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尼罗帕尔·吐尔逊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骨髓
  • 9篇异常综合征
  • 9篇增生
  • 9篇增生异常综合...
  • 9篇综合征
  • 9篇细胞
  • 9篇骨髓增生
  • 9篇骨髓增生异常
  • 9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突变
  • 4篇综合征患者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突变
  • 4篇测序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6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8篇尼罗帕尔·吐...
  • 11篇郝建萍
  • 10篇秦玉婷
  • 9篇王欢
  • 9篇赵芳
  • 7篇江明
  • 2篇陈双
  • 2篇何广胜
  • 2篇刘洋
  • 2篇帕提古丽·阿...
  • 1篇迪丽娜孜·阿...
  • 1篇哈力达·亚森
  • 1篇王亚楠
  • 1篇迪丽娜孜·阿...
  • 1篇陈双
  • 1篇潘歆
  • 1篇郝建萍
  • 1篇秦玉婷
  • 1篇美力班·吐尔...
  • 1篇哈提拉·吐尔...

传媒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83例MDS患者进行74种髓系靶基因突变检测,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比较老年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02例老年组患者中,81.3%的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其中1、2和≥3个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3.5%、19.6%和38.2%,突变检出率较高的基因为TET2、ASXL1、TP53、SF3B1、BCOR和DNMT3A。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有着更高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其中≥3个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且表观调节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率高(P=0.001)。两组中合并TP53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未突变者(P=0.045;P<0.001),老年组中合并SF3B1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中合并SF3B1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未突变者(P=0.014)。老年组患者随着基因突变数目的增多,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14)。结论老年MDS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随着突变数目的增多,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张晓华王亚楠赵芳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王欢江明郝建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50例MDS患者均采用5-阿扎胞苷治疗,治疗前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患者骨髓中34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特点;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R)分为较低危组(IPSS-R积分≤3.5分)110例和较高危组(IPSS-R积分>3.5分)140例,比较2组基因突变情况;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不同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中178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为71.2%,其中发生1个基因突变66例,2个基因突变43例,3个基因突变30例,>3个基因突变39例,未发生基因突变72例;基因突变率≥10%的有ASXL1基因突变49例(19.6%),TET2基因突变42例(16.8%),SF3B1基因突变38例(15.2%),BCOR基因突变35例(14.0%),U2AF1基因突变33例(13.2%),DNMT3A基因突变28例(11.2%),TP53基因突变25例(10.0%)。较高危组≥3个基因突变比率(32.86%)及BCOR、U2AF1、TP53基因突变率(19.29%、17.14%、14.29%)均高于较低危组(20.91%、7.27%、8.18%、4.55%)(P<0.05),SF3B1基因突变率(5.00%)低于较低危组(28.18%)(χ^(2)=25.682,P<0.001);较高危组患者表观调节、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突变率(43.57%、20.71%、20.00%)均高于较低危组(30.91%、10.91%、5.45%)(P<0.05),剪切因子基因突变率(25.71%)低于较低危组(37.27%)(χ^(2)=3.861,P=0.049)。较低危组与较高危组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22个月)均短于未突变者(45、33个月)(Z=—1.787,P=0.037;Z=—4.986,P<0.001),较低危组SF3B1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长于未突变者(41个月)(Z=3.149,P=0.002);2组ASXL1、TET2、U2AF1、DNMT3A、RUNX1基因突变者中位生存时间与未突变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张小寒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赵芳王欢江明郝建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
血清调节性T细胞、CD34、CD117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血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CD34、CD117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是否发生肾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已发生肾损伤,3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肾损伤,2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分析MM患者Treg、CD34、CD117、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M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Treg、CD34、CD117对M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Treg、CD34、CD1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的Treg、CD34、CD117、24h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正相关(r>0,P<0.05);Treg、CD34、CD117均与eGFR呈负相关(r<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eg、CD34、CD117、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升高和eGFR水平降低是M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Treg、CD34、CD117预测M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0.832、0.806,敏感度分别为90.33%、80.62%、93.54%,特异度分别为80.00%、70.03%、80.01%。结论Treg、CD34、CD117与MM患者早期肾损伤相关,是M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MM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尼罗帕尔·吐尔逊赵芳王欢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调节性T细胞
