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莉瑾
- 作品数:44 被引量:219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血管痉挛及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血管痉挛及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56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增加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d、14d脑脊液和血浆ET、CGRP水平,并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情况。结果(1)脑脊液、血浆ET水平治疗7d时亚低温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14d时差异更显著(均P<0.01);两组CGRP水平治疗第7d时降至最低,后渐升高,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亚低温组脑血管痉挛发病率为6.67%,较对照组的30.77%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减少了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ET水平上升幅度及CGRP水平下降幅度,从而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 邢红霞王玉梅李合华史莉瑾毛兴爱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王玉梅李合华毛兴爱邢红霞赵建华史莉瑾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相应影像学检查,并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将患者分为PSD组(HAMD评分≥8)30例和非PSD组(HAMD评分≤7)33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IL-2、IL-10、IL-17a及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PSD组和非PSD组患者治疗后30、90d血清IL-2、IL-10、IL-17a及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SD组和非PSD组患者治疗后90d血清IL-2、IL-10、IL-17a及IFN-γ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后30d(P<0.05)。PSD组患者治疗后30、90d血清IL-2、IL-10、IL-17a及IFN-γ表达水平高于非PSD组(P<0.05)。中重度PSD患者治疗后90d血清IL-2、IL-10、IL-17a及IFN-γ水平显著高于轻度PSD患者(P<0.05)。结论 血清IL-2、IL-10、IL-17a及IFN-γ在PSD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与PSD患者抑郁程度相关。
- 单小瑞宋景贵徐斌杜祥景苏静史莉瑾郭双喜王旭生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Γ
- MiR-137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miR-13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组各20例,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各37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各组microRNA(miRNA)-137的表达水平,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样本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脏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并发抑郁组相比,并发抑郁组左侧脑梗死例数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并发抑郁组、并发抑郁组miR-137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未并发抑郁组相比,并发抑郁组miR-137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发抑郁组、抑郁症组miR-13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会引起miR-137表达水平的下降,并且miR-137表达水平的下降参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形成。miR-137可以作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诊断及治疗指标。
- 鲁豫田小军史莉瑾苏洲郭双喜王玉梅
- 关键词:脑卒中
- 床旁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及药品比例。方法将6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分为3组:人工肝血浆置换12例(置换组)、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33例(丙球组)、激素治疗组18例(激素组),观察各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组平均起效时间(5.1±1.7)d,有效率91.67%;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平均起效时间(5.6±1.8)d,有效率90.91%;激素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13.8±2.2)d,有效率22.22%。人工肝血浆置换组、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与激素组疗效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9,24.727,P<0.01);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药品比例平均(60.4±19.2)%,置换组平均(26.5±3.1)%,丙球组平均(75.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激素组平均(55.5±2.8)%,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安全、有效,而且能够显著降低药品费用占全部医疗花费的比例。
- 田小军赵建华郝洁王玉梅邢红霞史莉瑾李杰吉四辈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系统
-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50例急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卒中患者分别进行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加超早期运动康复与生活能力训练,于入院时和4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明显。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史莉瑾邢红霞王玉梅李杰
- 关键词:康复卒中
- 6-羟多巴胺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单胺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mRNA、多巴胺B羟化酶(DβH)mRNA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影响,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上述物质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μmol/L),不同浓度的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600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内5-HT、NE、多巴胺递质,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pHmRNA、DβHmRNA及TH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中细胞活性随6-OHDA浓度增加而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12细胞中5-HT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下降不明显,但在同一浓度组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明显,尤其在36h时间点浓度最低。NE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多巴胺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变化不明显。100μmol/L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HT、NE及多巴胺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TpHmRNA、DβHmRNA及THmRNA表达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0、100、400、1600nmol/L),TpHmRNA(0.006±0.001、0.003±0.000、0.003±0.000、0.002±0.000),DβHmRNA(0.005±0.002、0.003±0.001、0.002±
- 邢红霞刘胜朱元凯田小军史莉瑾王玉梅张博爱
- 关键词:羟多巴胺利血平多巴胺Β羟化酶
-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加早期运动康复与生活能力训练,于入院时和4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明显。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表明在24小时以内进行康复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我院采用的方法简便有效。
- 史莉瑾史莉娟毛兴爱和青松
- 关键词:康复卒中脑梗死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与脑脊液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
- 王玉梅邢红霞刘平李合华史莉瑾田小军杨道坤
-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人数逐年增加,脑血管病病人的生存质量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种类之一,SAH后脑血管痉挛一直是SAH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机制比较复杂。近年发现脑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实验
- 豫北地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诊断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豫北地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早期诊断情况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豫北地区的脑卒中患者160例,根据早期诊断后是否伴随卒中后抑郁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病灶位置、家庭支持、医患关系、吞咽功能、合并疾病)与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自理意识、认知功能、上肢肌力、下肢肌力),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位于双侧大脑半球、脑干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家庭支持不足率、医患关系差率、吞咽功能差率、合并疾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及自理意识、认知功能、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总分、自理意识、认知功能、肌力、医患关系、家庭支持、吞咽功能、合并疾病均是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总分、自理意识、认知功能、肌力、医患关系、家庭支持、吞咽功能、合并疾病等均是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的因素,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与危险因素分析,可及时有效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卒中后抑郁防治率。
- 史莉瑾苏洲杜佳张雪莹伊婷婷陈志军曹克鑫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