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鲁宁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3
- 2013年
- 通过岩心成分、粒度及沉积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对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西北部渐新统崖城组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崖城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岩性以粗碎屑岩为主,夹多层薄煤层并含有海相自生矿物海绿石;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类型多样,兼有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特点;层理类型包括平行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均质层理和潮汐层理等,此外还发育冲刷面及变形构造,反映了复杂多变的水动力环境。对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为断陷早期平衡充填背景下发育于箕状断陷主断裂隐没端附近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海南隆起和崖城凸起。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的煤层可作为良好的气源岩,与以粗碎屑岩为主的储层组成了有利的生储配置,对崖城13-1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尚鲁宁吕大炜李增学张训华张功成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地质琼东南盆地
- 西太平洋弧后地区新生代构造迁移的深部地震证据被引量:9
- 2020年
-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弧后边缘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于2015年在东海琉球岛弧弧后地区布设了一条穿过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南冲绳海槽地区和琉球岛弧的主动源广角反射/折射深部地震剖面.利用走时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展现了西太平洋边缘弧后地区莫霍面的深度由东海陆架地区的大于30 km显著抬升至南冲绳海槽轴部的约16 km,地壳高度拉张减薄,并存在一系列显著的不连续下地壳高速体,速度达6.8~7.3 km/s,这是地幔上涌的显著表现.模型从深部结构角度展现了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的变迁,证实了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在弧后拉张过程中不断地向洋跃迁,形成自西向东的构造迁移,并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认为新生代向洋变新的构造迁移是太平洋俯冲带后撤引起的一系列弧后深-浅部地球动力效应.
- 祁江豪吴志强吴志强温珍河张训华尚鲁宁温珍河胡刚
- 关键词:OBS深部结构海洋地质
- “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集成及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航遥中心共同组队实施的“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集成及应用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
- 张勇张勇尚鲁宁尚鲁宁
-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中国海域油气资源
- 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研究基础领域;模拟装置包括旋转实验平台和固定实验平台,旋转实验平台上设置砂箱、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影像记录系统,以模拟被碰撞板块地层及记录...
- 杨传胜杨长清梁杰李清廖晶尚鲁宁
- 东印度洋Roo海隆区域属性及其俯冲区域响应特征
- 2022年
- 东南亚巽他弧形汇聚板块俯冲构造体系是全球最为活跃的板块汇聚边界地带之一,早期研究认为巽他弧俯冲体系主要发育俯冲增生型板块边缘,以典型的增生棱柱体弧前隆起地貌为主要特征;最新研究发现东印度洋沃顿海盆圣诞岛海底火山群省最东段Roo海隆已经随板块运动到达爪哇海沟区域,与巽他弧其他区域正常洋壳俯冲过程相比,Roo海隆凸起构造在巽他弧体系中触发了不同的俯冲地质过程.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全面梳理认识Roo海隆区域属性特征,包括海隆岩性与年代学特征、起源争议、“隆-沟”区域俯冲深部结构特征;进一步增强对弧前早期俯冲侵蚀过程的理解,包括局部增生棱柱体前缘碰撞侵蚀凹陷、弧前隆起差异性抬升、弧前盆地挤压破碎变窄;并首次利用二维多道地震资料解释,探讨弧后盆地对“隆-沟-弧-盆”新俯冲构造格局的响应特征.目前弧后肯登-马都拉海峡盆地内正在发生新一期挤压构造运动,我们认为其发育的浅层挤压背斜构造特征是Roo海隆凸起构造形成的垂直正交快速高角度新俯冲构造格局下弧后盆地内的直接构造变形响应.
- 冉伟民鲁银涛魏新元栾锡武刘鸿蒋陶叶传红何明勇秘丛永尚鲁宁
- 关键词:东印度洋
- 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床原位种植系统
- 本发明提出一种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床原位种植系统,包括热液金属硫化物丘体、钻井套管、井口控制导流装置和流体混合控制罩,钻井套管穿入热液金属硫化物丘体,热液金属硫化物丘体由外向内依次为隔水层、热液流体富集层和丘体基岩,钻井...
- 孙治雷尚鲁宁曹红孙致学郭磊黄威翟滨耿威
- 文献传递
- 东北印度洋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综述和新认识被引量:3
- 2020年
- 85°E海脊是东北印度洋一条重要的线性基底隆起,形成于中生代印度板块北漂过程中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海脊的结构、性质和起源蕴含了东印度洋扩张和印度板块北漂过程的关键信息,然而目前对其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分析了85°E海脊及邻区的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前人对海脊外部形貌、内部结构、深部构造以及东印度洋板块重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结果表明,85°E海脊的形成是热点活动、洋脊扩张、转换断层、扩张中心跃迁以及板块汇聚远程效应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海脊呈现明显的构造分段性,不同分段的结构、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12°N以北的海脊形成于板内热点型岩浆作用;2°~12°N的海脊与NW-SE向和N-S向两期海底扩张的边界高度吻合,是白垩纪东印度洋扩张中心调整和板块重组的产物;2°N以南的阿法纳西-尼基廷海山是随着海底扩张逐渐侵位的热点型海脊,可能与2°N以北的海脊不存在成因上的关联.分析认为,2°~12°N的海脊中段是未来部署地球物理测量、进一步确认海脊性质和成因的关键区域.通过深海钻探揭示海脊不同分段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是破解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白垩纪印度洋板块重建事件以及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机制等重大地质问题的关键途径.
- 尚鲁宁胡刚胡刚祁江豪潘军
-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重磁异常
- 冲绳海槽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16年
-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及邻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对其构造地质学意义进行了定性研究。冲绳海槽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较高,与其下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质量盈余有关;海底正向地形单元、基底隆起等具有较高的空间重力异常,而地壳浅部低密度岩浆房表现为较低的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及其上延结果反映了地壳厚度的变化,冲绳海槽地壳显著减薄,台湾地区地壳显著增厚;琉球岛弧及弧前布格重力异常受菲律宾海板片俯冲和岛弧地壳结构的共同影响,俯冲洋壳与琉球岛弧地壳的接触带位于琉球海沟以西,大致与120mGal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相对应。
- 尚鲁宁张训华韩波
- 关键词:冲绳海槽海底构造
- 冲绳海槽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地壳结构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冲绳海槽地区最新的调查资料,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冲绳海槽地区地震波场、重力场、磁力场、热流场的特征,通过居里面的反演和莫霍界面的计算,结合编绘的图件对该地区的居里面深度和莫霍面深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居里面的深度为4~15km,莫霍面深度在4~28km之间,综合分析以往OBS的调查结果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该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
- 孟祥君张训华韩波尚鲁宁
- 关键词:冲绳海槽地球物理场地壳结构
- 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研究基础领域;模拟装置包括旋转实验平台和固定实验平台,旋转实验平台上设置砂箱、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影像记录系统,以模拟被碰撞板块地层及记录...
- 杨传胜杨长清梁杰李清廖晶尚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