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癌腺外侵犯喉、气管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明确甲状腺癌腺外侵犯喉、气管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和解剖、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外科手术或病理证实肿瘤甲状腺癌侵犯至喉、气管的MDCT表现,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的MDCT征象表现为腔外型16例(34.8%)、腔壁型22例(47.8%)和腔内型8例(17.4%);腔外型以喉、气管受压迫为主,腔壁型以喉软骨、气管软骨破坏或壁不规则增厚为主;腔内型以腔内结节样突起为主。结论:甲状腺癌腺外侵犯喉、气管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其病理类型、解剖位置是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的重要原因。
- 方宏洋叶奕兰叶伦何闯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解剖学病理学
- 食管癌肉瘤的X线表现(附5例报告)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X线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肉瘤影像资料。5例均行食管钡剂造影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食管钡剂造影显示病变位于食管中段2例,下段3例。食管腔扩张4例,狭窄1例。管壁柔软4例,僵硬1例。结论:息肉型食管癌肉瘤有一定的X线特征性表现,浸润型食管癌肉瘤缺乏影像学特征。
- 叶奕兰方宏洋周生林周生焰袁光辉
- 关键词:食管癌肉瘤
-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及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至2013年5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5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弥漫型34例,T2WI序列均清楚的显示出子宫典型的三层结构,尤其以矢状位显示最佳。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宫体增大,结合带均弥漫性的增厚,厚度12~48 mm,平均32 mm。其中28例T1WI序列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灶。DWI序列较轴位T2WI序列均显示出更多、清楚的异常信号结节。局限型21例,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结合带的局限性增厚并于外肌层内显示边界不清楚的类结合带信号的局限性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子宫腺肌症在矢状位T2WI序列显示最佳;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并夹杂大小不等类圆形长T1长T2或短T1信号灶为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性表现,MRI能够清楚显示这一特征性表现,并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分型、定位、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 叶伦冉艮龙叶奕兰李敏熊巧方宏洋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磁共振成像
- 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病变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7
- 2012年
- 为明确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通过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中线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点,并结合93例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发现断面尸体上,中线区域膈上有心包膜、心脏,膈下有镰状韧带、肝左叶,前方有胸壁,后方有胸后壁和附着于脊柱的膈肌脚,膈肌内从前向后依次有腔静脉孔、食管裂孔和主动脉裂孔。MDCT图像上,同时累及胸腹交界中线区域膈上、膈下疾病93例,包括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23例、主动脉夹层18例、下腔静脉病变8例、淋巴瘤9例和脊柱多椎体病变12例;食道胸下段癌合并上腹部淋巴结转移7例;食道下段-贲门癌9例;食管裂孔疝4例;后纵隔或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3例。因此,胸腹交界中线区域解剖、病理特点影响该区域疾病的局部、扩散和相互通连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 叶奕兰杨志刚李华邓雯李媛郭应坤
- 关键词:膈肌裂孔病理学
- CT误诊后纵隔纤维性血管瘤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病例女,65岁,体检发现后纵隔实性占位。临床常规体格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发现:平扫发现后下纵隔(约T8~T10平面)脊柱旁左右侧分别见一实性结节,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内未见钙化、坏死,平扫CT值约12~32 Hu。右侧病灶大小4.8 cm×2.7cm,左侧病灶大小3.3 cm×1.8 cm,邻近的脊柱及肋骨骨质未见破坏、吸收。
