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恒

作品数:22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洋
  • 5篇南大洋
  • 5篇白令海
  • 4篇碳循环
  • 4篇全球变化
  • 4篇夏季
  • 4篇海-气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通量
  • 3篇碳吸收
  • 3篇CO2
  • 2篇氧化碳
  • 2篇中国近海
  • 2篇融冰
  • 2篇酸化
  • 2篇碳酸盐体系
  • 2篇通量
  • 2篇年变化
  • 2篇年际

机构

  • 16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22篇孙恒
  • 20篇高众勇
  • 16篇陈立奇
  • 6篇张远辉
  • 5篇祁第
  • 4篇许苏清
  • 4篇詹力扬
  • 3篇张凡
  • 2篇何建华
  • 2篇林奇
  • 2篇钟文理
  • 1篇尹明端
  • 1篇杨绪林
  • 1篇余雯
  • 1篇陈立奇
  • 1篇矫立萍
  • 1篇汪建君
  • 1篇王伟强
  • 1篇颜金培
  • 1篇林红梅

传媒

  • 7篇极地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五届青年海...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冰洋与白令海CO2体系特征及其变异
高众勇陈立奇尹明端何建华孙恒
上世纪末以来,北冰洋经历令全球科学家瞩目的快速变化。随着大气CO2浓度的逐年升高,北极地区快速升温,北冰洋及白令海的CO2体系也发生深刻变化。其在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呈现哪些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异?这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成了...
关键词:
关键词:碳循环白令海
南极普里兹湾碳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普里兹湾是南大洋碳循环研究典型代表海区,也是中国历次南大洋考察的重点调查区域。从初级生产力、营养盐、叶绿素、海-气CO2通量、真光层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净群落生产力(NCP)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其碳循环特征。生物泵运转效率和海冰过程是碳吸收的主要控制因素。普里兹湾总体上可以从陆坡划界,分为湾内和湾外两大部分。两者碳循环特征差异显著。湾内碳循环过程活跃,是南大洋夏季的高生产力区域。湾外则表现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特征,初步认为存在Fe限制。总体上,溶解有机碳(DOC)、POC、营养盐、叶绿素、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存在从湾内向湾外随纬度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海冰消长对碳循环过程影响剧烈。夏季融冰造成的冰藻释放、水体垂直稳定性增加是提高生物生产力的首要原因。总体上普里兹湾的碳循环受各种生物、物理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对南大洋碳循环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张凡高众勇孙恒
关键词:碳循环碳通量
北冰洋快速酸化过程、机制及预测研究
2019年
海洋酸化危害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生态最脆弱和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北冰洋在快速融冰下出现了快速酸化,其酸化程度、扩张范围和发展趋势成为全球海洋酸化最严重的海区,被认为是全球海洋酸化的领头羊。北极快速酸化将损害海洋生物尤其是翼足目类海螺这一北极三文鱼和鉢鱼的重要食物,进而对北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陈立奇陈立奇雷瑞波祁第钟文理高众勇雷瑞波张远辉詹力扬
关键词:酸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全球海洋环境问题
中国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DMS、MSA、N_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陈立奇汪建君詹力扬祁第张麋鸣高众勇赵淑惠颜金培张远辉林奇许苏清李伟矫立萍孙恒张介霞林红梅孙霞秦修远陈魁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南大洋
北冰洋海洋碳循环观测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陈立奇高众勇孙恒杨绪林张远辉何建华王伟强余雯林奇
该项目以在“雪龙”号破冰船上建立的综合观测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大气-海洋-沉积物”综合立体观测体系,利用科考获得的北冰洋碳体系数据,对北冰洋、白令海及西北冰洋CO<,2>体系及其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获得了北冰洋碳循环...
关键词:
关键词: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
夏季西北冰洋表层淡水分布的总碱度示踪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中国第三次和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在西北冰洋测定的海水总碱度资料和相关资料,结合海水、海冰融化水及河源淡水3个端元盐度和总碱度的特征值,计算分析了夏季表层海水中淡水所占的比例。示踪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海盆南部海冰融化水所占比例最大,该区为海冰剧烈融化的冰缘带。径流水的比例明显低于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径流水主要来自白令海入流水中携带的Yukon河水和加拿大Mackenzie河水的输入。2008年夏季海冰融化水以及由白令海入流水输入的淡水量都明显比2010年大,由Mackenzie河水带来的淡水影响变化不大,但其影响的峰值区域位置有所偏移,与海冰分布区相对应。
高众勇孙恒陈立奇张凡
关键词:河水
中国近海与南北极海区海-气CO2分压10年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对比
<正>利用1999年至2010年间南北极考察海气CO2走航观测资料,选择南北极重点观测的典型海区进行研究,分别选择南大洋、普里兹湾,楚科奇海、白令海等4个重点海区与中国近海的东海及台湾海峡进行对比,分别评价9年间从南极到...
高众勇陈立奇孙恒
文献传递
2008年夏季加拿大海盆CO2汇的精确计算
2008年79月,中国进行了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本研究即利用此次宝贵的科学考察机会,在加拿大海盆现场进行走航二氧化碳分压(p CO2)观测和采集大量的碳酸盐系统海水样品,得到了表层海水p CO2的分布,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
孙恒高众勇卢鹏陈立奇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压
文献传递
南大洋海-气CO_2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南大洋是全球最重要的CO2汇区之一。准确估算南大洋及其各海区的海-气CO2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预测和评估未来南大洋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南大洋广阔的海域,恶劣的气候条件、自身复杂的水文物理及地球化学过程等原因,目前对南大洋的CO2通量的评估不一而足,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本文讨论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估算方法和各个海域海-气CO2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目前对南大洋的年吸收量估计为大约在0.1—0.6PgCyr-1,同时,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其存在极大的年度变化性。并且,由于各个海区受到生物、物理和水文等各方面的影响,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变异性。
孙恒高众勇
关键词:南大洋海-气通量
十年间南大洋碳吸收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南大洋在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模式模拟的情节普遍都表明南大洋会在未来的全球变化中有大的变化、响应及反馈。但是,对南大洋究竟能够吸收和贮存多少大气CO2,以及南大洋作为人为源CO2汇的重要性等问题一直是...
高众勇陈立奇孙恒
关键词:CO2通量南大洋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