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忠英
- 作品数:28 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有再流组大鼠HR和LVEDP值、纤维蛋白原水平、VCAM-1值显著高于无再流组,而SBP、DBP和LVSP值、微血栓形成数量、ApoB值和ApoB/ApoA1值、P-selectin、ICAM-1、IL-6和IL-10值则显著低于无再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栓形成(r=0.654,P=0.005)和载脂蛋白比值(r=0.582,P=0.004)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纤维蛋白原(r=-0.552,P=0.002)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预测因子。
- 吕忠英李鹏王娟阿布都·苏迫尔巴·巴音斯勒玛郑丽华
- 关键词: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
-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筛检价值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该人群LVH的筛检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青年EH患者(年龄18~<65周岁)2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98例和非LVH(NLVH)组196例。收集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生化指标等结果并计算出LVMI和MHR。用相关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LVH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对该人群高血压LVH的预测价值。结果与NLVH组比较,LVH组的MHR(0.47±0.11比0.33±0.12,t=-9.929,P<0.001)较高,HDL-C[1.05(0.94~1.22)比1.27(1.07~1.47)mmol/L,Z=-5.676,P<0.001]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MHR呈正相关(r=0.3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体质量指数、吸烟、HDL-C等混杂因素后,MHR仍是中青年EH患者LVH(OR=2.914,95%CI 2.084~4.06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HR预测中青年EH患者LV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82~0.880),MHR最佳切点值为0.37,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75.5%。结论MHR与中青年EH患者LVH相关,是该人群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其LVH有一定的筛检作用。
- 桑婉玥王雪华李红建吕忠英骆小梅邹婷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 白细胞介素17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2年1—11月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5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IL-17水平和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IL-17水平与非钙化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17水平和冠状动脉非斑块负荷对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IL-17、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60.34±15.94)ng/L比(36.30±14.29)ng/L、(9.38±1.47)mmol/L比(5.98±0.61)mmol/L、(26.85±3.42)kg/m^(2)比(24.84±3.00)kg/m^(2)、(165.20±27.37)mm 3比(107.33±36.72)mm 3、(27.82±4.68)%比(17.98±6.17)%、(1.40±0.16)mm比(1.22±0.16)mm],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56.58±7.73)%比(67.07±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结果表明,血清IL-17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非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161、0.180和0.17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非钙化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体积对2型糖尿病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95%CI 0.637~0.832,P=0.001)、0.766(95%CI 0.636~0.896,P<0.001)、0.774(95%CI 0.648~0.901,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升高,并且血清IL-17水平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负荷增加有关,对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价值。
- 李鹏张洁吕忠英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冠状动脉狭窄
- C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9年
- 心血管内科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广、疾病复杂多变、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示教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传统教学查房往往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第一课,见习过程虽然很短暂,但如果发挥良好的作用,将会培养临床兴趣,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可以为临床实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至为重要的,但在实际情况下,临床见习往往是学生仅仅走了个过场,走马观花,学习成效有限.将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式引入学生心内科见习课中,使学生在见习中带着问题学习,见习后回归讨论,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和学习获得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真正发挥了见习课的作用,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吕忠英王娟李红建
- 关键词:CBL教学法心血管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效果
- LncRNA Terc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lncRNA端粒酶RNA组分(Terc)在心肌纤维化(MF)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转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蛋白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lncRNA Terc表达水平。过表达和敲减Terc后,通过western blot、CCK-8和流式细胞术观察模型细胞的胞外基质产生、细胞增殖、凋亡和Smads信号传导情况。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构建小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并使用Terc敲低慢病毒干预,其后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小鼠的心脏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称量小鼠心脏湿重,HE、Masson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IHC检测α-SMA、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lncRNA Terc表达水平。结果:TGF-β1处理增加CFs的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以及Terc水平;过表达Terc促进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以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同时还可促进CFs的增殖、抑制CFs的凋亡;敲减Terc则起相反的作用;动物模型中,ISO可抑制EF和FS,增加心脏湿重,加重心肌的病理损伤,而敲减Terc可有效缓解上述过程。结论:LncRNA Terc可通过促进Smads信号传导,加速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心肌纤维化进展。
- 吕忠英李鹏张颖吴敏郑丽华王娟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心肌成纤维细胞端粒酶RNA组分转化生长因子-Β
- 一种适用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高血压的健康管理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插置有记录板,记录板的背面竖直设置有插槽,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Z字型的插板,所...
