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脲原体
  • 3篇解脲
  • 3篇解脲脲原体
  • 2篇先兆流产
  • 2篇流产
  • 2篇宫颈
  • 2篇不孕
  • 2篇不孕症
  • 1篇血清
  • 1篇衣原体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孕妇
  • 1篇早期先兆流产
  • 1篇人细小病毒B...
  • 1篇沙眼
  • 1篇沙眼衣原体
  • 1篇上腹
  • 1篇上腹部

机构

  • 5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何伟真
  • 3篇刘炜培
  • 3篇张羽虹
  • 3篇黄娟华
  • 1篇黄雪坤
  • 1篇李颖嫦
  • 1篇谭家驹
  • 1篇李光仪
  • 1篇崔金环
  • 1篇李鸣
  • 1篇杨光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18例不孕妇女宫颈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了解解脲脲原体 (Uu)与沙眼衣原体 (CT)在不孕妇女中的感染率 ,探讨Uu、CT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对 4 18例不孕妇女及 5 2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的检测。结果 不孕组Uu、CT阳性率为 4 6 .4 %、17.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继发不孕组Uu阳性率为 5 9.2 % ,显著高于原发不孕组 (P <0 .0 1) ;继发不孕组CT阳性率为 19.7% ,高于原发不孕组 ,但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 5例Uu或 /和CT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 3个月内自然妊娠 4 2例 (18.7% )。结论 Uu、CT感染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 ,把Uu、CT列为不孕妇女的常规检测项目 。
黄娟华刘炜培张羽虹何伟真李颖嫦
关键词:不孕症
209例不孕症患者宫颈解脲脲原体检测与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黄娟华张羽虹何伟真刘炜培
关键词:女性不育宫颈感染解脲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先兆流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黄娟华张羽虹何伟真刘炜培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感染先兆流产
上腹部不适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类型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以上腹部不适就诊的14岁以下患儿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探讨应用免疫印迹法分型诊断儿童H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705例以上腹部不适就诊患儿的静脉血,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谱带分析,分型诊断Hp感染。当检出有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和(或)空泡毒蛋白A(VacA)相关的抗128、116、95、和91kD蛋白抗体时,Hp的感染类型定为I型;仅有与Hp尿素酶和鞭毛蛋白相关的抗30、66、50和54kD蛋白抗体时,Hp的感染类型定为II型。结果共检出Hp抗体阳性468例,总阳性率为66.38%,其中I型Hp占44.87%,II型Hp占55.13%。共有63例患儿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患有消化性溃疡,其中的Hp抗体总阳性率为84.54%,I型Hp抗体总阳性率为82.54%,比未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患儿的64.50%和24.61%均显著增高。结论利用免疫印迹法可方便地对儿童Hp感染进行血清学分型诊断;Hp感染在腹部不适的患儿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消化性溃疡患儿中;I型Hp感染与消化溃疡的关系更为密切,应进行根除治疗。
杨光李鸣何伟真崔金环谭家驹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分型
人细小病毒B_(19)与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与早期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 2 0 0 2年 1~ 12月采用ELISA技术检测 2 6 2例正常孕妇及 32 0例早期先兆流产妇女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IgM含量 ,并将其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观察组检出人细小病毒B19IgM阳性 6 5例 ,阳性检出率 2 0 31% ;对照组 8例阳性 ,阳性检出率 3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感染与未感染B19病毒早期先兆流产妇女经治疗后流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 0 5 )。
黄雪坤何伟真李光仪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早期先兆流产血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