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东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5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25例效果分析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髙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 卫杰刘洁怡耿昌明孔晓东
-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17例颅外段脑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外段脑动脉夹层(CAD)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外段CA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由夹层发生位置及受累血管所决定,根据患者不同病因、不同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法分别归入抗凝组(n=13)和双抗血小板集聚组(n=4)。治疗6个月后随访复查DSA。结果治疗6个月后DSA显示抗凝组8例患者夹层好转或再通,5例患者夹层无好转或闭塞,但均无症状加重;双抗血小板集聚组4例患者均有再通,其中2例治疗3~6周后接受自膨式支架联合球扩式支架植入术修复血管,术后继续双抗血小板集聚治疗,6个月后复查DSA支架通畅,无动脉内膜过度增生。结论临床症状决定了CAD发现概率,也可提示部分CAD病因。本组患者椎动脉夹层发病率并不低于颈内动脉夹层。颅外段CAD治疗应以内科一线治疗为基础,抗凝与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2例抗血小板集聚治疗患者经支架植入后疗效明确。
- 卫杰刘洁怡武玉军耿昌明孔晓东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免疫吸附疗法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免疫吸附疗法(IA)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中的疗效,并与传统的血浆置换疗法(PE)进行对比。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D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IA法治疗)、对照组(PE法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Hugh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1±0.94 vs.2.85±1.02;t=2.085,P=0.04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21±2.89)mg/L vs.(11.51±3.35)mg/L;t=5.194,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1.25±7.15)mg/Lvs.(28.40±8.65)mg/L;t=3.400,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ughes评分与C-反应蛋白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463,P〈0.001);Hughes评分与TNF-α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491,P〈0.001)。结论:免疫吸附疗法治疗AIDP疗效可靠,其清除血浆促炎因子的疗效优于血浆置换。
- 耿昌明韦道明孔晓东付建辉宋丽丽
- 关键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吸附血浆置换
- 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预后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患者组160例,其中伴发糖尿病者52例,正常对照组60人血清CRP水平,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脑梗死组(P<0.01),血清CRP升高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低于CRP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患者不良愈后的有用的指标,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更明显。
- 韦道明耿昌明孔晓东朱雪红卫杰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糖尿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