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控讨新生儿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新生儿科住院的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预后。结果先生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手术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年,患儿无明显症状,能正常生活;低血钙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治愈,1例因伴肾功能衰竭死亡;先天性心脏病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早产儿并发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获得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心脏外科手术造成的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损伤,不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者,预后好;部分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低血钙、先天性心脏病多见,应对因进行治疗。
- 宋金枝文飞球吴本清李志光
- 关键词:新生儿房室传导阻滞病因预后
- 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验证性后续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研究近期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进展,并验证1986年报告的研究成果。方法收集自1981~1999年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及全国性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的相关文献资料,查到其中100多篇临床论文报道中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新生儿疾病的成功经验,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整理出反映这20年中我国新生儿临床用药的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表。结果本次统计的新生儿中药常用量约为2~7g,较上次统计的1~6g 1日剂量有所提高。新生儿中药常用量一般可用到成人常用量的1/5以上到半量;新生儿中药常用量的上限值,绝大多数(80%以上)可达到或超过成人常用量的下限值。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与1986年报告的研究结论接近。这两次的研究结果,反映了建国后50年中我国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变迁情况。可供临床实际应用参考。
- 凌家杰谭洁璐张宝林凌锡森岳少杰鄢慧明舒兰宋金枝高喜容刘俐
- 关键词:中药
- 正常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正常新生儿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应用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检测40例正常新生儿,探讨其脑血流变化的规律性。结果正常新生儿脑导纳图各项指标左右两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性别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脑导纳图各指标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日龄第1天与第3天及第4天新生儿脑导纳微分环(ADL)I+II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体重组新生儿ADLI+II指数及流入容积速度(Hs/b-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出了正常新生儿脑导纳图检测的参考值范围,并观察到日龄和体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
- 关键词:脑血管循环脑图新生儿
- 先天性梅毒36例被引量:3
- 2003年
-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素,是由感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6例报告如下.
- 潘小梅张铮张铮
-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性病病例新生儿
-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L-选择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意义的研究
-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中淋巴细胞L-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在HIE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HIE患儿、15例窒息但无HIE患儿生后第一天及22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L-选择...
- 宋金枝唐沂潘晓梅吴俊
- 文献传递
-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的变化规律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同日龄下脑血流的改变,以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速度(CBFV)随日龄增大逐渐升高。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进行比较,胎龄、体重的增加与脑血流呈正比;新生儿早期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亦呈渐增趋势,生后24 h内为高值,2~7 d内RI、PI短时期降低之后又逐渐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并进行动态观察,对于早期预测脑损伤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吴俊吴本清吴本清李建明蒋玉蓉李建明
- 关键词:脑血流超声检查多普勒早产儿
-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NICU呼吸机治疗的54例HMD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其疗效,比较治愈组与病死组胎龄、出生体重、上机日龄、上机前血气及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各种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呼吸机治疗新生儿HMD的治愈率为68.4%;病死组胎龄、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治愈组(P<0.05),病死组上机时的日龄及上机前的血pH值均明显小于治愈组(P<0.01),病死组呼吸机参数PIP、PEEP均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两组间各种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呼吸机是治疗新生儿HMD的主要手段;HMD患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则病变发生越早,上机前酸中毒越明显,病死率就越高.
- 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刘智屏
-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机械通气预后
- 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围产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 宋金枝赖玉标吴本清陈霆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脑反应性与智能发育的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在音乐刺激情况下脑组织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变化,研究早期脑反应性与智能发育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5~2007年窒息复苏后的50例新生儿分别在第5~7天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安静状态及音乐刺激后脑组织的氧合血红蛋白,分别按窒息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生后6个月、1岁采用中国标准化的贝利量表(CD-CC)测定MDI和PDI检测智能发育水平,评价早期脑反应性与智能发育的关系。结果:重度窒息患儿生后第5~7天音乐刺激前后脑组织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智能发育情况对比,脑反应性好组分别比脑反应性一般、脑反应性差组MDI评分高8.76分、9.19分;脑反应性好组比脑反应性一般、脑反应性差组PDI评分高8.50分、9.84分。1岁时智能发育情况对比,脑反应性好组比脑反应性一般、脑反应性差组MDI评分高6.31分、8.22分;脑反应性好组比脑反应性一般、脑反应性差组PDI评分高5.69分、7.67分;三组患儿MDI及PDI分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刺激后脑组织的氧合状态的血红蛋白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新生儿窒息后的脑反应性;争取尽早通过脑反应性来预测患儿的预后,为脑损害患儿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唐沂陈兰珍宋金枝李志光林真珠余幸儿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近红外光谱智能发育
- 深圳市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5
- 2012年
- 目的调查深圳市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对深圳市小学1~6年级10553名学生的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经问卷调查为ADHD行为阳性的儿童进一步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进行诊断。结果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均填写完整、合格的为8193份。纳入研究对象年龄为7~13岁。由家长问卷量表得到ADHD行为发生率为7.60%,由教师问卷量表得到ADHD行为发生率为5.59%。依据DSM-Ⅳ诊断ADHD 442例,总患病率为5.39%;7~13岁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3,P<0.05),其中7~9岁各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均在6%以上;男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6.65%vs 3.12%,P<0.05)。冲动多动问题(79.6%)、学习问题(60.6%)和品行问题(52.0%)是ADHD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其中女童学习问题显著高于男童(83.5%vs 54.7%,P<0.01)。结论深圳市小学儿童ADHD患病率为5.39%,其中7~9岁儿童患病率较高;男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冲动多动问题、学习问题和品行问题是ADHD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
- 周克英高美好杨春何张佳楠陈言钊陈言钊庄艳云宋金枝张蔚文飞球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患病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