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芎嗪对大鼠腹膜粘连及TGF-β1、TNF-α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意义
- 郑进陶映雪汤玉杰赵魁刘广寅
- 该实验通过腹腔内注射川芎嗪来观察其对大鼠腹膜粘连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检测了粘连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和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川芎嗪腹膜粘连
- 小金丸联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Ⅲ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金丸联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Ⅲ期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Ⅲ期乳腺癌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予以水化、碱化及止吐等对症治疗,分别于化疗前12、6 h口服地塞米松片0.75 mg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多西他赛75 mg/m2,d1,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60 mg/m^2,d1,静脉注射+注射用环磷酰胺600 mg/m2,d1,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金丸6 g,口服,每日2次,初次化疗开始至末次化疗结束均需用药。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CD4^+/CD3^+、CD8^+/CD3^+、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D4^+/CD3^+、CD8^+/CD3^+、CD4^+/CD8^+及观察组患者CD8^+/CD3^+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8^+/C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金丸联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Ⅲ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张超冯秀芳王秀云刘广寅
- 关键词:乳腺癌小金丸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疗效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KS1、Cullin-1、p27kip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KS1、Cullin-1、p27 Kip1蛋白的表达。研究CKS1、Cullin-1、p27 Kip1蛋白在不同病变中表达的差异,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三种...
- 刘广寅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 文献传递
- 乳腺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中乳腺后间隙麻醉法与传统局部麻醉法的比较被引量:8
- 2011年
- 唐山市工人医院乳腺外科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手术中应用乳腺后间隙麻醉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刘广寅刘琳佟易凡赵魁郑进盛树海李宗涛
- 关键词:乳腺后间隙微创旋切术乳腺肿块麻醉法麦默通
- 麦默通手术中乳腺后间隙麻醉法与传统局部麻醉的比较
- 刘广寅刘琳盛书海赵魁李宗涛
- 将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乳腺后间隙麻醉和传统局部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止痛效果、麻药不良反应、手术时间等指标。探讨在乳腺微创手术中乳腺后间隙麻醉法是否优于传统麻醉法,解决乳腺微创手术中传统局部...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肿块麻醉药物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和p27kip1在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欧美国家中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约占49%〔2〕。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本身生长的正常调控,生长周期失调紊乱,可发生肿瘤,p27 kip1作为抑癌基因,负性调控细胞周期,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程度紧密关联。CKS1正性调节细胞周期,是一种癌基因,能够促进肿瘤发生,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3,4〕。
- 刘广寅刘琳张志勇王平吴晨鹏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KIP1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
- 2016年
-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TAK)1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37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TAK1和NF-κ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最大径相关,TAK1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TAK1和NF-κB均与患者的年龄、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TAK1和NF-κB呈正相关性。结论 TAK1和NF-κB高表达对促进肿瘤性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意义,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 刘广寅刘琳张志勇崔永兴王平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
- 微小RNA-30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30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46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的病例.抽提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miR-30a在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6例癌组织中miR-3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22±6.37,显著低于配对癌旁组织中miR-30a的表达(12.36±23.77,P<0.01).乳腺癌组织中的miR-30a表达水平下调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30a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92个月[95%可信区间(CI):87 - 109],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0个月(95% CI:57 - 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92,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miR-30a低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风险比(HR)=4.07,95% CI:2.89- 5.26,P<0.05].结论 miR-30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刘广寅刘琳
- 关键词:乳腺癌
- 基质溶解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8年
- ①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观测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对40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观察MMP-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MP-7与乳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与肿瘤ER、PR、PCNA、p53、C-erbB-2表达的关系。③结果MMP-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部位是在癌细胞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在瘤周间质的部分纤维细胞中也有表达。MMP-7在肿瘤直径≤2 cm和>2 cm乳腺癌组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在PCNA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组织、在p53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组织及在C-erbB-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反,MMP-7在不同年龄组、组织学类型及ER、PR分组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MMP-7在淋巴结转移及PCNA、p53、C-erbB-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表明MMP-7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迁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 刘广寅刘琳盛树海李宗涛潘荟丞赵魁郑进
-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化
- 多西紫杉醇和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联合化疗与序贯化疗近期不良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化疗与序贯化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住院行TEC或EC-T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213例,其中TEC方案组114例,EC-T方案组99例。记录每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C-T方案组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的抑制,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腹泻、口腔黏膜溃疡、空腹血糖的升高与TEC方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抑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升高,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T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较TEC方案轻微,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将TEC方案改为EC-T方案,以降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盛树海郑进刘广寅李宗涛潘荟丞佟易凡王欣婷赵魁
- 关键词:化疗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