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发
- 作品数:33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鲫吸虫属一新种(英文)被引量:1
- 2003年
- 鲫吸虫 ,新种Carassotremaclupanodonaesp .nov.检获于福建省厦门海域斑Clupanodonpunctatus (TemmincketSchlegel)的消化道。新种同该属已知种中的孟加拉鲫吸虫CarassotremabengalenseRekharani&Madhavi,1 985最为相似 ,但可以与后者相区别的地方在于肠叉位于腹吸盘后部而非腹吸盘前部 ;肠管止于睾丸后缘水平而非止于近体末端 ;
- 刘升发
- 关键词:肠管睾丸
- 台湾海峡棱鮻的复殖吸虫
- <正> 目的:鲻鱼(mullets)是组成鲻科鱼类的总称,是一类广盐性鱼类。它们能够从淡水栖息地迁移到海水中生活,也能在高污染和低氧度的环境里生存,且鲻鱼又是多种复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由于鲻鱼的这些特性,使的其体...
- 刘升发
- 关键词:复殖吸虫台湾海峡
- 文献传递
- 厦门海域面状前吻吸虫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报告了在厦门海域面状前吻吸虫Prosorhynchus facilis (Ozaki,1924)Eckmann,1932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指出其第一中间宿主——寻氏肌蛤Musculus senhousei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终未宿主则具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
- 刘升发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厚体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pachysomus(Eysenhardt,1829)Looss,1902的宿主和地理新记录
- 2002年
- 报道检获于厦门附近海域 (2 4°2 5′2 4”~ 33′14”N ,118°0 3′5 8”~ 11′48”E)英氏鲻MugilengeliBleeker消化道的厚体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pachysomus (Esyenhardt,182 9)Looss,190 2 .这在其地理分布和宿主上都属新记录 .共解剖英氏鲻 42尾 ,阳性 15尾 ,感染率为 34 .9% ,感染强度为 1~ 7枚 .对所得虫体进行描述 .
- 刘升发
- 关键词:吸虫纲地理分布
- 厦门海域腹口吸虫种类的调查及面状前吻吸虫Prosorhynchus facilis(Ozaki,1924)Eckmann,1932生活史和流行病学的研究
- 刘升发
- 日本血吸虫SjIrV1的基因特性及免疫保护效果
- 2013年
- 钙结合蛋白是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蛋白,具有非常广泛而重要的功能。在课题组日本血吸虫体被表膜蛋白研究基础上,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66 kDa钙结合蛋白(SjIrV1)编码基因的cDNA序列,BLAST分析与菲律宾株日本血吸虫SjIrV1 cDNA编码序列一致,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童虫和成虫期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35 d和42 d成虫中表达量较高,在42 d雌虫中该基因表达水平远高于42 d雄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IrV1,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及串联质谱法(MS/MS)鉴定所获蛋白为目的蛋白SjIrV1。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被感染日本血吸虫鼠血清和免疫鼠血清所识别,SjIrV1蛋白在虫体各发育阶段中均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表明SjIrV1主要分布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表膜。应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鼠血清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结果表明SjIrV1可能在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魏梅梅熊雅念洪炀黄莉妮孟培培艾德宙张旻傅志强刘升发林矫矫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钙结合蛋白免疫原性免疫保护
- 壮穴科吸虫两种地理新记录被引量:1
- 2003年
- 报道寄生于斑点鸡笼鲳Drepanepunctata(Linnaeus)消化道的阿拉伯类腹盘吸虫Par adiscogasterarabi(Hafeezullah&Siddiqi,1970)Cribb,Anderson&Bray,1999和寄生于金钱鱼Scatophagusargus(Linnaeus)消化道的福氏类腹盘吸虫ParadiscogasterfarooqiiHafeezullah&Siddiqi,1970在中国属新发现,并将中国的标本同国外的标本进行比较。首次观察到Par adiscogasterarabi的排泄囊为"V"型;而Paradiscogasterfarooqii的排泄囊形状则与Nahhas,SeyandNishimoto(1998)和Cribb,Anderson&Bray(1999)所报道的不同。首次绘制出这二种吸虫卵巢复合体的结构。
- 刘升发杨廷宝
- 关键词:吸虫纲
- 中国复殖吸虫凸腹科两新记录属并重新描述(英文)
- 2016年
- 在中国南海的矛尾翻车鲀(Masturus lanceolatus)中发现了两种复殖吸虫,Accacoelium contortum(Ruldolphi,1819)和Accacladocoelium petasiporum(Odhner,1928),它们隶属于凸腹科(Accacoeliidae Odhner,1911),这两种复殖吸虫的子宫走向和以前的描述不同,对它们的形态进行了重新描述。另外,研究中的A.contortum是在宿主肠道中发现,而不是如从前记录的发现在宿主的鳃上。这两种虫及其所在的属都是首次在中国发现和报道。
- 张帅刘升发杨廷宝
- L-阿拉伯糖抑制兔子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唐传(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阿拉伯采用口服方法,喂服新西兰大白兔,同时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兔子,观察L-阿拉伯糖对抑制因为连续高糖高脂饲料引起的血脂紊乱和脂肪堆中的作用。为将L-阿拉伯糖应用到预防肥胖以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择体重在1.8~2.0kg范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其中A~C组均喂养高糖高脂饲料,D组喂普通饲料,同时A组按1.24g/d,B组按1.11g/d剂量口服L-阿拉伯糖进行干预。实验持续3个月,实验结束,颈动脉取血扑杀兔子,分离血清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同时分离腹部脂肪和肾脏周围脂肪,称重并计算脂肪指数。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口服L-阿拉伯糖高剂量组的兔子TG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TC水平比对照组低17%,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脂肪指数结果证明,两个剂量组的兔子脂肪指数明显比实验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1.24g/d剂量的L-阿拉伯糖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兔子体内脂肪堆积,减少脂肪指数。
- 吴汉洲韩伟谢予朋杨彩霞张忠英王倩倩薛婉伟张厚瑞刘升发周克夫
- 关键词:L-阿拉伯糖血脂
- 棱鮻寄生小钩鲻鱼虫的种群生态学被引量:2
- 2009年
- 棱鮻(Lizacarinatus)样品于2000年12月~2001年10月取自广东湛江。按常规方法从鱼鳃上挑取小钩鲻鱼虫(Ligophorushamulosus),进行压片、计数。结果显示:随着宿主体长的增长,小钩鲻鱼虫种群的平均密度、平均感染强度呈上升趋势;从12月到次年4月,其平均密度和平均感染强度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8月最低,10月略有回升;小钩鲻鱼虫种群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上和在不同季节均呈聚集分布。
- 李建军杨廷宝刘继芳刘升发
- 关键词:种群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