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捷
- 作品数:33 被引量:228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近50年我国霜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2
- 2009年
-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霜期呈缩短的趋势,并且霜期显著缩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日期呈推迟趋势而终霜日期呈提前趋势,这可能与日最低气温、日最低0cm地温的不断升高有关,而初霜日期的推迟和终霜日期的提前最终导致霜期的缩短。
- 王国复许艳朱燕君张洪政廖捷
- 关键词:霜期时空分布特征日最低气温
- 我国飞机观测气象资料概况及质量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为全面了解我国飞机观测气象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质量状况,该文介绍了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Data Relay)计划的发展及我国通过AMDAR计划实施获取的飞机观测气象资料(又称AMDAR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起飞和降落阶段飞机观测所获廓线资料的可用性,并分别对全球AMDAR资料和我国AMDAR资料进行极值检查、空间位置检验和时间一致性检验,对我国AMDAR资料错误率的月值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分之二的AMDAR资料集中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阶段,并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利用我国AMDAR资料制作的廓线垂直分辨率大部分高于10 hPa。我国AMDAR资料的气温错误率低于全球水平,但风速错误率高于全球水平,错误资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层。从2008年开始,我国AMDAR资料的质量状况较往年有了明显改善,风速错误率一直维持在1.3%以下,气温错误率维持在0.2%以下。总体来说,我国AMDAR资料已成为我国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廖捷熊安元
- 关键词:飞机观测廓线
- 2009年2-3月我国南方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6
- 2010年
- 利用JRA-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2—3月我国南方一次连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该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活动,并计算了降水区域内的水汽收支。结果表明:(1)这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上空阻塞形势稳定,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而在中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高稳定在菲律宾海上空,加强了南方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风。这种环流形势使得北方干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长时间对峙,形成了稳定的准静止锋,是影响这次连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偏北,急流轴入口处南侧的辐散环流与低层西南气流北侧的气旋性辐合环流相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形成利于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动力结构。(3)偏北的西太平洋副高伴随着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其西边缘的偏南风造成了来自西太平洋及南海低纬地区至我国南方的偏南风水汽输送支异常,它主导的经向水汽输送是造成主降水区水汽通量辐合的重要原因,对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影响更为显著。
- 潘旸李建廖捷沈艳徐宾张洪政
- 关键词:连阴雨环流分析水汽输送
- 一种探空温度辐射误差订正量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探空温度辐射误差订正量计算方法,对全球不同型号的探空仪的偏差特征进行分析;借助模式背景场资料和Vaisala RS92探空仪,求算其他类型探空仪的太阳辐射订正量;应用算法对再分析资料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进行检...
- 李庆雷廖捷陈哲周自江费烨胡开喜张涛
- 探空特性层温度偏差订正及效果检验算法
- 本发明公开探空特性层温度偏差订正及效果检验算法,包括如下步骤:P1收集资料,整理成待订正的已有探空温度廓线;P2将已有探空规定层温度偏差订正量由时间序列做成空间廓线;P3将步骤P2中订正量在步骤P1中的插值应用;P4基于...
- 李庆雷陈哲廖捷周自江胡开喜费烨
- 探空特性层择取的阈值参数选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探空特性层择取的阈值参数选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P1:从秒级探空廓线中择取探空特性层数据;步骤P2:择取特性层算法中的阈值参数调整;步骤P3:对多站、多时次数据结果统计平均;步骤P4:统计不同秒级资料的特性...
- 李庆雷周自江廖捷远芳胡开喜张志富
- 文献传递
- 水文气象信息概述:观测、融合与再分析被引量:14
- 2022年
- 高质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是开展气象和水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本支撑。以降水等水分循环基本要素为重点,简要概述部分单源的观测数据集、二维/三维的融合分析产品和多维的再分析产品的研发进展,及其在水文气象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气象和水文数据是地球系统中水分循环的最重要体现,二者的有效汇聚和协同质量控制,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在地球系统模式各分量中的应用;经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和同化分析形成的多尺度、高精度、高时效、时空连续的格点化分析场,是智能网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零时刻”起点,已经成为无缝隙预报业务的组成部分;经过历史数据同化分析产出的长序列大气、陆面等再分析产品,是气候变化演变评估和监测的重要保障,其应用价值远超观测数据本身。
- 周自江曹丽娟廖捷谷军霞张涛潘旸
- 秒级探空资料的稀疏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秒级探空资料的稀疏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P1:从秒级探空廓线中提取探空规定层数据;步骤P2:从秒级探空廓线中提取探空温湿特性层数据;步骤P3:在所选取的温湿度特性层中选取对流层顶;步骤P4:从秒级探空廓线中...
- 李庆雷周自江廖捷远芳胡开喜
- 文献传递
- 中国近30年短时极端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以往对于日尺度以下的短时极端降水特征和短时极端降水阈值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最新研制的1991~2021年中国2464个台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1 h、3 h降水频率特征,采用百分位法分别统计1 h和3 h极端降水阈值,探究了中国短时极端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等省的部分台站1 h降水频率较大,可达12%,西北地区1 h降水频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台站低于3%。1991~2021年期间,1 h、3 h极端降水频率呈减少趋势。共有64.7%的站3 h极端降水频率线性趋势与1 h极端降水频率线性趋势一致。我国降水极值和极端降水阈值空间特征明显,1 h降水极端降水阈值基本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特征,广东、广西、海南阈值相比我国其他地区偏大。海南、广东、广西和江苏省1 h降水历史平均极值超过80 mm h^(-1),其中海南省平均极值最高,达102.7 mm h^(-1)。
- 赵煜飞张强鞠晓慧肖栋杨和平陈杰廖捷邓悦
-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
- 探空温度偏差订正技术调研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探空资料在数值预报、资料同化、天气分析、气候变化、卫星资料校准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空温度偏差大小持续受到太阳辐射等自然因素、观测系统改变等历史人为因素的叠加耦合作用影响,使得其偏差订正工作变得非常复杂,给上述众多研究应用带来较大的困扰和不确定性。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主要探空温度偏差订正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发展现状,重点对比分析国外不同科研业务单位的技术方法,同时结合中国探空温度偏差订正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差距,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
- 李庆雷陈哲廖捷周自江
- 关键词:太阳辐射不确定性偏差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