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霞
- 作品数:52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第二四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门诊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0例,40眼,均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确诊。给予中药复明口服液口服,每日早饭前,晚饭后服用20ml,分别于治疗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复查视力和眼底,三个月时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4.18±0.12,眼底黄斑部可见圆形水肿病灶。治疗一个月后平均视力:4.40±0.09,眼底黄斑部水肿大部分吸收。治疗二个月后平均视力:4.68±0.12,眼底黄斑部水肿完全基本吸收。治疗三个月后平均视力4.94±0.22,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正常。治疗后,治愈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无效1例,占2.5%。治疗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见后极部视网膜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间出现液腔。治疗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未见渗漏点或渗漏点变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液腔消失。结论中药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 郝静孙敬文隋源周丽霞刘丽娟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浅谈视网膜新生血管被引量:1
- 2004年
- 谷万章王玉国周丽霞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毛细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
- 真菌性角膜溃疡被引量:3
- 2007年
- 周丽霞孙立群刘红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皮质类固醇激素角膜真菌感染LEBER广谱抗生素发病率
- Muller细胞在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 2010年
- 目的:评价Muller细胞在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181例(362眼)非增殖期、增殖前期DR病人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局部ERG、12、32、40赫兹闪烁光ERG检查,计算纤维指数:闪光ERG的b波幅值/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结果:非增殖期DR的32、40赫兹闪烁光ERG b波幅值位于正常低限,闪光ERG的a波幅值中度降低,为(54±9.6)μv,b波幅值正常,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明显降低,为(25.8±9.4)μv,纤维指数平均为9.3±1.4,增殖前期DR的所有视网膜电反应均中度下降,闪光ERG的b波幅值为(179±19)μv,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等于(13.0±6.4)μv,纤维指数为10~16单位,平均:13.8±1.3,也就是说,有极显著增高(P〈0.001)。结论:纤维指数增高是视网膜缺血的共同特点,表明Muller细胞的代谢活性代偿性增高,证实其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刘红高璐谷万章陶源周丽霞Zueva M. V.
- 关键词:MULLER细胞
- 先天性视盘小窝1例
- 2005年
- 马新立周丽霞
-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芪口服液黄斑部病例介绍视物变形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激光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发病阶段的激光治疗疗效。方法按病程将患者分为A组:1个月≤病程<3个月(40例);B组≥3个月(38例),两组均采用象限和(或)后极部格栅样光凝法,记录两组的阻塞部位,激光前后视力,眼部新生...
- 陶源周丽霞张晓辉
- 关键词:分支静脉阻塞激光治疗
- 文献传递
- 浅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2008年
- 周丽霞张新彦谷万章
- 关键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下降发病机制视功能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 40 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 ,并行眼底激光及玻璃体手术治疗。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 -Ⅱ期 2 46例 ;Ⅲ -Ⅳ期 13 8例 ;Ⅴ -Ⅵ期 2 4例。激光治疗 12 0例 (治前平均视力0 .2 5 ,治后平均视力 0 .3 )。行玻璃体切割术 18例 (治前平均视力指数 /2 0cm ,治后平均视力 0 .0 8)。结论 :根据FFA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 -Ⅱ期临床药物治疗观察 ,Ⅲ -Ⅳ期激光治疗 ,Ⅴ
- 黄丹周丽霞张凤云王秀云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发病阶段的激光治疗疗效。方法:按病程将患者分为A组:1个月≤病程<3个月(40例);B组≥3个月(38例),两组均采用象限和/或后极部格栅样光凝法,记录两组的阻塞部位,激光前后视力,眼部新生血管消退率,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光凝参数。结果:两组在光凝次数及点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光凝后两组视力均有提高;B组光凝前眼底新生血管总发病率为41%,10%伴有少量玻璃体出血,A组为0;光凝后B组新生血管消退率为90%,A组无灌注区(NPA)消退率100%;黄斑水肿的好转率:A组为82.5%,B组为79%,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病程在1-3个月之间NPA≥5PD光凝安全有效。
- 陶源周丽霞张晓辉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
-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被引量:2
- 2010年
- 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其炎症反复发作,4%~10%的盲目是由葡萄膜炎所致,占盲目眼病的3~10位[1,2],常因严重并发症而致盲。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种类繁多,临床表现较复杂,伴发症状也较多,并与很多全身疾病密切相关。一般临床诊断,现今均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即前、中、后和全葡萄膜炎,常见的有两种类型:(1)普通型:多单眼发病因病因难于确定,故临床常命名为特发性某眼葡萄膜炎。(2)特殊型:多双眼同时发病,如VKH病,Behcet病和结节病等。关于葡萄膜炎的治疗,一般均用免疫疗法和支持疗法,在中国则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 周丽霞高璐刘红
- 关键词: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疗法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