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光明

作品数:37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实证
  • 4篇通货
  • 4篇通货膨胀
  • 4篇SVAR模型
  • 3篇收入不平等
  • 3篇贫困
  • 3篇货币
  • 3篇货币政策
  • 3篇价格传导
  • 2篇中国货
  • 2篇中国货币
  • 2篇上涨
  • 2篇省份
  • 2篇食品价格
  • 2篇食品价格上涨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收入分配
  • 2篇贫困线
  • 2篇普惠
  • 2篇渠道

机构

  • 3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7篇吕光明
  • 5篇李莹
  • 3篇徐曼
  • 3篇于学霆
  • 3篇杨滨嘉
  • 1篇孙留萍
  • 1篇郭学茹
  • 1篇陈平
  • 1篇刘芳南
  • 1篇张欣
  • 1篇李彬
  • 1篇金蛟
  • 1篇张勋

传媒

  • 7篇统计研究
  • 4篇经济统计学(...
  • 3篇财经问题研究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统计
  • 2篇统计与信息论...
  • 2篇财政研究
  • 2篇债券
  • 2篇统计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中国金融
  • 1篇金融研究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上海商学院学...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The 5t...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对总体价格影响的“二轮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除了通过CPI篮子商品的权重直接抬高总体价格外,食品价格上涨还可以通过推高通货膨胀预期和提高工资水平转化为非食品价格上涨,进而间接推动总体价格上升。这就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二轮效应'。食品价格上涨的'二轮效应'存在与否对将价格稳定作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典检验方法和分析技术,首先对我国食品价格上涨'二轮效应'影响的存在性证据进行检验分析,然后分预期和工资两种渠道剖析了食品价格上涨'二轮效应'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①我国存在较为显著的食品价格上涨'二轮效应'证据,且主要通过提高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和拉动工资水平上升两种渠道来推高非食品价格和总体价格水平;②我国工资渠道的'二轮效应'要大于预期渠道,但二者之和还没有在非食品和总体价格上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及相关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吕光明于学霆
关键词:食品价格上涨
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对总体价格影响的'二轮效应'分析
除了通过CPI篮子商品的权重直接抬高总体价格外,食品价格上涨还可以通过推高通货膨胀预期和提高工资水平转化为非食品价格上涨,进而间接推动总体价格上升。这就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二轮效应"。食品价格上涨的&q...
吕光明
我国工资超劳动生产率增长背后的故事——基于省份面板模型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近十多年来,我国实际工资增长率持续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这种现象不仅和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历史情况不符,也和经典的新古典理论相悖,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首先纳入相对生产率、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转移、投资规模占比与投资结构三类五大结构因素,搭建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非一致性变动分析框架,然后采集1998—2014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省份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定量揭示工资超劳动生产率增长背后的结构诱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五大结构因素引入模型后,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弹性下降40%以上,且每一结构因素均显著驱动工资超增长,但在趋势表现上有很大差异。(2)从地区层面看,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的地区,结构因素对工资超增长的驱动作用越强。东部地区工资超增长的结构诱因是相对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中部地区的结构诱因是投资规模占比扩大,而西部地区的工资增长则较少受结构因素驱动。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应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借助结构诱因促使劳动者工资合理增长,从而更好地实现共享发展。
吕光明李莹
关键词:工资劳动生产率
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测算中的几个数据质量问题被引量:6
2015年
数据质量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准确测算,进而影响其在纵横向对比分析中的应用。文章从劳动报酬指标的核算口径、GDP数据的修订、核算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剖析了数据质量问题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测算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其中必要的规避办法。
吕光明
2035年共同富裕阶段目标实现指数监测研究被引量:31
2022年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实现建议。在此背景下,监测2035年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达成的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识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五大国际组织的国家发展分类变化和中国收入分配近期变动特征的剖析出发,分别探讨两大维度监测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UNDP的经不平等调整的人类发展指数(IHDI)做法,尝试给出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综合指数模型框架,并进行相关的收入富裕水平实现指数、其他富裕水平匹配指数、收入共享程度指数和公共服务共享程度指数设计。初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模型基本能够满足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政策监测需求,但仍有一定的扩充改进空间。
吕光明陈欣悦
关键词:共同富裕
通货膨胀持久性高低之辩——基于不同价格指数形式的测度与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通货膨胀持久性特征变化对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从通货膨胀理论出发,厘清了通货膨胀持久性理论来源与测度数据基础。在对国内价格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测度了我国1987~2017年不同形式价格数据下的通货膨胀持久性,借助于Bai和Perron(1998,2003)多倍未知结构断点检验和滚动窗口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时变特征,进而对测度结果进行了特征分析、国际比较及货币政策探讨。研究发现:①同比数据在样本区间内一直呈现出高持久性特征,且持久性大小远高于环比数据测度结果。BP结构断点检验结果表明,同比数据不存在明显的结构断点,而环比数据存在两个显著的结构断点,分别在1996年和2003年。②季度环比季调价格数据符合通货膨胀动态理论模型的内在要求,我国通货膨胀持久性测度应以该价格指数为基础。依据季度环比季调折年率的测度结果,我国通货膨胀持久性是自1996年中后期开始下降,这与美国、欧元区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下降时间基本一致。在2003年又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但当前处于低度状态,转换计算的半衰期大约为0.4个季度。因而,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对价格的调控不应过早"前瞻",只需提前1个季度左右。
于学霆吕光明
关键词:货币政策
中国财政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采集1995~2009年的中国季度数据,构建由政府财政支出、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变量组成的SVA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和税收两个财政政策变量冲击对中国产出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是引起中国产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支出冲击和税收收入冲击在波动贡献、作用力度、时滞、持久性等方面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吕光明
关键词:SVAR模型
学区房溢价的影响因素:教育质量的视角被引量:3
2021年
优质教育资源可能形成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可能来源于生源质量。房地产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为探讨优质教育资源的背后形成机制提供了便利。本文利用北京市二手房成交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和边界固定效应法,估算了学区房溢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校层面的教育质量信息,探讨了教育质量对学区房溢价的解释力。实证结果表明,以学校物质资本和教师人力资本所表征的教育质量是学区房溢价,即优质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解释了总体学区房溢价的64.71%,这种解释力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进一步通过量化北京市的三个教育强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海淀区)中教育质量的解释力,发现优质教育资源既可形成于优质生源集聚,也可形成于教育经费投入长期累积所带来的教育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推动优质公共投入的公平供给,是平抑高企的学区房价格的有效手段。
张勋寇晶涵张欣吕光明
关键词:教育质量
益贫式增长与包容性政策的耦合:中国减贫成就的经验启示
2023年
益贫式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极端贫困同步。包容性政策为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体提供了政策倾斜和基本保障,并随着阶段特征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打破了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的迷思。益贫式增长是中国实现大规模减贫最重要的特征,为包容性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包容性政策缓解了益贫式增长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为益贫式增长提供额外的动力,二者的耦合形成了可供国际社会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学习的中国方案。
孙伯驰吕光明
关键词:扶贫效果经济转型贫困群体减贫
通货膨胀持久性测度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考察了通货膨胀持久性定义的演进过程,并将持久性的来源归结为外生持久性、内生持久性、基于预期的持久性、货币政策自身行为和交流方式变化四类。然后将全球现有的测度研究划分为简化式通货膨胀持久性测度和结构式通货膨胀持久性测度两大类,对相应的测度方法进行系统归纳、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分析和比较了这些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实证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已有研究的基本结论,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吕光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