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凤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超声
  • 1篇动脉系统
  • 1篇毒性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再出血
  • 1篇治疗干预
  • 1篇溶血
  • 1篇溶血磷脂
  • 1篇溶血磷脂酸
  • 1篇球蛋白
  • 1篇球蛋白治疗
  • 1篇缺血
  • 1篇蛛网膜

机构

  • 4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张云凤
  • 3篇尹继君
  • 3篇孟范文
  • 3篇林峰
  • 3篇彭玉华
  • 3篇王新强
  • 2篇庞善军
  • 1篇任更朴
  • 1篇代怀静
  • 1篇赵凤霞
  • 1篇霍贵玲
  • 1篇鲍金慧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共振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MR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颈动脉MRA异常12例(28.6%),脑MRA异常32例(76.2%),其中8例二者均异常,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30例(71.4%)(此30例脑MRA均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16例(38.1%)(其中颈动脉MRA异常12例).结论 MR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TIA的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的评价.
尹继君孟范文彭玉华王新强林峰代怀静霍贵玲赵凤霞张云凤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32例原因分析
2007年
彭玉华庞善军林峰王新强孟范文张云凤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病毒性脑炎 (VE)的疗效。方法 对 4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 3例 ,应用IVIg 0 .4g/kg +常规治疗 ;对照组 2 2例 ,单用常规治疗 ,以观察其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6 .9% ,对照组治愈率为 59.1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大剂量IVIg配合常规治疗是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尹继君鲍金慧张云凤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病毒性脑炎
溶血磷脂酸与复发性脑梗塞的关系及治疗干预
彭玉华庞善军尹继君任更朴孟范文林峰王新强张云凤
本研究证实了首次脑梗塞后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可以降低溶血磷脂酸的水平,而且能够降低复发脑梗塞的发生率。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定期监测溶血磷脂酸水平,发现升高者积极给予干预治疗,能够预防脑梗塞复发的发生。
关键词: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复发性脑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