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强
-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间输注受者动员脾细胞对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研究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输注G-CSF动员的自体脾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GVHD阳性对照组(control group)、移植后1 d受者细胞输注组(+1 d group)、移植后4 d受者细胞输注组(+4 d group)、移植后7 d受者细胞输注组(+7 d group)。输注3×10~7的G-CSF动员后的受者脾细胞,观察GVHD临床体征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细胞亚群及其FasL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4 d组的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中位存活时间>60 d,显著高于对照(24 d)、移植后1 d(21 d)和移植后7 d组(28 d)(P<0.01),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 d,输注G-CSF动员的受者脾细胞能抑制供者T淋巴细胞的FasL的表达,显著减少GVHD的发生。
- 王俊辉邓磊王路梁晨王一刘铁强黄珊黄雅静蔡博董征左红莉孙琪云乔建辉余长林胡锴勋艾辉胜郭梅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 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 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 刘雄雄刘铁强郭梅孙琪云乔建辉胡锴勋李冰霞姚波余长林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 HLA-A~*0201/WT1五聚体联合胞内IFNγ染色在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
- 2010年
- 本研究探讨五聚体及胞内因子染色在定性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价值。用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WT1表达水平;用HLA-A*0201/WT1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检测14例表达HLA-A*0201的白血病患者全相合移植前后及其供者外周血中的WT1特异性T细胞。结果表明:14例供者中2例有低水平WT1表达,白血病患者均有不同水平的WT1表达。14例供者均未检测到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移植前14例患者中2例可检出WT1+CD8+CTL,3例检出WT1+IFNγ+细胞,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357),而移植后均可检出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明显高于移植前(p值均<0.01)。移植后大部分患者均在30天内检出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但后者检出率高于前者(p=0.014)。14例患者中WT1+CD8+CTL峰值中位数为0.18%,而WT1+IFNγ+细胞峰值中位数为0.83%,明显高于前者(p=0.005);WT1+CD8+CTL峰值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5天,WT1+IFNγ+细胞峰值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5天,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455)。结论: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能有效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血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准确定性定量检测。
- 魏立孙雪东左洪莉刘铁强郭梅刘广贤孙琪云乔建辉王丹红余长林胡凯勋董征艾辉胜
- 关键词:白血病
- 异基因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WT1特异性T细胞亚群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WT1诱发的各T细胞亚群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9例表达WTI的白血病患者在全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发生情况;WT1126—134体外刺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胞内因子染色法(ICCS)检测移植前后外周血中Tc1、Tc2、Th1及Th2细胞;对供受者表达HLA—A*0201的14例患者采用HLA—A*0201/WTI五聚体检测外周血中的WT1^+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结果①19例患者中,17例并发GVHD,其中16例在GVHD发生时出现以Tc1及Th1细胞为主的高峰(P=0.039)。②Ⅱ度以上急性GVHD(aGVHD)患者在GVHD发生时Te1及Th1细胞峰值水平均高于Ⅰ度aGVHD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及P=0.140)。③弥漫型慢性GVHD(cGVHD)患耆Tc1及Th1细胞峰值水平明显高于局限型cGVHD者,但仅Th1细胞峰值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Tc1细胞峰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④未并发GVHD者Tc1、Th1及WT1^+CD8^+CTL峰值水平接近于轻度aGVHD患者的平均水平,但低于中重度aGVHD患者的平均水平。结论GVHD发生时WT1诱发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增强,其强度与GVHD尤其是cGVHD发生的严重程度相关;相对于局限型cGVHD患者,弥漫型cGVHD患者WT1诱发GVL效应的增强可能与Th1细胞有关。
- 魏立左洪莉刘铁强孙雪东郭梅刘广贤孙琪云乔建辉王丹红余长林胡凯勋董征艾辉胜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亚群移植物抗宿主病
- 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和抗肿瘤活性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本研究探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体外增殖和抗瘤活性的影响,评价IL-21及相关细胞因子组合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应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体外培养G-PBMNC,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用CFSE/PI流式双染法检测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显示:培养72小时后单独IL-21因子组对靶细胞杀伤活性与IL-2结果相近;当效靶比为25∶1时IL21+IL15/IL21+IL15+IL2组与IL21+IL2组相比杀伤能力有显著增强(p<0.05);效靶比50∶1时,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单独应用组(p<0.05),以IL21+IL15+IL2诱导效果最佳。复苏冻存的G-PBMNC处理结果与新鲜的G-PBMNC结果基本一致。细胞因子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和CD8抗原表达有所增加,以IL21+IL15组的CD4、CD3-56+和CD3+56+抗原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5)。结论:IL-21可增强G-PBMNC的体外杀伤活性,联合IL-15可更显著提高G-PBMNC的抗瘤活性。
