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谦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内
  • 4篇动脉瘤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外伤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3D-DSA
  • 3篇创伤
  • 2篇多普勒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浆
  • 2篇血肿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水肿

机构

  • 18篇日照市人民医...
  • 4篇山东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附...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刘谦东
  • 12篇熊峰
  • 8篇王兴强
  • 8篇丁伟
  • 4篇杨永林
  • 3篇陈维杰
  • 3篇张玉海
  • 3篇孙国庆
  • 2篇苏万东
  • 2篇杨允学
  • 2篇董军
  • 2篇裴丽娜
  • 2篇李刚
  • 1篇徐锐
  • 1篇王恩芹
  • 1篇刘青林
  • 1篇李凤荣
  • 1篇匡凌云
  • 1篇董庆林
  • 1篇赵超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DSA在梭形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数字减影血管重建成像技术,通过实时显三维立体图像,有效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水平。三维造影成像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通过对动脉瘤自身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
刘谦东熊峰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存活53例,死亡23例。根据Karnofsky评分评估生活和生存质量:手术患者46例,其中恢复良好35例,不能自理或长期昏迷8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10例,其中恢复良好6例,不能自理或长期昏迷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入院时或入院后短时间即已双侧脑疝,死于中枢性脑干功能衰竭。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极易并发脑中心疝,病情易骤然恶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手术应在“间脑期”前进行,手术后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有弥漫性脑肿胀者预后差,应尽早行手术减压。
董军陈维杰匡凌云孙国庆刘谦东王兴强熊峰杨允学
关键词:双额叶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
颅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性,61岁,因头痛头晕伴言语混乱20天入院,20天前因在田间劳作时出现昏倒,当时考虑中暑,未予以特殊处理,后病人头痛头晕剧烈,伴有恶心及呕吐,出现言语混乱,遂来我院就诊,颅脑CT显示左颞叶占位性病变(图
王兴强丁伟熊峰刘谦东
脑室腹腔引流术后导管梗阻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2001年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导管梗阴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回顾我院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导管梗阻的形成因素与防治结果。结果 导致梗阻的原因主要为颅内感染、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医源性因素。
刘谦东王兴强丁伟刘爱军
关键词:导管腹腔引流术梗阻原因医源性因素结脑
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的相关性研究
熊峰丁伟裴丽娜杨永林刘谦东
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C-反应蛋白是一个较敏感的生化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颅脑损伤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C-反应蛋白作为一个指标在伤情判断和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设计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从2003年...
关键词:
关键词:C-反应蛋白颅脑损伤颅内压
CTA和3D-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评价CT脑血管造影(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分别行CTA及3D-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确诊率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3D-DSA对动脉瘤确诊率为100%,CTA为87.3%。3D-DSA对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能力亦优于CTA,差异有显著性(χ2=7.10~14.53,P<0.01)。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中3D-DSA较CTA有一定优势。
杨永林熊峰刘谦东苏万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
原发性脑膜恶性黑色素瘤一例被引量:2
2007年
患者 女,42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3个月,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2周入院。查体:眼底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动脉:静脉=1:2,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全身皮肤未发现黑痣。颅脑CT、MRI检查:右颞底部球形等密度至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显著均匀强化,约3cm×4cm大小,基底在硬膜(图1,2)。X线和B超未发现其他部位肿瘤。术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术中发现视野内硬脑膜呈弥漫性黑色变,靠近肿瘤基底部已呈完全黑色,脑组织表面有点状色素沉着,肿瘤位于近颞底部,约3cm×4cm×4cm,黑色,质软,有较明显薄层包膜,与周边脑组织分界清楚,完整切除肿瘤,部分切除硬脑膜。病理镜下见高密度细胞性的肿瘤组织,由呈束状的梭形细胞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核为梭形或卵圆形,
熊峰刘谦东张玉海王兴强
关键词:反复发作性头痛梭形细胞进行性加重视乳头水肿占位性病变MRI检查
脑内深部病变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的临床研究(附42例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技术在脑内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前均行硬膜外或硬膜下彩超检查,以定位肿瘤及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后再行彩超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对比显示42例病变均定位准确。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8例。术后4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加重,3例术前偏瘫短期内加重,其余病人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术中彩超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选择,准确地切除病灶,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的副损伤。
熊峰丁伟王兴强刘谦东刘青林李刚
关键词:脑肿瘤多普勒立体定位技术
创伤性胼周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创伤性胼胝体血肿及创伤性胼周动脉瘤临床少见,我院自2007—2010年共收治3例,而同期收治3412例颅脑外伤,其发病率为0.88%。,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多不良,现对二者问关系及其诊断及治疗进行仞步的探讨分析。
孙国庆丁伟刘谦东张玉海杨允学董军李玉波赵超
关键词:创伤性动脉瘤颅脑外伤病情危重发病率
创伤后应激障碍生物学基础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7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机体经受巨大精神创伤之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调后遗症,因其受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因素影响,呈现特定人群高发病率,引发关注。其发病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生物学研究表明,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为主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系统失调和慢性炎症反应,以及脑解剖结构和神经环路改变在PTSD的病理进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治疗主要以症状为靶向,首选抗焦虑、抑郁药物,同时结合心理治疗,预后效果个体差异较大,更多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还在试验中。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PTSD患者中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失调和神经环路基础进行初步分析论证,为进一步揭示PTSD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李硕硕刘谦东袁增强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