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越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带钢
  • 5篇轧带
  • 5篇冷轧
  • 5篇冷轧带
  • 5篇冷轧带钢
  • 5篇面粗糙度
  • 5篇表面粗糙度
  • 5篇粗糙度
  • 3篇轧制力
  • 3篇河滨
  • 3篇板形
  • 2篇带钢板形
  • 2篇轧机
  • 2篇水管
  • 2篇协同控制
  • 2篇钢板
  • 1篇带钢冷轧
  • 1篇带钢冷轧机
  • 1篇淤泥
  • 1篇淤泥质

机构

  • 9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9篇吴越
  • 5篇张清东
  • 3篇汪群慧
  • 3篇刘军
  • 3篇左彦东
  • 3篇戴江波
  • 3篇马鸿志
  • 3篇侯文华
  • 2篇郭延
  • 2篇左贵彬
  • 1篇吴彬
  • 1篇林秀贞
  • 1篇王文广
  • 1篇王慧
  • 1篇徐俊
  • 1篇瞿标
  • 1篇安华炜
  • 1篇常强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上海金属
  • 1篇2003中国...
  • 1篇中国金属学会...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
通过大量跟踪实测冷轧后带钢表面粗糙度,深入分析了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预测数学模型和转印率模型,进而建立了轧辊表面粗糙度衰减规律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生产中预测冷轧后带钢...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制力表面粗糙度
文献传递
冷轧带钢板形和表面粗糙度协同控制
吴越
关键词:冷轧带钢板形表面粗糙度协同控制
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测量河滨带植物截污效果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测量河滨带植物截污效果的装置,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配水池、水管、水泵、箱体、导流板、隔板、排水收集区、模拟缓冲区、集水管、蠕动泵和排水管,导流板设置在箱体一侧,箱体由隔板分成排水收集...
马鸿志吴越郭延左贵彬左彦东汪群慧侯文华
文献传递
冷轧带钢板形和表面粗糙度协同控制被引量:19
2005年
为了解决某冷连轧机组在生产实践中对板形和表面粗糙度协同控制的问题,在大 量现场实测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板形生成规律及带钢表面粗糙度形成规律,揭示了板 形与表面粗糙度控制中产生矛盾的根源及本质,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现场 应用效果.
张清东王文广吴越王慧
关键词:冷轧带钢板形表面粗糙度协同控制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确定了一种近自然方式确定-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通过选择首先通过选择年平均气温4-10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以植被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河滨带作为调研地点,确定相应的河滨带植物...
马鸿志吴越左贵彬左彦东汪群慧侯文华
文献传递
一种可移动式测定河滨带截留污染物效能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测定河滨带截留污染物效能的装置,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配水池、产流槽、侧边挡水板、地下渗流收集装置、地表径流收集装置、水泵、水管和产流喷头,配水池与产流槽通过水管连接,配水池连接水管处设有...
马鸿志吴越郭延常强左彦东汪群慧侯文华
文献传递
1220冷连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综合改善被引量:13
2005年
针对1220冷连轧机生产中存在的板形问题,将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全面研究其原料特点和板形控制的装备、工艺、数模技术现状后,提出合适的板形控制策略,并重新设计辊系初始辊形、建立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调整弯辊力模型,提高了连轧机组板形控制性能和板形控制系统精度,使产品板形质量、轧制稳定性和轧辊表面磨损状态明显改善。
张清东吴越瞿标徐俊安华炜
关键词:冷连轧机连轧机组板形质量力模型辊形弯辊
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
通过大量跟踪实测冷轧后带钢表面粗糙度,深入分析了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预测数学模型和转印率模型,进而建立了轧辊表面粗糙度衰减规律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生产中预测冷轧后带钢...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制力表面粗糙度
文献传递
带钢冷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实测研究被引量:33
2003年
通过大量跟踪实测工作辊和带钢表面粗糙度,深入分析了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预测数学模型和转印率模型,进而建立了轧辊表面粗糙度衰减规律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生产中预测轧后带钢表面粗糙度、合理安排带钢轧制顺序、决定工作辊下机时间和修正轧制力计算模型。
吴越张清东刘军戴江波林秀贞吴彬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制力表面粗糙度工作辊冷轧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