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娜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脂肪抽吸术后难治性高低不平的综合修复原则
-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抽脂术后皮肤不平进行针对性的修复治疗并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对自2007年1月起的56例脂肪抽吸术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高低不平进行分析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包括:再次修复...
- 曹卫刚刘李娜张琪蒋朝华李圣利
- 介孔生物玻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黏附增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制备具有高度有序介孔结构的介孔生物玻璃,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其表面黏附、铺展、增殖等早期细胞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生物玻璃(MBG);接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于不同组材料表面共培养,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分析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绘制增殖曲线;使用DAPI染核,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材料表面的细胞粘附情况;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直接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铺展形态。结果在4h和12h,MBG能够显著促进hBMSCs在其表面的黏附;同时,第1~7d,MBG表面的细胞增殖数量显著多于没有介孔结构的普通生物玻璃(NBG)表面的细胞增殖数;在24h内的荧光显微镜观察下,MBG表面在早期有更多的hBMSCs黏附;在第1、4、7d SEM的观察下,MBG表面的细胞能够更均匀的分布并覆盖材料。结论具有有序介孔结构的介孔生物玻璃能够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表面的早期黏附、铺展和增殖,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
- 李扬刘怡卓郭亚平刘李娜朱振安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
- 胎猪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比较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成年猪BMSCs构建软骨能力的差异,寻找合适的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通过剖腹产手术获得胎龄为70 d的胎猪,胎猪骨髓液贴壁培养获得胎猪BMSCs;抽取成年猪骨髓液,经贴壁培养法获得成年猪BMSCs。两种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观察第3代细胞形态,并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别取两种细胞以1×108cells/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乳酸包埋的聚羟基乙酸支架,体外诱导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总胶原含量测定、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两种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胎猪BMSCs比成年猪BMSCs具有更好的增殖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能力。胎猪BMSCs构建的软骨有良好的软骨外观,而且GAG含量和总胶原含量均高于成年猪BMSCs构建的软骨(P<0.01)。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显示,胎猪BMSCs构建的软骨组织结构致密,基质及Ⅱ型胶原显色程度均明显强于成年猪BMSCs构建的软骨。结论胎猪BMSCs是组织工程软骨较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 刘李娜何爱娟周广东曹卫刚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胎猪软骨种子细胞
- 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改善与年轻化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改善面部轮廓与面部老龄化的有效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40例年龄19~65岁面部轮廓欠佳或面部老化的患者,采用肿胀吸脂术于大腿或下腹部进行脂肪抽吸,获取的脂肪进行过滤、纯化、漂洗等处理,用16~22 G钝头注射针将经处理的颗粒脂肪注射到额颞部、泪沟、颊区、鼻梁、鼻唇沟、颏部、唇部、耳垂及面部其他部位。结果随访3~18个月,130例一次手术即取得满意效果,10例行2次手术后达到满意效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总体满意率为93.5%,1例出现术后面部局部硬结,5例术后泪沟处肿胀时间超过2个月,半年后基本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蜂窝织炎或脂肪坏死发生。结论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能够自然地重塑面部轮廓、恢复面部容积和改善面部老龄化,绝大多数患者对术后的外观改善感到满意。
- 邓景成张琪曹卫刚刘李娜蒋朝华李圣利
-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面部轮廓年轻化
- 瘢痕内注射脂肪来源干细胞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瘢痕内注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平均分成3组,2周后各组右耳瘢痕内注射DMEM作为自身对照,左耳分别注射ADSCs、脂肪来源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SCs-CM)及不作处理。注射前及注射后1、2、3周检测瘢痕增生情况,并于注射后3周取材,行组织化学及基因学检测。结果造模2周后,伤口均完全上皮化;DMEM注射及未处理组的伤口逐渐出现增厚、变红、变硬等增生表现,注射后3周时最为明显;ADSCs及ADSCs-CM注射组均未出现明显增生反应。取材后HE、Masson染色示,ADSCs及ADSCs-CM注射组瘢痕的胶原密度适中、排列整齐;对照及未处理组瘢痕可见大量致密、杂乱的胶原组织。基因检测发现,ADSCs及ADSCs-CM注射组瘢痕的α-SMA、CollagenⅠ表达显著低于对照及未处理组。ADSCs注射组瘢痕冰冻切片Dil荧光染色可见大量存活脂肪来源干细胞。结论瘢痕内注射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以降低α-SMA、CollagenⅠ基因表达,从而改善瘢痕内胶原堆积,并最终改善瘢痕增生情况。
- 张琪刘李娜邓景成曹卫刚
-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增生性瘢痕瘢痕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