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12岁近视学龄儿童合理矫治后对调节眼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近视学龄儿童给予合理矫治后眼动参数的变化,试图调查近视发生的机制并找到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最合理方法。 方法:争取家长同意后,选取50例7~12岁未合理矫治的近视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视力〈0.8,未合理矫治包括未给予规范的散瞳验光、过矫或欠矫、眼镜相关参数不合理。并给予未合理矫治儿童进行合理矫治,包括给予规范的散瞳验光;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滴眼,每次1~2滴,每日3次;调整眼镜在合适的范围。矫治6 mo后使用综合验光仪测量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 结果:不合理矫治组矫治前后的正相对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负相对调节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合理矫治能够保存更多的调节储备,进而缓解近视的进一步加深。
- 吴西西孟宪实黎海平陈珏
- 关键词:近视眼动参数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近年来已经上升到7.98/100000~17.9/100000[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视网膜形成裂孔,发生液化的玻璃体进入裂孔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临床上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而手术的关键在于对裂孔进行封闭以去除或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2]。
- 李超颖黎海平肖新安孟宪实胡秋明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孔源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 西医防治儿童近视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有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近视现患病率高达50%-70%,大学里甚至达到70%-90%。根据最近一项对香港2651名6—12岁在校儿童视力调查分析,近视患病率6岁为18.3%,
- 刘洪彬吴西西杜娟娟孟宪实
- 关键词:近视儿童
- 近视眼的合理矫治与近视发展的关系
- 目的:通过对7-12岁学龄儿童屈光状态以及眼动参数的测定,了解其调节储备的差异,确定是否得到合理矫治。分析近视眼的合理矫治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试图探索预防、矫正、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最佳方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
- 孟宪实
- 关键词:儿童近视视功能
- 文献传递
- 低常视力与正常视力学龄儿童眼调节储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常视力与正常视力学龄儿童眼调节储备的差异。方法选择7~12岁学龄儿童102例,其中裸眼视力≥0.8(正常视力组)50例(100眼),裸眼视力〈0.8(低常视力组)52例(104眼),应用综合验光仪检测两组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应用移近法测量双眼调节幅度,自制±200D反转拍法测量双眼调节灵活度。结果正常视力组的正相对调节为(-2.70±1.23)D,调节幅度为(14.03±2.17)D,均明显高于低常视力组的(-1.64±0.81)D、(11.48±2.60)D(P均〈0.05);两组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下降引起调节储备不足可能是学龄儿童近视发病的原因之一,而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近视发生无关联。
- 孟宪实吴西西杜萍瑞雷蕙
- 关键词:视力低常眼动参数学龄儿童
- 眼生物学参数对近视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近视眼是全国范围内最广泛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而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亿近视眼患者,青少年中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60%,居世界第二[1],了解近视发生机制进而控制近视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近视形成的光学机制已经明确,
- 杜萍瑞吴西西雷蕙孟宪实
- 关键词:近视
- 角膜塑形镜矫治学龄儿童近视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治学龄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7-12岁的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治,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视力、屈光度、眼轴以及眼压等),同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佩戴1年后与佩戴前比较:视力、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眼轴、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4眼发生角膜上皮点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学龄儿童近视方面表现出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孟宪实吴西西王云杜萍瑞雷蕙李超颖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矫治学龄儿童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