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宣道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2008-2011武汉市轮状病毒监测:优势株的转换及VP4基因P[8]b亚型的出现
- 2008年3月-2011年5月在武汉市的4家哨点医院门诊部收集儿童和成人腹泻大便样本,用以监测轮状病毒基因型的波动。儿童和成人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4.6%(458/1859)和12.1%(96/795)。在554人...
- 王远虹周璇庞蓓蓓彭劲松胡权周敦金Souvik Ghosh小林宣道
- 文献传递
- 武汉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建立
- 周璇王远虹小林宣道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
- 武汉地区人群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 目的:比较武汉地区成人和儿童腹泻患者中 A 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分布,对成人和儿童腹泻患者中 A 组轮状病毒的关联作些探讨,并对轮状疫苗 LLR 投入使用前后轮状病毒流行情况作初步分析。材料:2000.12—20...
- 杨占秋王远虹小林宣道周敦金周璇朱泽荣刘满清彭劲松
- 文献传递
- 2008-2011武汉市轮状病毒监测:优势株的转换及VP4基因P[8]b亚型的出现
- 王远虹周璇庞蓓蓓彭劲松胡权周敦金Souvik Ghosh小林宣道
- RTPCR技术检测人B组轮状病毒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来检测人B组轮状病毒。方法:参照文献,设计并合成了8对不同引物,利用RT-PCR技术同时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结果:经过一轮RT—PCR后,均扩增出与引物对应的大小不一的DNA条带。结论:由于常规B组轮状病毒的免疫诊断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存在各自的缺点,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诊断。RT-PCR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8对特异性引物同时用于人B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当高,且使用一个配方和一样的扩增程序,这使得在实验室诊断变得更为便捷和简单。
- 詹少炙叶临湘王斌段纪俊小林宣道杨继红
-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 不同的核酸提取和扩增方案检测诺如病毒的方法与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杨婷王远虹曾晶周璇刘满清小林宣道彭劲松周敦金
- 关键词:诺如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单股正链RNA急性胃肠炎扩增病毒性胃肠炎
- 2001-2002年武汉市成人腹泻病人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王远虹小林宣道周璇杨继红山建国周敦金刁平李燕刘传楠郑华英唐力曹军利
- 该课题的开展使我们掌握了成人A、B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和A组流行株的基因型分布,了解了人B组轮状武汉地方株与其他B组轮状病毒毒株间的差异,对成人A组和B组轮状病毒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为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趋势预测...
- 关键词:
- 关键词: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成人
- 武汉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周璇王远虹小林宣道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VP1基因种系发生
- 人B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人B组轮状病毒WH-2vp7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8%,与印度加尔各达分离株CAL-1达92%,而与动物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差别较大,如与IDIR(鼠)同源性仅为58%,与WD653(牛)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为63%,与ATI(牛)同源性为61%。对vp7基因的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其mRNA折叠形成多达18个发卡环状结构。VP7蛋白是24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4kDa,含有3个潜在的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酰化位点,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来看,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9%,与CAL-1达95%,而IDIR仅为51%,说明了WH-2和ADRV的起源相同。此研究对了解B组轮状病毒基因的进化和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B组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 唐少文唐力王斌小林宣道杨继红
- 关键词:VP7基因克隆结构蛋白
- 44株人A组轮状病毒武汉流行株的培养鉴定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对A组轮状病毒武汉流行毒株进行培养增殖并确定其基因型和血清型。材料经RT-PCR确定基因型和ELISA确定VP6亚组血清型后初步判定的57株不常见型、混合型及未确定型别的A组轮状病毒流行毒株。方法MA104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电泳型;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确定G、P、VP6和NSP4基因型;ELISA确定VP6亚组血清型。结果分离率77.2%(44/57)。分离了一株具备双重亚组血清型特征的人轮状病毒R479。分离后基因混合型、非常见基因型别或非常见G、P组合、不能确定的基因型别及VP6亚组血清混合型的样本数量与分离前相比显著减少。结论轮状病毒流行毒株的分离培养有助于提高其基因分型的敏感性,减少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的非特异性反应。
- 周璇王远虹小林宣道朱泽荣刘满清彭劲松周敦金
- 关键词:轮状病毒野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