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小龙

作品数:78 被引量:45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1篇地震
  • 23篇水位
  • 19篇流体
  • 14篇地下流体
  • 14篇井水位
  • 11篇水温
  • 9篇同震响应
  • 9篇前兆
  • 8篇断层
  • 8篇震前
  • 8篇水层
  • 8篇含水
  • 8篇含水层
  • 7篇震波
  • 6篇地震前
  • 6篇强震
  • 5篇地震波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流体异常
  • 5篇值模拟

机构

  • 76篇中国地震局
  • 18篇新疆维吾尔自...
  • 15篇中国地震台网...
  • 11篇辽宁省地震局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5篇安徽省地震局
  • 4篇天津市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山西省地震局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78篇孙小龙
  • 27篇刘耀炜
  • 16篇向阳
  • 10篇王博
  • 9篇任宏微
  • 8篇晏锐
  • 7篇王海燕
  • 7篇邵志刚
  • 7篇张磊
  • 5篇高小其
  • 5篇杨朋涛
  • 4篇王俊
  • 4篇王熠熙
  • 4篇杨选辉
  • 4篇王喜龙
  • 3篇王广才
  • 3篇马玉川
  • 3篇司学芸
  • 3篇朱成英
  • 3篇付虹

传媒

  • 15篇国际地震动态
  • 9篇地震
  • 7篇中国地震
  • 5篇地震学报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震地质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内陆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07年地...

