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学
  • 1篇心肌酶学变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早期脑梗死
  • 1篇溶酶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肾脏
  • 1篇肾脏替代
  • 1篇肾脏替代治疗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半暗带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刘景峰
  • 4篇樊双义
  • 3篇马朋林
  • 3篇王天昊
  • 2篇何宝明
  • 1篇徐浩民
  • 1篇李秦
  • 1篇魏东宁
  • 1篇苏谨文
  • 1篇池春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脑卒中时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0例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对照组286例)及脑卒中合并心肌酶升高组(134例),进行心肌酶、心肌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检测,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脑卒中合并心肌酶升高组(32%)患者血清cTn-I、CK在病后4-48 h、3 d、7 d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CK-MB在病后2-48 h、3 d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1 d内患者平均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发病3-14 d患者平均NIHSS评分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脑卒中合并心肌酶升高组神经损害程度重,病情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差。结论: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心肌酶、肌钙蛋白异常者,检测值越高,说明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在救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心脏损伤,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降低卒中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改善预后。
樊双义王天昊刘景峰池春徐浩民
关键词:脑卒中心肌酶预后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起病在24h内852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比较有进展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的特征、危险因素、重要体征、头部CT、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根据起病到7d内肌力下降情况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判断。结果852例患者中有206例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24.18%),有进展的患者头颅CT早期异常(78.24%)及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较无进展的患者多;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率高;有进展的患者入院时血糖较无进展的高;医源性处理不当亦为进展性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头颅CT早期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入院时高血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医源性处理不当,均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
樊双义王天昊何宝明魏东宁刘景峰马朋林
关键词:脑梗死影响因素
创伤后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提高创伤后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创伤后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其中9例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11例未做CRRT者作对照。结果9例创伤后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CRRT,除2例死亡外,7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11例未做CRRT者5例死亡,5例继发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患者临床治愈。结论早期诊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充分水化、支持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出现肾功能不全须尽早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樊双义刘景峰马朋林李秦苏谨文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其他磁共振技术)。采用rt-PA进行溶栓,剂量0.9mg/kg,静脉滴注。另设30例普通常规治疗患者(未做溶栓治疗)作为对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21.0±2.65)较溶栓前(25.18±2.98)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30dNIHSS(12.6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89,P<0.05)。治疗后1~60d,各时间段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溶栓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4.2%、8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4%、27.5%、42.8%(P<0.05)。溶栓组治疗60d后NIHSS评分(10.25±3.15)显著低于治疗前(25.18±2.98,P<0.05)。溶栓组发生脑出血2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I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樊双义王天昊何宝明刘景峰马朋林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缺血半暗带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