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刚
- 作品数:89 被引量:2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黑龙江洪河遗址2021年度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分析
- 2023年
- 洪河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富拉尔基区,紧邻嫩江,为典型的昂昂溪文化遗存。近年来,该遗址进行了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并在过程中开展了连续的植物考古浮选工作。2021年,洪河遗址浮选出土了361粒炭化黍及禾本科、豆科、藜科、蓼科、蔷薇科、菊科及菱角、芡实和葡萄、麻栎等非农作物的炭化种子和果实共2039粒。结合该遗址前期浮选出土的粟、黍和大麻等农作物,进一步证实其在昂昂溪文化阶段已经出现了以黍和粟为组合的旱作农业生产。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也为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和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 李阳孙永刚张伟
- 关键词:嫩江流域旱作农业
- 内蒙古巴彦塔拉辽代墓葬发掘简报
- 2022年
- 2011年7~8月,为配合集通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考古专业师生对巴彦塔拉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巴彦塔拉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东北、巴彦塔拉苏木塔班嘎查1千米处(原巴彦塔拉苏木所在地东南500米处),东南距巴彦塔拉小学500米,北距集通铁路250米(图一)。
- 曹建恩李明华孙永刚(摄)张宇(摄)孙永刚张宇
- 关键词:抢救性发掘辽代墓葬集通铁路
- 试论辽上京农业特点
- 2015年
- 辽上京是中国北方草原上由契丹族建立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城市,畜牧业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辽上京并不排斥农业,而是农牧并重,并不断扩大和发展农业。本文试对辽上京农业发展的特点进行探讨。
- 李文伟孙永刚
- 关键词:农业
- 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生业方式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通过对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的部分遗址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归纳出陕北地区生业方式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即由仰韶时代晚期以农业为主、畜牧为辅、狩猎为补充,发展到龙山时代早期以农牧混合为主、狩猎为辅,最终在龙山时代晚期形成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狩猎文化为补充的生业方式。生业方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海生不浪晚段至阿善文化时期陕北先民生业方式的变化,是人口压力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龙山时期陕北先民生业方式的转变,多是环境因素促使下的人群变动和文化传播影响所致。
- 孙永刚常经宇
- 关键词:社会复杂化
- 红山文化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意义
- 2023年
-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其分布和影响范围包括燕山南北,内蒙古东南部,西辽河流域,其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发现和出土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各种玉器、陶器,都表现出与中原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存在着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聚变,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乃至形成提供了前提。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论述红山文化对中华各民族交流学习融合的重要意义,论证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渊源。
- 林杨孙宏伟张宇索明杰孙永刚
- 关键词:红山文化
- 探索与创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 2013年
- 2013年8月12日至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政府、赤峰学院主办的“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赤峰宾馆召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国内外十几家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约8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红山文化与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展开学术研讨。本文拟从研讨主题、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和特点等几个方面,对会议做简要述评。
- 于建设滕海键孙永刚
- 关键词:红山文化
- 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召开
- 2013年
- 2013年8月12日至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政府、赤峰学院主办的“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赤峰宾馆召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巾同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同内外十几家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约8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红山文化与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展开学术研讨。
- 孙永刚
- 关键词:红山文化
- 内蒙古库伦小奈林稿遗址浮选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 2019年
- 库伦小奈林稿遗址是一处高台山文化时期的遗址。201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中采用针对性采样法进行了土样的采集和科学的浮选工作,获得一批炭化植物遗存,种类包括粟和黍以及禾本科、藜科、豆科等杂草类植物种子。小奈林稿遗址浮选结果对认识高台山文化时期生业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孙永刚刘晓辰
- 关键词:植物遗存
- 西辽河地区全新世早中期粟类植物利用被引量:9
- 2016年
- 中国北方被认为是以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为主的旱作农业起源地,但对粟和黍驯化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说”,即人类将青狗尾草(S.viridis)驯化到粟是一个漫长过程,但需要更多的工作进行证明.西辽河地区是粟作农业起源的重要区域,本文对该研究区内小河西文化(早于8.5ka BP)、兴隆洼文化(8.2~7.4kaBP)、赵宝沟文化(7.0~6.4kaBP)和红山文化(6.5~5.0ka BP)8个遗址出土的12件磨盘和磨棒表层残留物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发现从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到红山文化具有野生性质的粟类淀粉粒所占比例从13.0%下降到3.4%;而粒径在16.8gm以上驯化粟淀粉粒比例从55.0%增加到62.1%.研究表明,小河西文化时期粟类植物驯化已开始;西辽河地区全新世早期、中期粟类植物的野生及驯化特征的变化规律,反映了粟类植物驯化的过程非常漫长.
- 马志坤杨晓燕张弛孙永刚贾鑫
- 关键词:农业起源新石器时代
- 呼伦贝尔地区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
- 2022年
- 呼伦贝尔地区河流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呼伦贝尔地区就已出现定居生活,并形成了以捕捞鱼蚌及涉水禽类,狩猎野生动物为主,采集野生植物资源为辅的生业经济格局。
- 张颖孙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