SHH信号通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SMO抑制剂对MUTZ-1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及Smoothened(SMO)抑制剂Jervine对MUTZ-1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R显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的53例MDS患者。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对患者预后分组,低危组2例,中危1组16例,中危2组21例,高危组14例。将低危组和中危1组归为相对低危组,中危2组和高危组归为相对高危组。选取同期该院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组患者的SHH、Patched-1、SMO和Gli-1 mRNA相对表达量;终浓度0μmol/L、1μmol/L、5μmol/L、10μmol/L Jervine作用于MUTZ-1细胞,孵育24 h;CCK-8法检测Jervine 0μmol/L组、Jervine 1μmol/L组、Jervine 5μmol/L组、Jervine 10μmol/L组MUTZ-1细胞的增殖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MUTZ-1细胞的凋亡率;qRT-PCR检测4组MUTZ-1细胞的SMO、Gli-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4组MUTZ-1细胞SMO、Gli-1、Bcl-2、Caspase-3和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3组患者的SHH、Patched-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O、Gli-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高危组SMO和Gl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相对低危组(P <0.05)。SMO基因高、低表达组患者和Gli-1基因高、低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Jervine 0μmol/L组、Jervine 1μmol/L组、Jervine 5μmol/L组、Jervine 10μmol/L组MUTZ-1细胞的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UTZ-1细胞增殖率与Jervine浓度呈负相关(r=-0.977,P=0.000),随Jervin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Jervine 0μmol/L组、Jervine 1μmol/L组、Jervine 5μmol/L组、Jervine 10μmol/L组MUTZ-1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姚柳赵芳秦玉婷王欢尼罗帕尔·吐尔逊陈双帕提古丽·阿不力孜郝建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UTZ-1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
2022年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度分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及相关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阐明其在MDS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初治MDS患者(MDS组)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血MDSCs,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颗粒酶B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免疫抑制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同时根据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将MDS患者分为较低危组(L-MDS组)和较高危组(H-MDS组),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中MDSCs、CD4^(+)T细胞、CD8^(+)T细胞、颗粒酶B及Tregs,免疫抑制因子IL-10及TGF-β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DS患者MDSCs及Tregs的表达量增高,CD4^(+)T细胞、CD8^(+)T细胞、颗粒酶B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DS的分组分析中,L-MDS组MDSCs和Tregs表达量低于H-MDS组(P<0.05),L-MDS组和H-MDS组CD8^(+)T细胞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345),而L-MDS组CD4^(+)T细胞和颗粒酶B的表达量高于H-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MDS患者免疫抑制因子IL-10及TGF-β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MDS组IL-10及TGF-β水平高于L-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DS患者中MDSCs表达量增加,T细胞亚群表达紊乱,且与疾病危险度分层有关,可能参与了疾病进展。
尼罗帕尔·吐尔逊张小寒王欢秦玉婷赵芳郝建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源性抑制细胞T淋巴细胞
浅析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在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液病教学中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学生60人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通过将血液形态学资源、基础课程整合应用于血液病教学,对比学生学习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后,学生使用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的血液病部分平均成绩为72.54±12.43分,相较于历史平均成绩效果显著,且P <0.05;总体平均分为82.54±10.37分,比较历史总体平均成绩较高,P<0.05。课堂发言积极性能力平均分为80.16分,团队合作能力平均分为82.74分,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平均分为75.32分,语言能力平均分为66.17分,综合团队平均能力为84.46分,与授课前对比,P <0.05。结论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在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血液病,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迪丽娜孜·阿布来提