- 李澜刘铁强刘志青刘广贤艾辉胜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15抗肿瘤活性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输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急性辐射损伤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在促进粒系造血恢复的同时能否促进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功能恢复尚不清楚。文中以亚致死量辐射损伤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后胸腺输出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50只给于6.0 Gy60钴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2组。G-CSF组小鼠给予重组人G-CSF 10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14 d;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连续14d。照后30d、60d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初始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胸腺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s,TRECs)拷贝数,判断胸腺输出功能。结果照后30 d,G-CSF组小鼠外周血中初始T淋巴细胞比例G-CSF组(3.5±0.9)%与对照组(1.3±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环(signal joint 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s,sjTRECs)拷贝数G-CSF组(6450±7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30±595),P<0.05。但照后60 d 2组上述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SF可在急性辐射损伤后早期增加胸腺输出功能,促进中枢免疫重建。
- 赵红霞郭梅孙雪冬刘铁强左红莉刘广贤艾辉胜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胸腺输出功能
- 伴CD4、CD7表达的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伴CD4、CD7表达的AML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设门,检测304例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RT-PCR方法检测WT1、MDK、ETO、PMLRaRa、BCR-ABL分子生物学标志;R显带技术分析白血病细胞核型变化。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将病人分为3组:伴CD7表达的AM L组,伴CD4表达的AM L组(CD4组),无T系抗原表达的AM L组(common AM L组)。结果:CD7组患者HLA-DR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4、CD33表达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和CD4组;CD4组患者CD15、CD64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CD7组和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3表达率、表达量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组患者WT1表达低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7组患者未发现PML-RaRa表达。伴有CD4、CD7表达的AM L组正常核型的比例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伴有CD7表达的AM L患者中无1例发生t(15;17)。结论:伴有CD7表达的AML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前体细胞,被阻滞在造血发育的早期阶段;伴有CD4表达的AML白血病细胞起源于相对成熟的阶段,高表达CD33、CD64、CD15;伴有CD7、CD4表达的AML无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根据CD4、CD7的表达量和强度,联合髓系标志可定量检测AML病人MRD。
- 刘铁强黄珊姚波刘志清余长林乔建辉孙琪云胡锴勋黄雅静张锐李玉芳白娟孙玉晶李冰霞王冬梅王一郭梅
- 关键词:AML免疫表型CD7CD4细胞遗传学
- 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微泡的分离鉴定和分子植入受鼠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本研究分离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微泡(MV),研究供者MV与受者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的特点.方法 1.实验动物雄性C57BL/6及KM小鼠,6~8W龄,SPF级,雌性CB6F1小鼠,6~8W龄,SPF级.
- 郭梅汪少飞王一刘铁强黄雅静余长林胡锴勋孙琪云乔建辉艾辉胜
- 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 2014年
- 目的 探讨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 给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WEHI-3,同时选取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发病小鼠以及正常小鼠的骨髓,采取qRT-PCR的方法检测nm23-M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白血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结果 粒单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nm23-M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中的24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并且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数以及脏器白血病侵袭情况相关,而与白血病小鼠的性别、年龄无关.
- 董征孙雪冬满秋红姚波李玉芳刘铁强黄珊刘广贤艾辉胜郭梅
- 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细胞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8-细胞4阶段及CD4+CD8+、CD8+CD4-、CD8-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CD8-(double negative,DN)细胞成熟分4个阶段(DN1-4),G-CSF组照后7天DN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后21天DN3、DN4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CSF可促进DN1细胞增殖,并使其向DN3、DN4阶段分化。G-CSF对胸腺CD4+CD8+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减轻其恢复过程中的二次下降的程度,使其在照后28天接近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71.0±6.3)%vs(25.5±6.3)%](p<0.05)。结论 :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CD4-CD8-及CD4+CD8+细胞增殖、分化,加快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恢复。
- 赵红霞郭梅刘铁强艾辉胜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胸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