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脯氨酸羟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脯氨酸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 domain 2,PHD2)在结直肠癌及癌旁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本校3所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49例组织标本以及相应50例癌旁肠黏膜和50例结直肠癌原发及转移灶中PHD2蛋白的表达。结果 PHD2在14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肠黏膜(48.9%vs 72.0%,P<0.01),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等密切相关(P<0.01);在5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相应转移灶(64.0%vs 46.0%,P<0.01)。结论 PHD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肠黏膜,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表达高于相应转移灶,在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周荣斌周杰吴双谢赣丰彭媛梁后杰
- 关键词:结直肠癌组织芯片
- 幕课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6年
- 技术操作多,但是教学方法受限;教学课时数少,但是教学内容庞杂;患者病情复杂,但是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患者病情特殊,但是床旁教学难以实现,这四大原因导致肿瘤教学问题突出,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因此迫切需要革新教学方法以解决上述难题。自从2012年幕课(MOOC)教学法逐步席卷全球以来,MOOC以其"大规模性"、"开放性"、"自由性"和"精品性"等特点不断挑战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为之带来改革的契机。该文结合肿瘤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系统阐述了MOOC法教学特点,对MOOC背景下如何提高肿瘤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
- 黄英辉缪洪明周杰
-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医学肿瘤学高等教育
- AG490上调BATF2表达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AG490作为JAK2/STAT3通路的抑制剂,在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上所展现出的高效低毒性,使其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种可能的药物。然而,AG490的抗瘤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文拟对AG490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为AG490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的AG490处理淋巴瘤细胞(Namalwa和JeKo-1)、Jurkat 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和THP-1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24小时,CCK-8法检测AG490(0μM、2μM、20μM、50μM、200μM)对上述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ATF2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细胞转染siRNA法抑制BATF2表达后CCK8法检测AG490对Namalwa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结果:AG490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amalwa、JeKo-1、Jurkat细胞的增殖(P<0.05),同时上调其BATF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对于无显著抑制作用的THP-1细胞,BATF2的表达亦未见升高(P>0.05)。siRNA法抑制BATF2基因表达后,AG490对Namalwa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明显降低(P<0.05)。结论:AG490杀肿瘤细胞的效率与其诱导的BATF2的表达呈正相关,抑制BATF2的表达后AG490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率明显降低。因此,AG490可能是通过上调BATF2表达的方式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这意味着BATF2是AG490杀伤淋巴瘤细胞的作用靶点,可能为新药的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
- 周杰周荣斌吴双曾瑞李建军梁后杰
- 关键词:AG490STAT淋巴瘤
- 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5例,其中经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05例患者作为阴性组(LN-组),另229例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L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LN-组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术后化疗与L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N-组的5年生存率为76.2%,显著高于LN+组的43.2%(P<0.05)。未透浆膜的LN-患者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浸透浆膜者,术后化疗的LN-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LN-患者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术后化疗与LN-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影响LN-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的病灶多位于中下部,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内,肿瘤直径多不超过5 cm,浸润深度多未浸透浆膜,临床预后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 龚玉竹庞学利杨松柏沈建周杰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临床预后
- 类鼻疽杆菌毒素分子BLF1的重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重组、表达类鼻疽杆菌毒素BLF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以p GEX为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BLF1蛋白;以纯化重组蛋白r BLF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r BLF1血清,Western blot及ELISA鉴定抗血清;不同浓度r BLF1蛋白腹腔注射BALB/c小鼠,观察小鼠生存率;A549细胞模型中,通过CCK-8实验研究目的蛋白的细胞毒性效应及抗体阻断作用。结果从类鼻疽杆菌基因组DNA中PCR得到了BLF1目的基因,连接到p GEX-6p-2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GST-BLF1蛋白经诱导表达、酶切纯化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103的高纯度r BLF1,免疫家兔抗血清ELISA效价达1∶1 280 000,Western blot鉴定在目的蛋白位置处出现特异印记条带。重组r BLF1蛋白腹腔注射BALB/c小鼠,小鼠死亡率与蛋白剂量呈正相关。r BLF1蛋白能明显杀伤A549细胞,抗体可有效阻断其杀伤作用。结论成功重组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r BLF1,该蛋白具有明显杀伤A549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能够导致小鼠死亡但表现出一定耐受性。
- 任春艳方瑶李倩胡艺马腾飞胡治强袁顺翎周杰汪黎鸿何晓奕毛旭虎
- 关键词:毒素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