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耘

作品数:9 被引量:112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炎
  • 3篇马拉色菌
  • 3篇菌属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马尔尼菲青霉
  • 2篇马尔尼菲青霉...
  • 2篇马拉色菌属
  • 1篇蛋白
  • 1篇电泳
  • 1篇癣菌
  • 1篇婴儿
  • 1篇右前臂
  • 1篇正常人
  • 1篇肢端
  • 1篇肢端皮炎
  • 1篇脂溢性
  • 1篇脂溢性皮炎
  • 1篇致病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9篇冉玉平
  • 9篇向耘
  • 4篇代亚玲
  • 4篇张浩
  • 3篇何晓丹
  • 2篇青春
  • 2篇赵国庆
  • 1篇裴玉新
  • 1篇张东兴
  • 1篇李丽娜
  • 1篇勾蓝图
  • 1篇董青生
  • 1篇仝爱平
  • 1篇王琳
  • 1篇熊琳
  • 1篇万慧颖
  • 1篇张大维
  • 1篇王伟

传媒

  • 4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和菌丝态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双向电泳及串联质谱技术鉴定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及菌丝态差异蛋白,在蛋白水平探讨两态转化机制及致病机理。方法分别诱导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酵母态和菌丝态菌体,利用玻璃珠研磨和超声波破碎细胞壁,三氯乙酸/丙酮沉淀获取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PDQuest软件比对找出差异蛋白点。电喷雾串联质谱对差异点进行肽段测序,用Mascot和NCBI的Blast软件经蛋白质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经双向电泳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菌丝态蛋白各有800多个蛋白点、64个蛋白点表达量有3倍以上差异,其中11个为酵母态特有,9个菌丝态特有。在选取的40个差异点中,成功鉴定出22个点,共16个蛋白。经Mascot和Blast软件检索,有明确功能的蛋白中,肌动蛋白、丝切蛋白等9个蛋白在菌丝态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细胞支架信号蛋白等5个蛋白下调。结论鉴定出16个蛋白分别与细胞代谢、运动、氧化应激等功能相关,为了解糠秕马拉色菌表型转换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向耘冉玉平仝爱平勾蓝图王伟代亚玲
关键词:双向电泳蛋白糠秕马拉色菌
中国大陆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双相真菌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引起的一种机会感染性致死性真菌病。近年来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增加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我们收集了 1985年...
冉玉平赵国庆向耘
文献传递
婴儿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附家系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报告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并附家系调查报告,患儿男,79天,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因持续腹泻,臂部、枕项部经斑7天,结痂、脱屑5天就诊,患儿安静,掉发多,皮损真菌镜检(-)。家系调查显示该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病史、典型临床特征、低血锌(29.9μmol/L,正常值,58-100μmol/L)和遗传特性诊断为肠病性肢端皮炎。予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2周内皮损痊愈。
董青生冉玉平向耘何晓丹张东兴
关键词:肢端皮炎肠病性母乳喂养家系调查
石龙芮外敷致母子同患接触性皮炎被引量:2
2007年
例1 女,45岁。因患乙型肝炎,听人介绍外敷石龙芮可治疗,故将捣碎的石龙芮茎和叶敷于右前臂,塑料薄膜封包。7h后敷药处剧烈灼痛,立即移去敷贴物,后用肥皂和热水烫洗,见敷药部位出现红斑。11h后出现3个黄豆大水疱,逐渐增大融合。
向耘张大维裴玉新熊琳冉玉平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母子同患外敷塑料薄膜右前臂大水疱
脂溢性皮炎致病因素中马拉色菌致病作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明确脂溢性皮炎的致病因素以及马拉色菌在致病中是否起重要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国内外与脂溢性皮炎研究有关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方法,分析脂溢性皮炎病因学研究的证据,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自1950年以来有关病因学研究的49篇外文文献均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基本集中在马拉色菌属酵母、脂质作用和个体易感性3个方面,其中以对马拉色菌致病性研究最多。5篇中文病因学研究文献中4篇不符合质量要求。结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主要是在个体易感性基础上,机体对共生的马拉色菌菌体,及其脂酶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的反应性增强,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并引起皮肤炎症反应。抗真菌治疗可通过减少马拉色菌菌量而缓解皮肤炎症,提示马拉色菌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张浩冉玉平李丽娜向耘
