/12699)、2.98%(312/10458)、2.21%(276/12485)、1.75%(285/16329)和1.54%(222/14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67,P<0.05),且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16.05,P<0.05)。高、中、低GDP地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11%(244/22049)、2.65%(722/27273)和3.89%(662/1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57,P<0.05)。女性钩虫感染率为2.68%(900/33548),高于男性的1.40%(458/32807)(χ^(2)=136.98,P<0.05);男性、女性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29%(95/32807)和0.32%(108/33548),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11%(37/32807)和0.13%(43/33548),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1.69%(274/2343)和12.17%(257/2112),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0.326、0.24,P>0.05)。≥80岁年龄组钩虫感染率最高,为4.93%(69/1399);3~9
- 万孝玲吕国丽蒋智华区方奇韦海艳唐雯茜林源张伟尉黄铿凌石云良刘多刘健孟军杨益超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 虫卵ITS-2序列分析鉴别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睾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 吕国丽杨益超蒋智华韦海艳张伟尉唐雯茜林源黄福明区方奇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ITS-2
- 一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9个基因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9个基因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试剂盒包括:引物、探针、核酸释放试剂、PCR缓冲液、对照品、标准品和内标等物质。利用本试剂盒可以对乙型肝炎病毒9个基因型(A~I)进...
- 方钟燎张伟尉蒋智华
- 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9个基因型的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9个基因型的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方法,本发明的试剂盒包括:引物、探针、核酸释放试剂、PCR缓冲液、对照品、标准品和内标等物质。利用本试剂盒可以对乙型肝炎病毒9个基因型(...
- 方钟燎张伟尉蒋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