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宪

刘宪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乞巧
  • 4篇乞巧节
  • 3篇视阈
  • 2篇展演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本真性
  • 2篇传承
  • 1篇当下
  • 1篇信仰
  • 1篇仪式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传承
  • 1篇文化空间
  • 1篇民间信仰

机构

  • 4篇温州大学

作者

  • 4篇刘宪
  • 2篇韩雷

传媒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间文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被引量:2
2014年
传统乞巧节是作为甘肃西和民众生活此在而被传承或展演的,是以织女神为崇拜对象的女性节日,乞巧节的本真性要素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本真性要素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而成功申遗后的乞巧节,其本真性要素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乞巧节期间以有悖自然传承和民众意愿的"精致化"、"碎片化"的官方操控方式进行展演;其存在本身亦渐趋碎片化。
韩雷刘宪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视阈
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本文从本真性视角探究考量了甘肃西和乞巧节的节前准备阶段和乞巧阶段对传统西和乞巧节整个过程作了呈现,体现了当地民众的信仰和核心价值观,得出本真性元素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的结论。
韩雷刘宪
关键词:乞巧节文化传承
从传统到当下——甘肃西和乞巧节文化空间变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位于西和境内的漾水河是西汉水的源头,其流域至今还存有独具特色的乞巧文化。传统农耕社会及女性地位的低下造就了西和乞巧节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女性人格的安全阀。周期性的地位逆转让长期生活在三从四德观念下的西和女性存有一丝慰藉,并为她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起到了保护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当代西和乞巧节已经转变为全体女性的狂欢节。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西和乞巧文化出现了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严重影响乞巧节的传承与发展。
刘宪
关键词:仪式文化空间
“代理论”视阈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变迁研究——以姜席镇姜窑村为例
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乞巧节相比,西和乞巧节是在独尊织女信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广大未婚少女为参与主体的民间节日。当地根深蒂固的织女崇拜,是西和乞巧节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其传承至今的奥秘所在。从时间跨度、参与人数、关涉区域乃...
刘宪
关键词:乞巧节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