- 吕忠英李新尚
- 文献传递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SKI表达促进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SKI (cellular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表达变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PBS组(n=6)和Ang Ⅱ组(n=6),利用渗透压微泵皮下植入小鼠慢性持续给予等体积的PBS和Ang Ⅱ,给药4周,测定小鼠血压。取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SKI、CD31、平滑肌蛋白22(smooth muscle protein 22, SM22)、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 Col 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用不同浓度的AngⅡ处理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coronaryarteryendothelialcells,HCAECs),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最低有效剂量的Ang Ⅱ处理HCAECs,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SKI、CD31、α-SMA、Col Ⅰ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通路蛋白水平。过表达c-SKI和Ang Ⅱ联合处理HCAEC,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c-SKI、CD31、Col Ⅰ、EMT通路蛋白和EMT标志因子的表达。结果:Ang Ⅱ处理后小鼠尾动脉收缩压升高,心室壁增厚,Col Ⅰ和α-SMA表达显著上调(P<0.01),c-SKI、CD31和SM22表达显著下调(P<0.01)。10μmol/L Ang Ⅱ处理HCAECs后,细胞连接松散,细胞形态改变,且48 h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 Ⅱ组Col Ⅰ、α-SMA、Twist、Snail和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cSKI和CD31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Ang Ⅱ+vector组相比,过表达c-SKI联合Ang Ⅱ处理显著促进HCAECs活力(P<0.01),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1),显著上调c-SKI、CD31和E-cadherin表达(P<0.05),显著下调α-SMA、Col Ⅰ、Twist、Snail、p-Smad2/3、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P<0.01)。结论:Ang Ⅱ可能通过调控c-SKI表达,促进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
- 吕忠英李红建张颖王娟
-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小鼠
- 正常血糖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正常血糖人群中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血糖正常患者300例,根据空腹血糖(FBP)值分为正常低值血糖组(3.9mmol/L≤FBP<5.5mmol/L)96例,正常高值血糖组(5.5mmol/L≤FBP≤6.1mmol/L)204例。两组分别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轻度病变组、冠脉中度病变组和冠脉重度病变组。结果正常低值血糖组中,冠脉粥样硬化组患者与冠脉正常组患者相比,血清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糖组中,冠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较冠脉正常组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糖组患者血清HbA1c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独立相关(回归系数为1.531,P<0.05)。正常高值血糖组与正常低值血糖组相比,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例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血糖人群中,当5.5mmol/L≤FBG≤6.1mmol/L时,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随着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是冠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高值血糖组的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例数较正常低值血糖组显著增加,提示5.5mmol/L≤FBG≤6.1mmol/L的正常空腹血糖值可能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 米日古丽.热合曼董晓光韩素霞郭李平常建梅李鹏王娟吕忠英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GENSINI积分血糖
-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分析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病历顺序号分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培哚普利,联合组患者在培哚普利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情况(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活动能力(6 min的步行距离)以及血浆脑钠利肽(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胱抑素(Cys-C)水平。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但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LVEDD、LVESD、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LVESD、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LVEF和6 min步行距离、血浆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血浆IGF-1水平、LVEF和6 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联合组和培哚普利组治疗后的Cys-C水平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和培哚普利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血Cys-C水平较培哚普利组更低(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单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重构情况、心室射血功能和活动能力,可能与协同调节患者血浆BNP、IGF-1、Cys-C水平有关。
- 王贵鹏吕忠英向阳张丽丽马燕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环磷腺苷葡胺培哚普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胱抑素
- 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天麻钩藤颗粒治疗,比较2组血压、血脂、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炎症因子、内皮素-1及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可显著调节其血压与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功能.
- 朱新华吕忠英王枚李霞
- 关键词:天麻钩藤颗粒阿托伐他汀高血压炎性反应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