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舟
- 作品数:43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两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稳定性的力学研究
- 2004年
- 目的判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后,交叉和平行穿克氏针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稳定性。方法采用6只幼猪肱骨髁部作为模型,人为地造成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分两组先后行交叉和平行克氏针内固定,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结果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较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有明显的力学稳定性。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在力学上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肯定。
- 孙莉孙丹舟王亚军
-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稳定性内固定术生物力学
- 先天性髋脱位4种手术疗效的比较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4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翻转造盖术2 4例 (30髋 )、插入造盖术 2 3例 (30髋 )、Salter截骨术 2 5例 (30髋 )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2 4例 (2 7髋 )治疗CDH患者 96例 117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10个月 ,疗效从临床功能和X线形态两方面评估 ,术后髋臼指数 (AI)的改善分别是 (2 0 2± 7 2 7)°、(2 1 9± 6 33)°、(15 0± 4 5 6 )°、(11 4±5 1)°,术后臼头指数 (AHI)分别是 (0 92± 0 2 4 )°、(1 0 0± 0 18)°、(0 80± 0 19)°、(0 82± 0 14 )° ;四种术式临床优良率分别是 90 %、86 7%、73 4 %和 6 6 6 % ,共发生再脱位 3例 ,关节僵硬 10例 ,股骨头坏死 7例。结论 临床疗效及对髋臼形态改善翻转、插入造盖术优于Salter截骨术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翻转造盖术、插入造盖术安全有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 臧虎唐成林张翘孙丹舟
- 关键词:骨科手术方法
- 小儿双侧先天性髋脱位两侧同时手术122例244髋报告
- 2004年
- 目的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经济负担和痛苦,便于同步功能练习。方法笔者从1983~1998年5月末,共为双侧先天性髋脱位两侧同时手术122例244髋。结果半年以上平均2年半随访81例162髋,髋关节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关节僵硬发生,X线片显示位置好,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参考国内疗效评定标准,皆属优良。结论小儿双侧先天性髋脱位两侧同时手术是可行的。笔者所在科室,目前对5岁以下双侧先天性髋脱位,如无特殊情况,基本常规行两侧同时手术。
- 孙丹舟季晓风唐成林赵宝林
- 关键词:小儿同期手术X线检查
- 复入真臼翻转假臼大造盖治疗大龄儿和成人先天性髋脱位(介绍一种独创新术式)
- 目的:为了使假臼形成的大龄儿或成人先天性髋脱位获较满意疗效,作者设计了此复人真臼翻转假臼大造盖的术式:即"V"形凿除真、假臼间之骨嵴达臼底深度,弧形下翻假臼, 上方截骨裂隙嵌入2枚取自髂前上棘上方的45°~60°三角形大...
- 孙丹舟孙莉
- 关键词:先天性髋脱位
- 文献传递
- Salter氏骨盆截骨术后外固定方法的改进及力学原理的探讨
- 孙丹舟姜鸿志段德生
- 关键词:切骨术骨盆关节脱位固定术矫形外科手术
-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被引量:10
- 1996年
- 1986年7月~1995年2月近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54例(60髋),应用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41例(44髋)获得随访,最长9年,最短4个月(平均4.5年),依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再治疗结果为:优27例(29髋),良12例(13髋),可2例(2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中具体操作、术后功能练习有直接关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前牵引、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及时的功能练习是预防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关键措施,一经发现关节僵硬,需尽早处理,主要应手术松解,对时间短者也可行手法松解。
- 唐成林孙丹舟任晓阳
- 关键词:先天性髋脱位儿童关节僵硬
- 小儿外伤性肘内翻截骨后穿针固定的改进──介绍一种简易加压固定法
- 1996年
- 本文介绍一种肘内翻截骨后横穿克氏针用粗丝线和橡皮筋捆绑的简易加压固定方法。通过10例临床观察和随诊证明:固定确切、可靠;因有加压作用,愈合快;由于稳定性好,可早期即术后2周开始练屈伸活动,功能恢复快。
- 孙丹舟季晓风刘玉槐唐成林赵宝林孙冰张吉天
- 关键词:肘内翻截骨术
- 小儿先天性髋内翻Borden截骨术后12年以上随访被引量:3
- 1996年
- 通过长期随访,评价Borden截骨术的应用价值。经Borden截骨术治疗14岁以下11例(14髓)先天性髓内翻,并进行了1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功能和X线片皆正常5例(6髋);短颈、大粗隆高位3例(3髋);术后5年恢复正常,后因合并类风湿症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后遗扁平髋1例(2髋);术前即有股骨头坏死,后遗扁平髋1例(2髋);复发1例(1髋)。正确应用Borden截骨术,可以使先天性髋内翻恢复接近正常的解剖形态和功能,但如果术中操作不当或术前合并有其他病变将影响疗效。
- 孙丹舟唐成林赵宝林韩国瑞
-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髋关节髋内翻切骨术
- 手术治疗2276例2816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临床总结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为了提高疗效和工作效率 ,以减少病儿痛苦和家长负担。方法 :通过一系列重大改进 ,简化了手术方法和程序。结果 :疗效逐步提高 ,优良率由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 78.4%提高到 80年代末的 93.1 % ,工作效率提高了 3倍。减少病儿痛苦和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结论 :强力造盖术优于骨盆截骨术。 5岁以下脱位不太高的双侧先天性髋脱位可以两侧同时手术。
- 赵宝林孙丹舟唐成林季晓风刘玉槐王萍冷双全丛晓泉谭志刚
- 关键词:手法牵引
- 先天性髋脱位原位造盖不可取被引量:1
- 1992年
- 作者通过5例8个髋先天性髋脱位原位造盖的治疗情况观察,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观点阐述了该术式的不合理性;从临床实用价值,指出不宜提倡。
- 孙丹舟
-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造盖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