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进

作品数:5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胃镜
  • 2篇抗原
  • 1篇蛋白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异常
  • 1篇氧氟沙星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脂血症
  • 1篇直肠
  • 1篇直肠息肉
  • 1篇沙星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糖类抗原
  • 1篇糖类抗原19...

机构

  • 4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安徽省淮南市...

作者

  • 5篇黄玉凯
  • 5篇徐斌
  • 5篇周进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比较10日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选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者胃镜活组织检查Hp阳性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前5 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 d予雷贝拉唑、替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10 d.疗程结束1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3%,对照组根除率为75.6%,两组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三联疗法比较,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黄玉凯周进徐斌
关键词:氧氟沙星雷贝拉唑
电子胃镜下治疗胃石症32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石症在电子胃镜下的的治疗效果。方法电子胃镜下使用各种内镜治疗器械治疗胃石32例,25例并发胃溃疡,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及促胃肠动力药物。结果 32例治疗成功率96.9%(31/32),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32例患者无一例出现穿孔、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胃石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可行。
徐斌黄玉凯周进
关键词:胃肠结石胃镜检查手术后并发症
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血清血脂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解剖位置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及CEA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伴发高脂血症(P<0.05)、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P<0.01)及CEA水平(P<0.05)较对照组高;腺瘤性息肉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炎性和增生性息肉,而结直肠息肉位于远端结肠和直肠的患者较位于近端结肠的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TG水平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周进黄玉凯徐斌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直肠息肉高脂血症癌胚抗原
联合检测CA19-9、CEA、AFP和Fer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Fer)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恶性消化道肿瘤183例和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结果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上升,而四项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较单一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有显著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l9-9、CEA、AFP和Fer水平,能显著提高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灵敏度。
黄玉凯周进徐斌
关键词:糖类抗原19-9铁蛋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被引量:87
2014年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探讨相关性。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同病理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其之间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内镜诊断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病理诊断65例,其之间符合率为75.6%,伴肠上皮化生42例,伴上皮内瘤变19例。胃镜下具有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的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1.7%,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79.3%,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见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42.9%,其符合率与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及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各种表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分析,两者的符合率有一定的差异,故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二者结合可提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徐斌黄玉凯周进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