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丹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网络环境下民族文化自信的构建
- 2021年
-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战略思想深刻地昭示出构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主流文化认同产生了冲击。当前,民族文化在网络环境下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刘晓丹
- 关键词:文化自信
- 澳大利亚政府土著民族政策的演变历程被引量:2
- 2016年
- 在解决土著民族问题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具有代表性,制定和实施了很多土著民族政策。本文着重阐述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在殖民时期的经历,以及澳大利亚政府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土著民族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由来以及对土著民族的影响。
- 刘晓丹
- 关键词:土著民族同化政策多元文化政策
- “一带一路”建设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被引量:1
- 2017年
- "一带一路"建设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打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协调治理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教育交流合作,增进人员便利往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数字"一带一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深入研究相关国家法律,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分歧,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 刘晓丹
- 国际干涉对塞浦路斯民族问题的影响
- 本文主要探讨塞浦路斯共和国独立后,各外部势力对塞浦路斯民族问题的干涉,主要表现在希腊、土耳其、英国、美国、苏联和联合国、欧洲联盟对塞浦路斯民族冲突的影响。从而提出对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如何采取积极有效...
- 刘晓丹
- 关键词:联合国
- 文献传递
- 扶贫攻坚视域下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研究——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论》被引量:2
- 2021年
- 2021年1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巩固和拓展扶贫、脱贫成果,要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方向平稳过渡"。在扶贫攻坚视域下,在民族地区推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二是保障民族地区生态资源的存有率;三是增强各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刘晓丹
- 关键词:扶贫攻坚生态环境建设乡村居民生态治理
- “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被引量:3
- 2018年
- 如何求同存异,建立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要建立利益高度相关、文化彼此融合的伙伴关系,促进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带动沿线国家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 刘晓丹
- 关键词:文化交流
- 加拿大的土著民族被引量:2
- 2006年
- 阮西湖刘晓丹
- 关键词:土著民族总人口土著人
-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的创新策略研究
- 2021年
-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的国际发展空间逐渐扩大。而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时间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本文从"一带一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影响入手,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和创新举措。
- 刘晓丹
- 关键词:民族文化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科技协同--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报告》被引量:2
- 2020年
-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一带一路"作为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其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及协同。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革新方面,配合市场发展以及组织革新,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 刘晓丹
- 关键词:一带一路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