- 叶奕兰方宏洋叶伦郑伟
- 关键词:后纵隔纤维血管瘤误诊
- 肝血管肉瘤CT误诊1例并文献学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病例男,70岁,右上腹疼痛不适2 w,伴有低热,否认肝病病史。查体:腹软,右上腹深压痛,无黄染、腹胀。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3.4 mol/L,直接胆红素3.3 mol/L,间接胆红素20.1 mol/L,谷丙转氨酶11 IU/L,谷草转氨酶49 IU/L,谷氨酰转肽酶142 IU/L,碱性磷酸酶98 IU/L。血清AFP(-)、CEA(-)。
- 刘世豪叶奕兰郑伟方宏洋
- 关键词:血管肉瘤CT误诊
- 胸腹交界区病变的CT影像解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胸腹交界区以膈肌为中心,包括下胸部与上腹部的连接结构,在胸部包括双肺下叶、下肺韧带、下纵隔和下胸腔,而腹部包括上腹腔、腹膜后间隙和中线大血管周围上份以及肝、胃、肾上腺、肾和脾脏等器官。对该区域病变(包括炎症、外伤、出血、疝、肿瘤等疾病)局部或相互扩散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解剖基础的认识,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解剖、病理信息。
- 叶奕兰邓雯杨志刚
- 关键词:纵隔胸腔膈肌腹腔腹膜后间隙
- 颈胸交界区淋巴结肿瘤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明确颈胸交界区淋巴源性肿瘤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解剖及病理学基础,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下颈部和上胸部的淋巴源性肿瘤病变69例(其中淋巴瘤41例,转移瘤28例),分析病变的MDCT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发现淋巴瘤41例中,病灶主要分布于颈外侧浅部21例(51.2%),颈深静脉链区27例(65.9%),锁骨上区31例(75.6%),上纵隔气管旁19例(46.3%),主动脉弓旁23例(56.1%),主肺动脉窗22例(53.7%),前上纵隔17例(41.5%),隆突下11例(26.8%),上纵隔食管旁7例(17.1%);淋巴结转移瘤28例,原发肿瘤为鼻咽癌5例、甲状腺癌7例、肺癌10例和食管癌6例,大多数循淋巴回流方向逐级转移,少部分跳跃式转移,主要分布于颈静脉链周围区23例(82.1%),锁骨上窝区21例(75%),上纵隔气管旁17例(60.7%),前上纵隔18例(64.3%),主动脉弓旁10例(35.7%),肺动脉窗11例(39.2%),上纵隔食管旁8例(28.6%)。因此,颈胸交界区域淋巴源性肿瘤病变可同时累及下颈部和上胸部,其影像学表现及优势解剖分布与其解剖、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 叶奕兰杨志刚邵恒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 关键词:纵隔胸腔病理学
- 甲状腺病变累及至上纵隔的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明确甲状腺病变累及至上纵隔的多层螺旋CT(MD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回顾性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累及至上纵隔的甲状腺病变49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瘤13例,甲状腺癌14例),结合其解剖、病理学基础,分析其MDCT表现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结果发现甲状病变向下位于前上纵隔约占67.3%(33/49)、后上纵隔14.3%(7/49)、跨前后纵隔18.4%(9/49);不同性质病变有各自特征性的MDCT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局限多发结节、肿块为主,约占77.3%(17/22);甲状腺腺瘤以单发肿块为主,约占92.3%(12/13);甲状腺癌以单发肿块为主,约占57.1%(8/14),9例合并有颈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因此,甲状腺病变累及至上纵隔,位于前上纵隔多见,后纵隔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及优势解剖分布与其解剖、病理基础密切相关。
- 叶奕兰杨志刚邵恒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 关键词:甲状腺上纵隔解剖学病理学
- TACE联合3-DCRT及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54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1~2次,一次TACE后行4次热疗;4周后行3-DCRT治疗,同时行热疗.放疗分割剂量2.6~3.0Gy/次,总剂量46~60Gy,热疗1周2次,间隔72h.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4例肝癌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13例(24.1%);部分缓解(PR)35例(64.8%);稳定(NC)4例(7.4%);进展(PD)2例(3.7%);总有效率(CR+PR)为88.9%(48/54).治疗后AF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9.3%、40.7%.结论 TACE联合3-DCRT及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任丽李迎春谭新劲叶奕兰刘云郑伟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热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