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亮

作品数:3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8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韩非子
  • 7篇荀子
  • 6篇《荀子》
  • 5篇《韩非子》
  • 4篇人性
  • 3篇性恶
  • 3篇学说
  • 3篇人性观
  • 3篇自然法
  • 3篇自然法学
  • 3篇自然法学说
  • 3篇法学
  • 2篇德论
  • 2篇性善
  • 2篇虚壹而静
  • 2篇土壤
  • 2篇木刻
  • 2篇木刻版画
  • 2篇法后王
  • 2篇法律

机构

  • 3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刘亮
  • 2篇张科利
  • 1篇岳亮
  • 1篇刘宏远
  • 1篇张卓栋
  • 1篇赵琪
  • 1篇孙文栋

传媒

  • 2篇齐鲁学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南开学报(哲...
  • 2篇管子学刊
  • 2篇史学史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政法学刊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索引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议作为概念的“官修”与“私撰”
2014年
对"官修史著"与"私撰史著"两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设定,是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问题。笔者以前贤之说为基础,提出"官修史著"是指官府以一定方式编纂的历史或史学著作。其外延为一切因受到官方命令而编纂的史书。"私撰史著"是指并非基于官方的命令或委托而编纂之史著;其外延为官修史著以外的一切史著。史著修纂主体是否为官方,是区别两者的唯一标准。
刘亮
毛锥同于戈戟——郑振铎对古代木刻版画的搜集与整理
本文研究郑振铎对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搜集与整理活动。郑振铎作为中国系统搜集、整理与研究古代木刻版画的第一人,开中国传统木刻版画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风气之先。这一工作不但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而且为...
刘亮
《韩非子》惠民竞技寓言及其蕴含的“民意论”
2021年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所载齐景公与宗室权臣展开"惠民"方面竞争的寓言,含有民众通过和平方式选择统治者的设想,亦即有意统治权之人在惠民方面展开竞争,更得民心者获胜。此设想与"汤武革命"等凭暴力行动实现民众意愿的主张,有显著差别。它虽被韩非反对,却为世人提供了一种先秦时代"民意论"思想极为独特的实施途径。《尚书》等早期文献、孔孟等学说所及之民意论观点,或可视作上述设想的基础或渊源。此设想根植于周代传统分封制度、兵民合一的传统军制等,又随着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结构的变革而衰落,几近被遗忘。在这个角度上,包括惠民寓言在内的早期民意论思想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某种迂阔的空想。
刘亮
关键词:《韩非子》竞技
世界历史背景下的先秦法家法观念研究
对先秦法家思想而言,法规是加强了还是限制了君权?针对此问题,学者分为对立的两派,晚清以来即争论不休。本文继续对其展开讨论。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求一个特定角度,使其中一派说法在这个角度看来存在逻辑上的漏洞,进而得...
刘亮
关键词:先秦时期法家思想
荀子“法后王”说续辨——兼及其所蕴含的礼治精神被引量:2
2018年
"法后王"说对荀子礼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着关键的塑造作用。"法后王"的释义是讨论"法后王"说的特征与价值之基础,因而深受学界关注。根据《荀子》文本,"后王"的外延恐非如前贤所称,以特定朝代或个人为界限,而应回到《非相》所明言的礼法制度粲然可知上。"法后王"的含义,恐非前贤所强调的"是今非古",乃至单方面地期许未来,而是从历代圣王粲然可知的礼法制度中发现始终稳定的规则,进而责成统治者遵循此种规则行动。"法后王"蕴含的礼治精神,突出表现为从历史过往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规则,且以后者来规范统治者的各类举措。
刘亮
关键词:荀子法后王
维新报刊与晚清公共领域的构建
2012年
“公共领域”是德国思想家尤根·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对欧洲历史上的咖啡馆、沙龙、报纸和杂志等公共场所的考察,哈贝马斯指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
岳亮刘亮
关键词:维新报刊晚清哈贝马斯欧洲历史咖啡馆
《韩非子·解老》“德”论锥指
2020年
前贤针对《韩非子·解老》篇的“德”的释义多有分歧,其义若回到篇文“身全之谓德”的表述上,释为身心的健全,在全篇皆可说得通。其篇论“德”之处,有内在的矛盾:篇文先提出“德”的维持需避免动用身心官能,保持“意无所制”的超脱状态,后又言“仁”是“德”的表征,故有德之人会以仁慈的态度对待外界。此种态度使人试图护佑他人他物,为后者致福除祸;而试图达到这一目的,其人又须体认与所慈爱的对象相关的“道理”;然不论所慈爱的对象,抑或所须体认的“道理”,皆会形成思虑或行动上的羁绊,使有德之人无法维持“意无所制”的状态。《解老》“德”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考察角度。针对此问题的探究,将引领我们发现《解老》乃至今本《韩非子》某些尚未被关注的问题,如《解老》虚静无为、休养蕃息、以慈爱对待民众的政治思想,与《韩非子》其他篇目将民众作为统治者达成目的的工具有深层次的抵牾。
刘亮
《管子》思想与古代自然法学说同异之研讨
2011年
《管子》思想与自然法(natural law)学说比较接近,都主张人定法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及承认永恒不变的原则存在。自然法学说坚称违背自然法的人定法无效力可言,并将永恒原则与人定法区别开来。管子学说主张制定法在现实中具最高效力,未有永恒原则与制定法的严格区分。双方在永恒原则的内容上存在诸多差异,如自然法主张平等、正义、人人得其所应得等无差别地适用于所有人的原则;管子学说却将人划为君臣父子等不同的身份级别,主张不同级别间的服从及统属。
刘亮
关键词:自然法
《荀子》“性朴”“性恶”续辨被引量:2
2018年
《荀子》的人性观是"性朴"抑或"性恶",此二者关系为何,是《荀子》人性观研究中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学界对《荀子》是"性朴"说还是"性恶"说的论争,是因现存《荀子》文本中有内在的矛盾。《礼论》主张人性"本始材朴",提出"非道德"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无固定的道德方向;《性恶》则试图论证人性为"不道德"的。这两种人性观的背后,善恶评判方式亦截然相异。《礼论》之性朴说背后的善恶评判,将人类行为分为善的、恶的、善恶之外的三类;《性恶》的人性说则建立在一种非善即恶的二元评判上。评判方式的不同亦可通过《性恶》与《礼论》的修辞印证。
刘亮
关键词:荀子性恶
《荀子》“法后王”说续辨
“法后王”思想对《荀子》礼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着关键的塑造作用.“法后王”的释义,是讨论“法后王”思想的特征与价值之基础,因而深受学界关注.根据《荀子》文本,“后王”的外延恐非如前贤所称,以某一朝代或某些朝代为界限,而应...
刘亮
关键词:荀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