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春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渭河陇西段第七级阶地年代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昆黄运动是发生在中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一次重要的构造抬升事件,河流阶地及地层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这次构造事件。渭河陇西段第七级阶地沉积了104.5m厚的黄土,通过对其上覆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粒度研究表明,此级阶地形成年代为距今870ka,阶地拔河高度说明自中更新世以来地面至少抬升了205m,其抬升速率约为0.2m/ka。这次构造事件在时间上与昆黄运动相一致,是对青藏高原强烈抬升的响应。
- 刘小丰刘洪春高红山潘保田李保雄范兵
- 关键词:阶地
- 对1954年民勤7级地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 2000年
- 较系统地研究了 1 95 4年民勤 7级地震的宏观震中、震区烈度分布及地质构造背景等问题 ,并圈定了极震区范围 .根据调查结果认为 ,该次地震是由于红崖山—四道山断裂在NE向或NN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 ,发生左旋斜冲向东端扩张破裂的结果 。
- 刘洪春戴华光李龙海贾云鸿杨荣
- 关键词:地震断层等震线图应力场
- 陇南市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被引量:8
- 2014年
- 在甘肃省陇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质填图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估所需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基本活动性参数;采用震级—破裂尺度关系、震级—频度关系等方法评估了陇南市相关断裂(带)的潜在最大震级和平均复发间隔;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模型和泊松分布模型评估了各断裂或断层小区在未来50、100、200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同时利用b值空间图像扫描的方法给出了研究区的b值图像,分析了高应力区的地震危险性。通过对以上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盖山—迭山断裂或光盖山—迭山断层小区的西端表现为高应力累积区,且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较高,是未来危险程度较高的断裂段。。
- 邵延秀袁道阳何文贵刘兴旺郑文俊刘洪春张有龙王爱国
-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评估泊松分布发震概率
- 走滑活动断裂带断错冲沟变形角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初探
- 1999年
- 阐述了通过走滑活动断裂断错冲沟形成变形角研究冲沟形成年代,进而探讨断裂活动特征的方法。并以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东段为例,对变形角大小和冲沟形成年代及冲沟水平断错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关系密切。最后论述了变形角用于走滑活动断裂研究的可能性及意义。
- 陈永明刘洪春张炜代华光
- 关键词:走滑断裂
- 2006年甘肃文县5.0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被引量:8
- 2007年
- 2006年6月21日在甘肃省文县发生MS5.0地震,造成了建筑物破坏及人员伤亡。在震后开展的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中,将灾区分为2个评估子区,完成了29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EDLES2.5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经济损失评估,并针对灾害特点给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建议。
- 马占虎周志宇高晓明何文贵刘洪春
- 关键词:地震灾害
-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探讨
- 2013年
-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是潮水盆地与龙首山地的地貌分界线,展布于龙首山隆起的北麓。前期曾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东段的白家嘴、中段包代河、西段斜坡山开挖了三个探槽,均揭露出多期古地震。本文通过三个探槽古地震事件的对比分析认为,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第1次古地震(11ka)到最后1次古地震(1.6ka)间隔9.4ka,约1万年时间里有6次古地震发生。如果取算术平均(9.4ka/6—1.57ka),则每隔1500年左右,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就有一次强地震事件,即古地震平均重复间隔约1.57ka。这和其它各大断裂带得出的古地震优势重现周期(1~2ka)并不矛盾。①5ka年以前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仅有2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5.3ka,明显偏长,可能有古地震的遗漏问题;②5ka年以后该断裂地震活动明显丛集,最短间隔0.7ka,最长间隔1.5ka,平均重复间隔约0.8ka。无论是最短、最长或平均重复间隔,均与山丹一张掖地区历史地震的最长重复间隔0.79ka接近。
- 董治平程建武郑卫平刘洪春郭桂红
- 关键词:古地震全新世探槽
- 中国大陆大震迁移及其成组活动
- 2008年
- 8级地震分布图显示,空间域存在500km以上的间距性、填空性及沿大构造带的有序迁移现象,迁移时间为1,4,7年。由此判断,未来1~7年8级左右地震有可能沿东昆仑山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与这两个构造带相交遇的构造带及交汇区跳迁发生(董志平,2003)。这个有明确时空强预测意义的结论,似乎应验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
- 董治平冯建刚刘洪春
- 关键词:阿尔金构造带东昆仑山
-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区域地壳现今构造形变系统 ——陆壳浅源构造地震成因的新认识(英文)
- 2000年
- 依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大震 (MS≥ 7)、大震形变带、活动断裂和活动构造体系的资料 ,以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力学、地震地质学、现代地震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线 ,对该区内大震的“共性”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具有三维空间动态的区域地壳现今构造形变系统的新概念 ,并对该区内地震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
- 戴华光陈文彬张杰陈永明苏向洲刘洪春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形变构造地震地震成因
- 新疆于田7.3级地震构造环境探讨
-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7.3地震,震源深度33 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
- 董治平刘洪春程建武
- 文献传递
- 雅布赖山东麓断裂
- 董治平刘洪春陈建武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