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启祥

作品数:163 被引量:1,11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29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钉螺
  • 30篇抑螺
  • 23篇血吸虫
  • 23篇血吸虫病
  • 23篇吸虫
  • 23篇吸虫病
  • 23篇虫病
  • 21篇抑螺防病林
  • 21篇滩地
  • 20篇杨树
  • 15篇土壤
  • 13篇植物
  • 12篇林业
  • 11篇林业血防
  • 9篇人工林
  • 9篇灭螺
  • 8篇生态
  • 7篇生态系统
  • 6篇学成
  • 5篇地板

机构

  • 126篇中国林业科学...
  • 36篇安徽农业大学
  • 17篇国际竹藤网络...
  • 13篇湖北省林业科...
  • 1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湖北大学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国家林业局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山东省林业科...
  • 5篇安徽省林业科...
  • 3篇湖南省林业科...
  • 2篇江苏省林业科...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国际竹藤中心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58篇孙启祥
  • 50篇彭镇华
  • 36篇周金星
  • 20篇张倩
  • 15篇张旭东
  • 13篇胡兴宜
  • 13篇张建锋
  • 11篇杨清
  • 10篇蒋俊明
  • 10篇唐万鹏
  • 10篇杨永峰
  • 9篇韦朝领
  • 9篇王万贤
  • 9篇段柱标
  • 7篇吴泽民
  • 7篇周志翔
  • 7篇费世民
  • 6篇王正良
  • 5篇邢尚军
  • 5篇宋玉民

传媒

  • 16篇安徽农业大学...
  • 13篇第三次全国林...
  • 9篇湿地科学与管...
  • 6篇林业科学
  • 5篇四川林业科技
  • 5篇中国城市林业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湖北林业科技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8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24篇2009
  • 15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2
  • 5篇2001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版纳甜龙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其回归模型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16.51%,5.70%,25.05%;Ⅰ龄级、Ⅱ龄级、Ⅲ龄级、Ⅳ龄级和≥Ⅴ龄级版纳甜龙竹的生物量分别为15 899,21 013,37 124,32 495和35 067 kg/hm2,占总生物量比例依次为11.23%,14.84%,26.22%,22.95%,24.76%;版纳甜龙竹的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除低于慈竹以外,均比其他竹种高。版纳甜龙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秆生物量(Bs)、地上部生物量(Ba)与胸径(D)间的拟合模型分别为Bs=0.180 6D1.802 2(竹龄(a)≤1)、Bs=0.0803D2.304 4(a>1)和Ba=0.0795D2.455 9(a>1),且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建立了竹秆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用其估算各器官的生物量。
杨清苏光荣段柱标何开红郭永杰王正良孙启祥彭镇华
关键词:生物量种群结构
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构建机理
本文基于山丘区与水网和江滩地区在地形及钉螺分布的差异,详细阐述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的作用机理及功能的特殊性.
蒋俊明孙启祥刘国华
关键词:抑螺防病林血吸虫病钉螺分布山丘区
文献传递
乌桕抑螺生化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深入挖掘我国抑螺植物资源,加大血吸虫病植物防治力度,以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传统土农药——乌桕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的乌桕鲜叶石油醚提取液浸杀钉螺,对浸杀后钉螺的头、足部与肝脏,进行蛋白质、酶和糖元等生化因子的分析研究,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抑螺植物提供方法及依据。
杨永峰彭镇华孙启祥周金星
关键词:乌桕血吸虫病钉螺
新时期我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思路的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了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的机理和生态服务价值,全面梳理了我国林业血防工程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林业血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和新时期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杨筱孙启祥曾茱郭伟周金星
关键词:血吸虫病林业工程
山丘地区抑螺防病群落生态设计被引量:2
2011年
与滩地相比,山丘区立地复杂,抑螺群落生态设计中立地与树种结构配置相适应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描述了仁寿抑螺群落生境(草地、湿地与林地),并重点分析了坡地、平地、洼地、湖泊、农作物塘、鱼塘等生境类型、特点及其植物材料选择。最后,还分析了抑螺群落生态设计的逻辑可能性树与"地树结构模式"相适应原理。
蒋俊明孙启祥侯广维周金星何亚平
关键词:山丘地区
西双版纳竹类种质资源、利用和迁地保护(英文)
2007年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竹类资源19属60种,天然竹林面积14317hm2,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5.92%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竹类资源的种类与分布、人工栽培与利用以及迁地保护等方面研究,并在园内建立了一个面积为8hm2竹类资源迁地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从中国热区和东南亚国家收集保存竹类资源27属211种,现已有11种开花结果,用其种子繁殖育苗并栽培同一区内,长势较好,该竹类资源的迁地保护已成为中国从事竹类资源植物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地,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贮备。
杨清何开红段柱标孙启祥彭镇华
关键词:竹类资源迁地保护
绿化郊区丘岗荒坡 培育高效城市森林
2008年
文章总结望月山庄建设者在南京长江北岸浦口区桥林镇绿化治理开发荒岗旱坡地的实践。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服务城市,服务农村,绿化为基,建设城市郊区森林,培育高效森林资源"的治理思路,因地制宜,建成了地带性生态苗林。通过林水结合,林渔、林苗、林菜、林果、林禽复合开发模式示范,将昔日的荒岗坡地建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城郊森林生态旅游新景点、农林复合模式观光园、优新绿化苗木培育示范园,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新农村绿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示范。
李晓储孙仁荣孙启祥辛兰王秀花
关键词:绿化建设苗木培育城市郊区农村经济建设荒坡森林生态旅游
一种灭螺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螺细菌,所述灭螺细菌Comamonas sp.X3,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 M 2013442,该灭螺细菌CCTCC M 2013442为丛毛单胞菌属细菌,是从濒死的阴性钉螺中筛选获得的,能够快速有效...
叶爱华王梅方孙启祥张倩张玉琼韦朝领
文献传递
滩地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估
本文综述了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cutaneous),又名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2亿人受其危害,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三大传染病之一.洞庭湖区地处长江流域中游,位于东经110o514...
孙启祥汤玉喜
关键词:林业血防血吸虫病
文献传递
人工杨树林对长江中游芦苇滩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2012年
以长江中游芦苇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重点研究了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细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芦苇地相比,人工杨树林根际土、根表土和0~10cm土层中的氮、速效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都明显降低;人工杨树林下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都比芦苇地的低,而其根表土中则是细菌、真菌数量低于芦苇地,放线菌比芦苇地高;就4种功能细菌来说,人工杨树林根际土的纤维素菌、反硝化菌、硝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则比芦苇地低,而根表土中除了氨氧化细菌外,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又比芦苇地的高。4种功能细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也各不相同:在0~10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高于芦苇地,而其余2种功能菌则低于芦苇地;在10~25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菌和硝化细菌含量低于芦苇地,反硝化菌的含量却高于芦苇地,而氨氧化菌含量相同;在25~60cm土层中,除了纤维素菌,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都是人工杨树林低于芦苇地。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滩地中普遍存在的细菌类群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而人工杨树林和芦苇地的根表土、根际土和0~10cm土层均存在各自专有的细菌种群,表明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中细菌种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严炎孙启祥韦朝领
关键词:人工杨树林细菌多样性PCR-DGGE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