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外周血HLA—A2限制性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共216人,分显性感染组、隐性感染... 卢俊敏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Γ-干扰素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抗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HBV感染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分离39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的IFN-γ和IL-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2则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组的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的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有利于HBV的清除。 卢俊敏 马丽娜 赵中夫 杨柳絮 韩红莉 常蕴青关键词:TH1 IFN-Γ 拉米夫定治疗4周检测HBV DNA水平对52周疗效的预测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VD)治疗4周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对远期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和耐药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入组100例YMDD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其中HBeAg阳性患者72例,HBeAg阴性患者28例。男70例,女30例。LVD100mg/d治疗4周,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将HBV DNA<103拷贝/mL患者45例和≥103拷贝/mL55例分别作为Ⅰ组和Ⅱ组继续观察。治疗52周后,检测血清HBV DNA,ALT,HBVM和YMDD。结果:血清HBV DNA转阴率:Ⅰ组为93.3%,Ⅱ组为43.6%,χ2=27.24,P<0.001;ALT复常率:Ⅰ组为95.6%,Ⅱ组为70.9%,χ2=10.186,P=0.001;YMDD变异率:Ⅰ组为0%,Ⅱ组为23.6%,χ2=12.226,P<0.001;HBeAg血清转换率:Ⅰ组为55.6%,Ⅱ组为36.3%,χ2=3.683,P=0.05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预测52周的疗效。 杨柳絮 赵中夫 刘明社 马丽娜 王麟 韩红莉 卢俊敏 常蕴青关键词:YMDD变异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培养与功能检测方法 2008年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及检测其表型与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方法。方法: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GM-CSF、IL-4、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及生物学活性的DC。患者DC的HLA-DR、CD80、CD86的表达率分别为(44.77±8.127)%、(36.65±6.867)%、(32.16±6.340)%,CHB患者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SI为1.39±0.375。与正常人DC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CHB患者单个核细胞能被诱导培养为DC;通过检测DC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可以了解CHB患者抗HBV免疫功能。 王麟 赵中夫 卢俊敏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状态 抗结核药物联合蜂蜡巴豆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抗结核药物联合蜂蜡巴豆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97例耐药患者入选,随机分配为A、B两组,A组47例,化疗联合蜂蜡巴豆;B组50例,单纯化疗。两组疗程均为18个月。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3个月末,A组60.87%,B组30.43%(P<0.05),疗程结束时A组为84.8%,B组65.2%(P<0.05)。A组病灶有效变化率为91.30%,B组为73.91%(P<0.05)。虽然两组的病情好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抗结核药物联合蜂蜡巴豆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对耐药结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 卢俊敏 赵中夫关键词:肺结核 耐药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1,HMGB1)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在饲养第0、2、4、6、8周末取肝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Image-ProPlus5.0图像分析系统对HMGB1的阳性表达进行图像分析,计算累计光密度值(IOD),以观察肝组织HMGB1的表达水平。采血测定外周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动态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外周血清ALT及肝组织中HMGB1的IOD值在第2周末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到第8周末仍高于正常组(P<0.05);外周血清HA在第4周末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到第8周末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HMGB1作为炎症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韩红莉 赵中夫 杨柳絮 卢俊敏 常蕴青 吴红样关键词:肝纤维化 WISTAR大鼠 HMGB1 H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