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江

作品数:45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杆菌
  • 18篇大肠杆菌
  • 16篇基因
  • 8篇生物合成
  • 6篇辅酶
  • 6篇辅酶Q
  • 5篇弧菌
  • 4篇生物合成基因
  • 4篇转录
  • 4篇克隆
  • 4篇基因敲除
  • 4篇合成基因
  • 3篇同源
  • 3篇同源重组
  • 3篇突变
  • 3篇启动子
  • 3篇林可霉素
  • 3篇活性
  • 3篇基因工程
  • 3篇基因缺失

机构

  • 44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44篇叶江
  • 41篇张惠展
  • 25篇吴海珍
  • 4篇傅楠
  • 3篇王克平
  • 3篇胥晴晴
  • 3篇杨捷
  • 2篇唐雅珺
  • 2篇张元兴
  • 2篇朱云霞
  • 2篇钱晋
  • 2篇钱红亮
  • 2篇赵健
  • 2篇孔璐
  • 2篇李鹏飞
  • 2篇汪屹
  • 2篇马林
  • 1篇孙丽萍
  • 1篇宋聿文
  • 1篇欧阳立明

传媒

  • 14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微生物学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化学与生物工...
  • 3篇食品与药品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全国第七届工...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中辅酶Q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操作
本课题系"构建产辅酶Q<,10>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项目的基础工作.大肠杆菌辅酶Q生物合成途径中,UBIC基因编码的分枝酸裂解酶以及UBIA基因编码的4-羟苯甲酸八异戊二烯转移酶分别催化第一、二步反应,而后者是整个合成途...
叶江
关键词:大肠杆菌辅酶Q生物合成途径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大肠杆菌巴豆甜菜碱还原酶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2004年
报道了体外构建caiA基因缺失的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5.2kb线状DNA分子,以此转化大肠杆菌JM83和BL21(DE3)株,借助于体内DNA同源重组,定向敲除了大肠杆菌中的巴豆甜菜碱还原酶编码基因caiA。经遗传稳定性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Southern鉴定,表明所获得的JM83转化子22号和BL21(DE3)转化子4号确为caiA基因缺失突变株;酶活分析结果表明,22号和4号转化子均丧失了巴豆甜菜碱还原酶活性。
张文刚叶江吴海珍张惠展
关键词:同源重组基因缺失抗性基因突变株
一种产林可霉素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林可霉素的基因工程菌,其是将林肯链霉菌的编码含TPR结构域蛋白质的基因敲除和将编码RNA酶的基因敲除并过表达林肯链霉菌的编码Xre家族蛋白的基因构建获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产林可霉素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
吴海珍叶江张惠展侯兵兵王瑞达
文献传递
利用海洋拟诺卡氏菌NA01583生产隆纳霉素的培养基及其发酵生产隆纳霉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海洋拟诺卡氏菌NA01583生产隆纳霉素的发酵培养基,每升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20‑30g/L、蛋白胨0.49‑3.01g/L、酵母粉5.0‑7.5g/L、黄豆粉0.95‑11.05g/L、...
吴海珍叶江张恵展曹源王瑞达
大肠杆菌ubiC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CoQ8产量的影响
辅酶Q(CoQ)属于醌类,即2,3-二甲氧基-5-甲基-6-聚异戊二烯醌,由于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中,所以又叫泛醌(ubiquinone,UQ)。CoQ带有一很长的脂肪族侧链,是由多个异戊二烯(isoprene)单位构成...
叶江马林吴海珍张惠展
文献传递
工科院校中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17
2007年
总结了在华东理工大学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索,包括结合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构建知识框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生物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夯实基础、面向应用"的特色,形成了"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以及"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李素霞欧伶俞建瑛宋聿文叶江
关键词:生物化学应用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平台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4
2016年
如何在高校不断扩招及现今"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生物科学类专业学术型、创新型优秀本科人才?本项目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平台,确立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多元组织形式,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科学研究思路为导向,将创新实验模块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融合,以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设计与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过程,从而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学术型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向社会输送具有原创研究开发能力的新型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李鹏飞赵健范立强叶江吴海珍张惠展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
人乳铁蛋白肽的分子改良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SOE-PCR技术,设计合成hLF18-40的编码基因;以融合表达策略构建了pET-43.1a-hLF18-40表达质粒,并获得较高的可溶融合蛋白表达;将融合蛋白Nus-hLF18-40进行Ni2+柱亲和层析、除盐、浓缩后,用肠激酶切割释放抗菌肽hLF18-40,为今后基因工程法表达人乳铁蛋白肽提供了依据。同时,将hLF18-40的C末端氨基酸逐一缩短直至hLF18-32,用化学法合成hLF18-40、hLF18-39、hLF18-38、hLF18-37、hLF18-36、hLF18-35、hLF18-34、hLF18-33和hLF18-32等9条肽,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hLF18-40的MIC为40μmol.L-1,hLF18-39的MIC略微下降(20~40μmol.L-1),hLF18-35的MIC与hLF18-40的相同。
蔡屾叶江张惠展
关键词:纯化抗菌活性
藤黄微球菌海藻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与鉴定被引量:3
2006年
首次从一株能利用淀粉产生海藻糖的藤黄微球菌中克隆了海藻糖生物合成基因。采用PCR方法结合非随机鸟枪法得到藤黄微球菌中低聚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基因(MtreY)的全序列及低聚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基因(MtreZ)的部分序列,其中MtreY共有2,370个碱基,编码789个氨基酸,表达产物分子量为86·7kD。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已报道的MTSase和α-淀粉酶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保守模体。将MtreY基因在大肠杆菌JM83中表达,证明表达产物具有预期的酶活性。
黄雪锋欧阳立明吴海珍叶江张惠展袁勤生
关键词:藤黄微球菌海藻糖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分子生物学实验综合考评体系被引量:7
2020年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验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教研组以布鲁姆教育目标体系为指导,构建了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实践创新能力评价三个模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综合考评体系。该考评体系通过在两个教学周期中的实施,实现了对学生全方位的训练、考核和综合评价,从而有力提升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叶江李鹏飞张惠展吴海珍赵健马昱澍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