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海珍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地中海贫血
  • 2篇育龄
  • 2篇贫血
  • 2篇人工流产
  • 2篇子宫
  • 2篇无痛人工流产
  • 2篇流产
  • 2篇间苯三酚
  • 2篇苯三酚
  • 2篇丙泊酚
  • 1篇型别
  • 1篇育龄夫妇
  • 1篇育龄人群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期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机构

  • 7篇东莞市计划生...

作者

  • 7篇卢海珍
  • 3篇杨玉华
  • 3篇钟鸣
  • 3篇刘惠
  • 3篇姚倩瑜
  • 2篇潘彦
  • 2篇姜碧
  • 2篇张水清
  • 2篇李杏
  • 2篇叶泳
  • 2篇庞飞
  • 1篇李金莲
  • 1篇莫清萍
  • 1篇吴少芸
  • 1篇江莲珍
  • 1篇王沛金
  • 1篇陈淑贞
  • 1篇黄健初
  • 1篇梁少丽
  • 1篇莫晓彬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间苯三酚联合应用于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患者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麻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人流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5±3)min,手术中收缩压、心率较术前稍有下降,手术结束时回升。全部早孕妇均于意识恢复后10-30 min自行步行离院。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无任何痛苦及不良记忆。其中观察组(4.0±2.2)min,对照组(6.0±1.9)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有效率100%,对照组仅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程度仅为无Ⅰ级和Ⅱ级,对照组Ⅲ级3例,Ⅳ级1例,两组腹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4例,占1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1例,占3.3%,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12例,占4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5例,占16.7%,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丙泊酚配伍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受术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镇痛效果好,手术进行顺利,值得临床推广。
李杏李金莲卢海珍莫晓彬王沛金廖伟英吴少芸潘彦梁少丽黄健初
关键词:间苯三酚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护理
东莞地区育龄人群MCV与RDW检测值与地中海贫血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和探讨育龄人群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地中海贫血类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和RDW-CV,筛选出疑地贫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反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地中海贫血分型。结果 MCV<60fl且RDW-CV>15%疑地贫者中,α型地贫只有4例,占8.7%,β型地贫有38例,占82.6%;MCV>60fl且RDW-CV<15%的疑地贫者中,α型地贫有172例,占67.7%,β型地贫只有6例,占2.4%;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育龄人群进行血常规检查,其MCV和RDW值作为地中海贫血的简便可行的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姚倩瑜卢海珍陈淑贞江莲珍张文华刘惠钟鸣莫清萍
关键词:育龄人群红细胞平均体积地中海贫血
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良好的护理对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由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子宫上环术的72例哺乳期妇女,有出血现象,并且住院者。住院期间护士详细记录患者平时的体征和症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价护理效果,并通过问卷的形式患者对护士进行评分,进而分析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给护士评分相对较高,体现出护理水平较好,还表明护士的相对水平相差较小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结果无影响。选取的72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护理,出血症状明显减少,月经量有明显改变,患者的疼痛也在护理下减轻,在严格护理下感染发生机会较小,术后恢复效果较好。结论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哺乳期子宫上环术后出血的恢复,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卢海珍杨玉华张水清庞飞
关键词:哺乳期出血护理效果分析
东莞地区6178名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各年龄段妇女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以及型别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科门诊就诊,接受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患者6 178例为研究对象。将1 232例30岁以下的患者为A组,1 244例31~40岁的患者为B组,1 238例41~50岁的患者为C组,1 235例51~60岁的患者为D组,1 229例61~70岁的患者为E组。统计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以及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布情况,同时对比5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以及不同型别的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检出1 069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7.30%,其中HR-HPV检出771例(占72.12%),LR-HPV检出142例(占13.28%),不确定型检出156例(占14.59%)。HR-HPV以HPV-16、HPV-52、HPV-58、HPV-18和HPV-51较为常见,分别占阳性样本的18.80%、14.03%、9.54%、7.76%和6.27%。各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检出率以及HR-HPV检出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为31.25%,HR-HPV的检出率也最高,为22.24%,而E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检出率最低,为5.70%,HR-HPV的检出率也最低,为3.66%。各组患者LRHPV、不确定型以及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东莞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居中,以HR-HPV为主,且30岁以内有性生活妇女的感染率较高。
姜碧钟鸣韦思似刘惠姚倩瑜叶泳卢海珍陈杞慧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型别年龄
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病因探讨及临床护理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对慢性子宫颈炎及慢性盆腔炎的病因进行探讨,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慢性子宫颈炎患者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7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种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将1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7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对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对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由于经期不注意卫生引起发病的患者较占总患病人数的56.94%。慢性子宫颈炎患者中由于人工流产引起发病的患者较占总患病人数的57.35%。护理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29%,护理干预组有效率为95.71%(P<0.05)。生活质量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4.29%,护理干预组满意度为98.57%(P<0.05)。结论人工流产及经期卫生不良分别为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主要发病原因。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卢海珍杨玉华庞飞张水清
关键词:慢性子宫颈炎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病因
综合护理干预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进行临床麻醉。按入院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腹痛程度。结果术后,综合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腹痛程度Ⅰ级35例、Ⅱ级15例、Ⅲ级0例、Ⅳ级0例,对照组腹痛程度Ⅰ级6例、Ⅱ级34例、Ⅲ级7例、Ⅳ级3例,综合组腹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同时,结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幅提升临床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卢海珍李杏李丽娟潘彦杨玉华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综合护理间苯三酚丙泊酚
东莞地区育龄夫妇β地中海贫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东莞市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地贫干预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参加东莞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待孕夫妇75 000名,首先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f1和红细胞脆性(一管法)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β-地贫基因型分析检测,对携带同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优生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结果育龄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51%;共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6位的突变依次为CD41-42(-TTCT)(43.33%)、IVS-Ⅱ-654(C→T)(23.78%)、-28(A→G)(14.326%)、CD17(A→T)(9.01%)、βE(GAG→AAG)(2.78%),CD71-72(-TTCT)(2.38%)占突变基因的95.6%;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检出率为12.10%。结论本研究对东莞户籍新婚待孕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东莞市β地贫基因型分布的特点符合中国南方地区的基本特点,并对携带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对高风险夫妇免费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的降低东莞地区重型地贫儿发生率。
姜碧钟鸣韦思似刘惠姚倩瑜叶泳卢海珍陈杞慧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