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旭

作品数:74 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干细胞
  • 31篇细胞
  • 19篇间充质干细胞
  • 19篇充质干细胞
  • 18篇骨髓间充质
  • 17篇骨髓间充质干...
  • 16篇血管
  • 15篇肿瘤
  • 14篇分化
  • 13篇蛋白
  • 12篇人骨髓
  • 12篇人骨髓间充质...
  • 12篇内皮
  • 9篇乳腺
  • 9篇病理
  • 8篇流式细胞
  • 8篇流式细胞术
  • 8篇免疫
  • 6篇脂肪干细胞
  • 6篇人脂肪干细胞

机构

  • 72篇吉林大学
  • 11篇牡丹江医学院
  • 5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

  • 74篇何旭
  • 43篇李玉林
  • 28篇张丽红
  • 17篇石英爱
  • 13篇张海英
  • 13篇王心蕊
  • 12篇杨旭芳
  • 11篇牛云
  • 8篇李一雷
  • 8篇王医术
  • 8篇何牮
  • 7篇郭新
  • 6篇朱桂彬
  • 5篇翟颖仙
  • 5篇吕爽
  • 5篇马英智
  • 4篇孙慧
  • 4篇孙亚楠
  • 3篇李莉莎
  • 3篇李艳茹

传媒

  • 1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6篇国际老年医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2篇200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定微血管密度与P53蛋白的价值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并在进行P53抑癌基因的研究中可能对乳腺癌发生率的降低、预防及预后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MVD。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3.0195,P<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P53蛋白阳性组MVD均值54.93±13.86高于P53蛋白阴性组41.28±11.69,其表达与MVD有关(t=3.258,P<0.01)。结论:MVD和P53蛋白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何旭张海英张丽红李玉林许传杰
关键词: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微血管密度P53蛋白抑癌基因
乳腺癌MMP-2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MP 2的表达 ,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乳腺癌组织MMP 2的表达 (75 5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0 % )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MP 2阳性组MVD均值 (5 4 93± 13 86 )高于MMP 2阴性组 (4 1 2 8± 11 6 9) ,MMP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此外 ,乳腺癌MMP 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MMP 2促进乳腺癌间质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何旭李玉林张丽红
关键词:乳腺癌MMP-2间质微血管密度肿瘤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2
普天太力长春分公司薪酬管理方案优化设计
普天太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是省内最大的手机分销商之一,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在销售规模、网络覆盖、合作厂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普天太力长春分公司通过明确战略定位,不断契合手机市场行业的变化,凭借专...
何旭
关键词:薪酬管理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采用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SCs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44、CD166、CD90阳性,CD34、CD 31、CD45阴性;细胞组织化学MSCs PAS-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苏丹黑-B(SB)及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阴性;免疫荧光见细胞CD73、CD105阳性;透射电镜下MSCs表面有微绒毛,相邻细胞间有缝隙连接,细胞器丰富;扫描电镜下MSCs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实验结果为MSCs的诱导分化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何旭郭新崔丽王心蕊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人表皮干细胞(human keratinocyte stem cells,hKSCs)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探索一种高效分离及纯化培养hKSCs的途径,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hKSCs,快速粘附法纯化hKSCs并进行无血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以角蛋白19(cytokeratin,CK19)及整合素β1、p63为一抗,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快速粘附法筛选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一致,呈上皮样生长;LSCM下CK19及整合素β1、p63均呈阳性反应,初步证实分离出的细胞为hKSCs。结论成功建立了hKSCs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马英智王心蕊何旭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
开放性创新实验在本科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24年
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相比,开放性创新实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弥补了传统病理学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本文以《小鼠肝癌肺转移模型的建立》为例,介绍该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以及所获得的教学体会。
张海英王琳何旭
关键词:创新思维病理学实验教学
桑黄灵芝UE-1对Lewis肺癌生长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桑黄灵芝UE-1对Lewis肺癌生长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实体瘤模型,观察其抗肿瘤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采用新生血管计数实验检测UE-1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通...
张海英何旭杨旭芳何牮李荣贵
关键词:肿瘤生长血管新生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两组。诱导组加入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诱导成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KP)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并通过RT-PCR检测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利用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两种特殊染色方法检测钙盐沉积。结果经诱导,诱导组细胞在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并有钙结节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AKP和OPN均为强阳性表达,RT-PCR结果也显示诱导组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两种特殊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有大量的钙盐沉积。而对照组细胞无上述形态改变和表达。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
牛云何旭张丽红林屹陈芦苇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桥蛋白
胶质瘤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其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利用 Percoll 梯度分离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
牛云何旭王心蕊马英智李玉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瘤细胞上清液
FN和Col对VEGF诱导hMSCs体外内皮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FN(Fibronectin)和Col(ⅠtypeCollagen)对V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内皮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生长因子VEGF165与纤维连接蛋白FN或Ⅰ型胶原Col,联合对hMSCs进行内皮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分析对分化后细胞群检测。结果:分化后细胞群形态没有明显改变;FN和Col可引起内皮分化早期标志KDR和CD34增强,FN效应较为明显;两种基质蛋白也引起β1整合素表达增强。结论:hMSCs诱导后具备内皮分化趋势;ECM-整合素受体和VEGF165相互作用调控hMSCs分化;β1整合素的改变参与hMSCs的内皮分化。
郭新何旭张丽红李玉林李一雷李伟
关键词:Β1整合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