关键词:血液病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Shh信号通路抑制剂Jervine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UTZ-1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Shh信号通路中SMO抑制剂(Jervine)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UTZ-1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Jervine对MUTZ-1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ervine对MUTZ-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hh信号通路效应蛋白BCL2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检测Jervine作用于MUTZ-1细胞后Shh通路中Smo和Gli1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Jervine对MUTZ-1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4 h,r=-0.977);Jervine能有效促进细胞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与Jervine剂量成呈相关(r=0.997);加入不同浓度Jervine后G1期细胞所占比重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01),Jervine可使MUTZ-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抑制细胞增殖。Jervine作用MUTZ-1细胞后Smo和Gli1基因表达水平及下游靶基因的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下降(P<0.05)。结论:SMO抑制剂能有效抑制MUTZ-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秦玉婷姚柳银臻王欢陈双尼罗帕尔·吐尔逊哈力达·亚森刘洋帕提古丽·阿不力孜江明郝建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SHH信号通路MUTZ-1细胞
CD4^(-)CD8^(-)TCRγδ^(+)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
2024年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emia,T-LGLL)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的细胞毒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典型T-LGLL免疫表型为CD3^(+)CD4^(-)CD8^(+)CD57^(+)TCRαβ^(+),不到5%的患者为TCRγδ表型,合并CD4^(-)CD8^(-)更少见。
王兰兰范文霞秦玉婷尼罗帕尔·吐尔逊艾克拜尔·阿布都热衣木潘歆何广胜郝建萍
关键词: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贫血纯红细胞
荟萃分析西罗莫司对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评价西罗莫司对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Pure Red Cell Aplasia,aPR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西罗莫司”、“aPRCA”和“治疗”作为关键词,按自由词和主题词结合的检索策略分别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4年8月。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西罗莫司治疗aPRCA相关文献,采用STATA/MP16进行荟萃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I2和Q检验结果,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用药时间内西罗莫司在aPRCA中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后用Begg′s和Egger′s检验和漏斗图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提示西罗莫司对aPRCA的有效率为73.4%(95%CI:0.651~0.811),完全缓解率为55.7%(95%CI:0.415~0.696);排除因缓解后、严重并发症停药等患者,在10月用药时间内西罗莫司的有效率高达79.8%(95%CI:0.720~0.868),完全缓解率为60.2%(95%CI:0.490~0.709);西罗莫司治疗aPRCA不良反应发生率15.1%(95%CI:0.043~0.294),因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及停药情况非常少见。结论西罗莫司对aPRCA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穆耶赛尔·玉苏普何广胜秦玉婷尼罗帕尔·吐尔逊尼罗帕尔·吐尔逊
关键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西罗莫司疗效安全性
维、汉族白血病患者血液中TRAF1、NF-κB、TNFR mRNA水平表达研究
2017年
研究维、汉两民族白血病患者血液中TRAF1、NF-κB、TNFR mRNA表达水平,旨在为研制新的靶向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7年6月来我院检查并确诊的各类FCM免疫学分型白血病患者40例(研究组),及同期来我院就医确诊的溶血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0例(对照组)。为了保证数据的均衡性及便于统计,根据民族不同将两组细分,又根据疾病分期将研究组细分。采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TRAF1、NF-κB、TNFR mRNA的表达水平,对比不同民族和不同分期患者的上述指标mRNA水平变化。结果:维汉族各类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TRAF1、TNFR、NF-κB mRNA表达均高于非白血病对照组维汉族患者的相应值(P<0.05);对照组维汉族间的TRAF1、TNFR、NF-κB mRNA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维汉族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TRAF1、TNFR、NF-κB mRNA表达差异显著,其中维族明显要高于汉族(P<0.05)。研究组维族各分期的白血病患者血液中TRAF1、TNFR、NF-κB mRNA表达均高于研究组相应汉族(P<0.05)。结论:维族白血病患者血液中TRAF1、NF-κB、TNFR mRNA水平表达较高,白血病的病情进展对上述指标的水平表达影响较大。
哈提拉·吐尔逊美力班·吐尔逊尼罗帕尔·吐尔逊
关键词:NF-Κ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