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炘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JWA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肿瘤转移
- 肿瘤转移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过程由几个独立的步骤组成,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离,侵袭周围组织进入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循环系统),最后,外侵进入新的宿主环境中,黏附并再侵袭、增殖成为一个转移瘤。大量研究显示,在...
- 刘炘
- 关键词:JWA肿瘤转移CXCR4
- 文献传递
- SublyticC5b-9刺激GMCs诱导Egr-1与ATF3表达关系的研究
- 第一部分SublyticC5b-9刺激大鼠GMCs和Thy-1肾炎大鼠肾组织Egr-1及ATF3基因表达的检查 目的:检查亚溶解型C5b-9 (sublytic C5b-9, sC5b-9)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
- 刘炘
- 关键词:EGR-1ATF3
- 文献传递
- 大鼠野生型IRF-1基因和IRF-1 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构建大鼠野生型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基因及其特异性短发夹状小干涉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IRF-1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过表达及沉默IRF-1基因的情况。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针对大鼠IRF-1基因的CDS区序列和针对其不同位点所设计的3种shRNA序列分别克隆到pcDNA3.1及pGCsi.U6.neo.GFP真核表达质粒中。在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用GenEscortTMⅢ转染试剂将上述两种质粒分别转染入培养的大鼠GMC中,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查IRF-1融合蛋白的表达,同时筛选最佳沉默效率的shRNA。结果:限制性酶切及核酸序列分析证明,两种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Western blot证实构建的pcDNA3.1/IRF-1质粒在大鼠GMC中能正确表达,且IRF-1shRNA-2具有最佳沉默效率。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野生型IRF-1及其特异性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IRF-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 刘丽莎刘炘邱文夏梅王迎伟
-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1小发夹RNA肾小球系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