关键词:皮炎脂溢性头皮屑马拉色菌属
季也蒙念珠菌性皮肤肉芽肿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女,44岁,因左手背外伤后出现结节14个月就诊。取病变组织做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根据培养菌落形态、镜下特征、API-20C AUX鉴定系统、显色培养基和核糖体DNA测序确定致病菌种,RAPD分析基因型。病理切片经HE染色,氯胺银和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真菌在组织中的形态。对致病菌进行体外药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病变组织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4次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根据形态学、生理实验、ITS及D1/D2区DNA测序等鉴定为季也蒙念珠菌,且4株菌基因型一致。组织病理见角质层内有孢子,真皮内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上皮肉芽肿。该菌株对伊曲康唑的MIC值为1.5μg/mL。通过APIZYM系统测定出9种胞外酶活性。患者经内服酮康唑(0.2g/d)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6个月后痊愈。
向耘冉玉平代亚玲张浩何晓丹万慧颖王琳
关键词:念珠菌病念珠菌属肉芽肿
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及同一宿主耵聍中菌种是否一致。方法采集45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耵聍,0.1%曲拉通X-100溶解稀释后接种于含菜籽油培养基,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到种,同时提取菌种DNA,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做PCR扩增并测序鉴定。结果有44例(97.78%)双侧耵聍中均培养出马拉色菌(共分离出88株菌),菌种构成:糠粃马拉色菌29株(32.95%)、斯洛菲马拉色菌23株(26.14%)、合轴马拉色菌18株(20.45%)、球形马拉色菌11株(12.50%)、限制性马拉色菌7株(7.95%)。44例(88株菌)中双侧耵聍菌种相同者有38例(76株菌)(一致率86.36%)。结论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分布较广,主要菌种为糠秕马拉色菌。同一宿主双侧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张浩冉玉平青春代亚玲向耘
关键词:马拉色菌属耵聍
家庭内红色毛癣菌病患者间菌株差异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用PCR技术比较分离自同一家庭红色毛癣菌病患者的菌株差异性,分析家庭内多发的红色毛癣菌病的致病菌株是家内相互感染,还是家外感染。方法以家庭内多发的皮肤癣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致病菌株并以传统方法鉴定菌种。再分别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巢式PCR特异扩增红色毛癣菌的串联重复亚元件(TRSS:TRS-1/TRS-2)产生的指纹图谱分析种内株间有无差异性。结果纳入实验的16株菌分离自8个家庭,用形态学等方法及种特异引物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RAPD显示4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差异性,TRS-1区PCR指纹图谱显示5个家庭内菌株有株间差异,TRS-2区能鉴定出2个家庭内菌株间有差异。综合各方法共区分出6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带型差异。结论该研究提示家庭内多发红色毛癣菌病从家外途径感染率高于家内感染。TRS-1区PCR指纹图谱对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度高于RAPD,更适于红色毛癣菌株间分型。结合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可最大限度发现不同菌株间的差异。
何晓丹冉玉平代亚玲青春张浩向耘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分子分型家庭
中国大陆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8
2007年
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病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我国大陆地区1985~2006年间公开报道的有关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文献,归纳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6篇文献,涉及138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98例(71.0%),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3.6∶1)。临床表现中发热132例(95.7%);有网状内皮系统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111例(80.4%);贫血104例(75.3%);皮疹100例(72.5%);肺部病变(肺部结核样阴影、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纹理增粗等)91例(65.9%)。66例(47.8%)死亡。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逐年上升,患者HIV阳性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贫血、肝脾或淋巴结肿大、肺部病变、皮疹等。
赵国庆冉玉平向耘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