年份

  • 3篇2020
  • 5篇2019
  • 14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中国震例》的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基于《中国震例》记录的1966年以来的震例,按异常测项和变化类型分类统计了与地下流体相关的异常数量与震级、震中距、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大陆M6.5以下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数量与震级无相关性,M6.5以上地震异常数量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多,二者呈指数关系;地下流体异常多集中于距震中300km范围内,且各测项间无明显区别,异常数量与震中距之间呈Gamma分布特征;地下流体异常时空演化主要表现为"向震中收缩"、"构造控制"和"相对集中"三种典型特征,震前异常数量主要表现为"持续增长"型和"先增后减"型两类,且以"先增后减"型居多。本文统计得到的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可为今后地震预报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孙小龙王俊向阳王熠熙
关键词:地下流体异常中国震例
中强震前辽宁地区流体异常特征与地震预测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主要基于中国震例及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收集辽宁及周边历史中强地震震前辽宁地区流体前兆异常信息,对震前流体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建立辽宁地区流体前兆预测指标。研究表明,辽宁地区M≥7地震流体前兆异常具有分布范围广,异常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异常变化幅度大且准同步变化等特征,地震前兆主要以突跳型、上升型异常为主,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降低阶段,宏观异常数量多达千起,空间分布特征明显;M5-6地震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200km范围内,异常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主要以水氡为主,地震前兆特征主要以突跳型、上升型异常为主,且地震一般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后2月内发生,宏观异常数量少,一般仅为10多起或无宏观异常。
王喜龙焦明若王海燕孙小龙李彤霞付聪张志宏孔祥瑞钱蕊
关键词:流体异常中国震例
经验模态分解法在地下水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中典型干扰信号的处理及趋势性变化的提取,结果表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能有效地对信号进行分解,是一种无需预设带宽的自适应高通滤波方法,适用于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孙小龙刘耀炜晏锐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滤波器
深井水位对地震波、固体潮和气压的水力响应——以范县井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以河南范县井为例,利用不同的水力响应模型分析了井水位对地震波、固体潮和气压的响应特征,并基于相关水力响应模型反演估算了含水层的水力参数。结果显示:在高频加载作用过程中,井-含水层系统中的水流模式以水平向为主,而在低频加载作用过程中,则为水平向和垂直向共存的混合模式;利用周期为10—10^(2)s的高频段的地震波响应模型估算的含水层导水系数值较大,为7.20×10^(-3)m^(2)/s,利用周期为3.75×10^(2)s的低频段的固体潮响应模型估算的含水层导水系数值较小,为2.02×10^(-6)m^(2)/s,而利用周期为10^(2)—10^(4)s的中等频率段的气压响应模型得到的估算值介于二者之间,为3.44×10^(-5)m^(2)/s。由此分析认为,在周期性加载作用过程中,井-含水层系统内的水流模式与加载频率有关,基于不同水力响应模型反演估算的含水层水力参数存在尺度效应。本研究取得的认识,既可为井水位动态响应的机理解释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目标含水层水力参数的原位测量提供技术支撑。
孙小龙孙小龙李源
关键词:井水位含水层
水位与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的机理研究
井-含水层系统所受的动力加载作用方式有多种,地震波作用就是重要的一种,地下流体观测中水位与水温对远场巨震的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作用于井-含水层系统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深入开展水位与水温对远场大震的响应特征与响应机理的研究,将...
孙小龙
关键词:同震响应地震波井-含水层系统地震观测
文献传递
苏门答腊8.5级地震引起的水温响应变化被引量:28
2008年
收集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水温观测井对2007年9月1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s8.5级大震有响应的4口井水温资料。在此次地震中,北京良乡井和塔院井出现了水温突降—缓升脉冲型同震响应现象,河北三马坊井出现了震后水温缓慢升高的现象,北京昌平井则表现为震后水温阶变下降的现象。针对不同的水温响应现象,总结了前人对其机理的研究成果。水温突降—缓升型的响应机理主要有气体逸出说、井内水体热弥散说和冷水下渗说3种,而观测井水温震后效应是由于地震波作用导致井—含水层系统内水流状态的变化所致。
孙小龙刘耀炜
关键词:水温同震响应震后效应
基于Molchan图表法的新疆流体资料预报效能检验被引量:9
2018年
通过三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新04泉氢气原始数据、新10泉水氡趋势提取数据、新43泉气氡差分数据)检验实例,介绍了如何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检验和分析。基于Molchan图表法对新疆地区地下流体预报效能评估等级较高的测项进行检验,不仅可以直观地反应预报效能,对观测资料进行评估,又能对异常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最佳阈值所对应的异常识别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对应的地震预测预报指标。结果显示,新疆地区地下流体各测项对于不同构造带上的地震预报效能各不相同,分布在乌鲁木齐附近及天山以北地区的测项,对北天山发生的地震预报效能较好,多数测项优势对应时间段为短期,说明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向阳向阳孙小龙
关键词:地下流体
2019年长宁M6.0和2018年兴文M5.7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响应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2019年长宁M6.0地震和2018年兴文M5.7地震引起了华蓥山断裂及其附近区域8口观测井水位不同程度的响应变化。本文对比分析各观测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从地震波能量密度、同震破裂体应变、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变化以及断裂带控制作用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同震响应机理。结果显示,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幅度与地震波能量密度有一定关系;2019年长宁M6.0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响应形态符合同震破裂体应变四象限空间分布特征,但2018年兴文M5.7地震则不符合;两次地震引起的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变化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和单点各向异性,并且断裂带自身的水文条件对井水位同震响应形态和幅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已有的几种机理无法完全解释两次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响应现象。
向阳孙小龙杨朋涛张磊巩浩波
关键词:井水位同震响应渗透率
本溪自流井水位与水温变化关系的研究
本溪自流井观测含水层地下水属裂隙承压水,水质类型为硫酸钠型。井孔在600m 处穿过第一个热水层,在952m~957m 穿过第二个含水层,两个含水层中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流出地表时水温在20℃左右。水位测量使用的是 LN-3...
孙小龙刘耀炜
文献传递
自流井水温固体潮效应及其应变响应能力被引量:13
2010年
井水温度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手段,旨在捕捉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信息。水温固体潮效应作为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真实反映和地震前兆观测的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依据对自流井中热状态的分析,认为自流井水温固体潮效应可能主要存在两种机制,即热传导机制和热对流机制;据此,推导出热传导机制中水温与固体潮体应变变化的定量关系;最后以流量相对较大的本溪自流井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井水温固体潮效应是热传导机制和热对流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热传导机制起主要作用。
马玉川刘耀炜任宏微孙小龙
关键词:水温固体潮热传导热对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