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立
- 作品数:116 被引量:465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外源性一氧化碳抗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对照组(control)、control+CO、IR和IR+CO组。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IR+CO和control+CO组在再灌注前1h或相应时点置含2·5×10-8CO的空气中,其余两组呼吸正常空气。观察大鼠肺组织学、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数目、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湿重和干重之比(W/D)以及动物生存情况等。应用一氧化碳血氧分析仪监测动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IR组动物死亡率、肺组织中PMN数目、W/D、MDA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IR+CO组血内COHb水平显著高于IR组,而上述指标则均显著低于IR组、肺损伤减轻。结论:外源性CO可减轻肢体IR所致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表达、抑制PMN在肺内聚集有关。
- 周君琳凌亦凌苏庆军康南鲁世宝关立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性白细胞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一氧化碳抗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s)在外源性一氧化碳 (CO)抗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IR)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n =8) :对照组 (Con trol)、Control +CO、IR和IR +CO组。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IR +CO和Control +CO组在再灌注前 1h或相应时间点置含CO的空气中 ,其余两组呼吸空气。观察大鼠肺组织学、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 (PMN )数目、肺组织湿重和干重之比 (W /D)、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动物生存情况变化。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三种磷化MAPKs ,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 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和 p3 8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Contorl组相比 ,IR组动物死亡率、肺组织PMN数目、W /D、MDA含量以及磷酸化ERK、JNK和p3 8表达均显著增高 ;与IR组相比 ,IR +CO组IR组动物死亡率、肺组织中PMN数目、W /D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肺损伤减轻 ,p3 8表达显著增高 ,JNK表达显著降低 ,ERK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MAPKs信号通路参与了外源性CO抗大鼠肢体IR所致肺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
- 周君琳凌亦凌鲁士宝关立刘清河王志伟黄欣莉
- 关键词:肺损伤肺组织肢体缺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索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AS)内固定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7.9±8.2)岁,随访时间(2.6±0.4)年。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和再次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4例患者中近端ASD患者14例,远端腰骶部ASD患者8例,近端远端同时ASD 1例,上下融合中间节段ASD("夹心"ASD)1例。邻近椎体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T值)为-1.98±0.91,其中10例T值<-2.5。手术时间为(125±36)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地时间为(3.1±1.9)d,住院日为(9.0±2.6)d。术前患者腰痛VAS为(5.2±1.0)分,腿疼(6.8±1.9)分,ODI评分56.6%±12.8%。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为(1.4±0.6)分,腿疼(0.9±0.4)分,ODI评分13.8%±6.3%。末次随访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在末次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尚未再次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结论CBTS及SAS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ASD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对于骨量降低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 潘爱星刘玉增海涌关立张希诺丁红涛李越吴秉超陆鸿一
- 关键词:腰椎邻近节段退变随访研究
- 腰椎Coflex与椎弓根螺钉Topping-off内固定相关问题及近期疗效探讨
- 目的 探讨应用Coflex与椎弓根螺钉对腰椎多节段退变患者行Topping-off内固定的可行性、相关问题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12月间我院骨科26例(拟)行Coflex与椎弓根螺钉Topping...
- 藏磊杜鹏海涌高艳军鲁世保苏庆军杨晋才关立康南王宇
- 关键词:腰椎退变内固定
-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并发症和翻修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并发症和翻修手术危险因素,更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89 例于2007 年12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院行后路减压伴棘...
- 陈小龙海涌张扬璞关立刘玉增刘铁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植入并发症的探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问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植入术中、术后的假体植入并发症及其应对策略。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133例行Coflex植入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62例,女性71例;年龄35~81岁,平均60.8岁。其中出现Coflex植入并发症者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41~71岁,平均58.6岁。分析Coflex植入并发症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对并发症患者术前、术后、保守治疗后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及疗效相关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例Coflex植入并发症及其治疗包括:术中棘突断裂而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3例;术后复查或随访中发现棘突断裂者2例,其中再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者1例,保守治疗者1例;术前手术节段存在退变性冠状面椎间滑移者4例,矢状面不稳定者1例,术后随访中发现Coflex假体位置上移者1例患者,均有明显的疼痛加重症状并经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中因Coflex假体植入节段错误而改行椎弓根螺钉内同定融合;1例术后不明原因症状加重行再手术Coflex假体取出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13例患者术后随访20~38个月,平均27.6个月;其中7例Coflex假体植入术后出现腰腿痛症状加重但Coflex假体位置仍可维持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9±0.7、ODI评分为23.2±3.4,较术前的6.1±1.1和58.1±3.0有明显改善(t=8.2和18.2,P〈0.01);2例经再手术椎弓根螺钉翻修的Coflex植入并发症患者,其VAS及ODI评分亦有改善。结论Coflex不宜应用于骨质疏松、棘突间距过小及椎间冠状面滑移或矢状面不稳定的病例;而假体的选择、植入深度及加持固定的力量均应适度。对于出现症状但Coflex假体位置尚能维持者,可行保守治疗;但对于假体�
- 藏磊海涌苏庆军鲁世保张岑山杨晋才关立康南孟祥龙刘铁杜鹏
- 关键词:椎间盘内固定器假体植入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
-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oflex治疗的17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单纯Coflex治疗104例,男47例,女57例;年龄27~84岁,平均57.8岁;Topping-off治疗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9.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X片,测量并记录Coflex节段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终末随访时的椎间角度和椎体后缘高度。结果本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1±12.2)个月。单纯Coflex的平均手术时间(92.2±24.6)min,平均出血量(195.5±62.2)ml;Topping-off的平均手术时间(173.7±28.7)min,平均出血量(415.5±80.7)ml。单纯Coflex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5年翻修1例;Topping-off术后伤口感染2例,椎管内血肿2例,术后3年Coflex置入节段翻修1例,术后3年融合节段下位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1例。术后1年随访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术后3个月椎间角度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椎体后缘高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Coflex节段的椎间角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术后短期内可获得明显的改善。
- 李冬月海涌孟祥龙杨晋才关立苏庆军康南张希诺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疾病COFLEX
- 椎弓根穿刺导向器及椎弓根穿刺导向装置
- 椎弓根穿刺导向器,包括一个底座(10)和两组导向器(20)。底座沿一个纵向方向(L)开设有一个滑槽(12)。底座包括一个贯穿滑槽且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定位尺(14)。各导向器可运动地设置于底座,且分别位于定位尺两侧。各导向器...
- 潘爱星丁红涛海涌杨晋才关立刘玉增
-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治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在我科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诊断为迟发性感染的8 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诊治过程.8 例患...
- 王云生海涌关立刘玉增陈小龙陈龙
- 关键词:迟发性感染腰椎术后脊柱内固定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探讨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0岁。局部麻醉,在C型臂引导下操作。共46个椎间隙:单间隙42例,双间隙2例。术后随访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VAS评分术前(8.40±0.50)分,术后1周(2.60±0.53)分,末次随访(2.80±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59.00±1.90)分,术后1周(30.00±1.80)分,末次随访(34.00±1.50)分。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8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低温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 康南海涌鲁世保苏庆军关立杨晋才
- 关键词:髓核成形术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