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昊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制造“夷狄”:古代东亚世界渤海“首领”的历史话语及其实践被引量:2
- 2017年
- 唐朝与日本传世文献中的渤海"首领"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但已有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误区。"首领"在封贡秩序的语境中,主要是用于指称四夷社会的习用语汇,带有鲜明的立场性和指向性。唐朝、日本、渤海三方文献记述的渤海"首领"记述立场不一,其指涉对象并非同一范畴,并不能如实地记述渤海地方社会之状况。渤海"首领"的话语是古代东亚世界各方在华夷分野语境之下,能动地塑造自我中心立场的表现。
- 孙昊
- 关键词:渤海史首领
- 释《金史》“豪剌唐古”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讹古乃传》述讹古乃仕履,云“皇统元年,以功授宁远大将军,迭刺唐古部节度使”。按“迭剌”二字,百衲本、南监本、北监本及殿本《金史》原作“豪刺”。此名在金朝文献中颇为罕见,故施国祁《金史详校》在无任何证据的前提下,
- 陈晓伟孙昊
- 关键词:《金史》中华书局点校本节度使百衲本殿本
- 世界史论说中的中国边疆及其省思:古畑徹《渤海国与东亚》书后
- 2023年
- 古畑徹2021年新著《渤海国与东亚》通过对7~9世纪渤海国前期与周边政治势力多边关系的实证研究,认为渤海国并没有被动地受到唐王朝和新罗的影响,而是立足于自身立场进行政治决策,是构成古代东亚世界历史的主体之一。该书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政治过程分析方法,揭示东亚唐朝、日本“边缘”政权、部族的主体能动性,以此来论证东亚世界史中国的“相对化”,进而解构日本传统的东亚“册封体制”论和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论。然而,该书只是截取一个特定时段的过程进行分析,没有从长时段展现政治过程的全貌,无法充分支撑其东亚世界认识趣旨。本文认为,运用政治过程分析方法,从更长时段揭示东北边疆区域史的历史趋势,能够证明正是世界历史的合力,才使得渤海国史无法脱离中国中原—东北轴线而独立说明问题。关于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叙述中国边疆,仍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议题。
- 孙昊
- 关键词:边疆史
- 渤海国靺鞨部族官称蠡测被引量:2
- 2019年
- 渤海国上自渤海国王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下至被统治阶层,都广泛使用靺鞨部族官称。从渊源关系来看,渤海统治集团的"可毒夫"、"舍利"等官称、尊号多借自鲜卑、突厥政治文化,并为该集团所专有。《册府元龟》等文献记述的靺鞨朝贡人名后缀,如"芝蒙"、"伯计"都是靺鞨部族社会广泛使用的官称。靺鞨部族官称与官僚制并行不悖,是渤海统治体系的重要基石。
- 孙昊
- 关键词:渤海史
- 说“舍利”——兼论契丹、靺鞨、突厥的政治文化互动被引量:12
- 2014年
- 作者认为突厥的"舍利"一词源于中亚波斯语或粟特语的国王,后发展为对贵族阶层的泛称。在契丹建国前后,舍利属于贵族身份称号,不属官称。棘鞨"大舍利"号并非源于契丹授职,而是源自突厥。"舍利"在契丹、靺鞨、突厥三族社会的流变,揭示了6—10世纪内亚草原帝国政治形式对这些民族的影响。
- 孙昊
- 关键词:舍利突厥
- 中古北方民族交往格局嬗变与东北民族的勃兴
- 2024年
- 东北边疆在中国北方历史中处于一个特殊位置,与草原游牧社会和中原定居社会同时存在紧密的依存关系,是欧亚大陆与太平洋海洋世界联通的主要过渡地带之一。由于与周边地域存在如此丰富的关联性,东北边疆往往被纳入诸如东亚史、内亚史、海域史等各类区域世界的研究视域。②实际上,东北的历史命运并不取决于某个单一生态人文区域属性,或者某一古代民族的政治抉择,而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交往的整体格局所决定的。本文即通过解读中古北方多民族政治互动秩序嬗变的原理,及其对东北地域政治重组、凝聚过程的影响,揭示东北边疆“地方因素”不断形塑的内聚趋势,分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新范式对边疆区域历史研究产生的影响。
- 孙昊
- 关键词:民族交往东北边疆政治互动
- 宗藩玉册:9世纪唐与黠戛斯交通的一个侧面
- 20世纪俄国哈卡斯共和国首府阿巴坎南部拉伊科沃村(Райково)村民在农田劳作中曾经发现5片汉字大理石条形残片,入藏Л.Р.克孜拉索夫哈卡斯民族方志博物馆,编号6640/1~5(图一、图二)。日本学者枡本哲在20世纪9...
- 孙昊
- 关键词:黠戛斯
- 辽金女真的“家”与家庭形态——以《金史》用语为中心被引量:4
- 2015年
- 《金史》中记载的"家"是指女真的同居单位,其内部存在各异的家庭形态。从景祖乌古乃家庭演变的事例可知,女真的家庭形态是以两代同居的多偶家庭为主,兼具兄弟联合式家庭或者三代同居的主干家庭形态。通常显贵之家则是带有依附人口的复合式家庭。"家"承担基本的经济责任,由"家"构成的"族"则是社会与政治互助单位,这才是金代女真"兄弟虽析,犹相聚种"的根本原因。
- 孙昊
- 关键词:女真家庭形态
- 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二)被引量:10
- 2020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长期跟踪、潜心钻研而不得将其研究透彻。鉴于此,继笔谈一推出之后,本编辑部特邀四位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视角聚焦主题,以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 何明毛巧晖袁剑孙昊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学理性笔谈学科
- “四海一家:历史与考古视域下的中国古代边疆”学术笔谈
- 2024年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考古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推动边疆历史研究与考古研究的融合发展,2023年8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大学等共同主办的“四海一家:历史与考古视域下的中国古代边疆”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以及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所、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边疆考古的使命与担当以及发挥文物考古工作在边疆治理、东北边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等专题进行研讨,共识于挖掘和有效利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积极引导研究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在新时代更好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以此为契机,辽宁大学学报于开年第一期,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笔谈文稿形式刊发,希冀展示学术研讨会之学术成果,以飨读者。
- 金旭东李大龙范恩实范恩实杨博华玉冰赵俊杰赵晓刚孙昊孙昊王飞峰
- 关键词:文物考古工作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