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春雷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瘢痕
  • 2篇外伤
  • 2篇细胞
  • 2篇颅脑
  • 2篇脑梗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纤维酸性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辐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第四...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0篇于春雷
  • 7篇张弘
  • 6篇刘长江
  • 2篇李振举
  • 2篇王翀昊
  • 2篇腾宇飞
  • 1篇张立春
  • 1篇王剑伟
  • 1篇姚勇
  • 1篇安喆
  • 1篇王任直
  • 1篇朱侠
  • 1篇鞠砚
  • 1篇郝志文
  • 1篇邓侃
  • 1篇王琪
  • 1篇何鹏

传媒

  • 4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的防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观察与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的防治.方法 本文选择了 2008年 1月 ~2012年 12月来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 129例,全部通过常规去骨瓣开颅手术将血肿清除并减压,依照患者术后的收缩压在 3 d急性期内的情况将其分成A、B、C三组,并在术后开展扩血管和脱水治疗,于术后第1、3、7天进行 CT复查.结果 所选手术患者中并发脑梗死患者 48例,其中 A组 20例,B组 16例,C组 12例;共死亡 9例,其中 A组 7例,C组 2例.A组与 C组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均较 B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在 GOS评分方面,A、C两组分数均明显高于 B组 ( 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收缩压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以及预后的主要原因,在术后 3 d急性期内将患者收缩压维持在稍高的水平,即151~180 mmHg,能够使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死亡率.
于春雷刘长江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梗死收缩压
脊髓损伤后通过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上调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2006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受损的脊髓组织与其周围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和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P38MAPK)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10组:正常对照组、损伤后1d组、损伤后4d组、损伤后7d组、损伤后14d组、损伤后应用SB203580药物1d组、4d组、7d组、14d组及健康大鼠给药组,每组均8只。应用westerblot技术检测各组损伤组织及损伤周围组织的P38MAPK及GFAP的表达。结果受损脊髓组织从伤后第1dP38MAPK、GFAP开始上升,持续到第7d开始回落,第7d是表达最高峰。损伤组织P38MAPK及GFAP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54,P<0.05),损伤周围组织P38MAPK及GFAP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554,P>0.05)。结论损伤组织GFAP表达上调是通过P38MAPK介导的,损伤周围组织GFAP上调与P38MAPK表达无关。
于春雷王翀昊张弘刘长江腾宇飞
关键词:脊髓损伤瘢痕星形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方法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导致面肌痉挛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为因为血管压迫患者的面部神经出脑干区,从而导致了患者面部出现机械性的搏动刺激而造成的;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30患者,最后的有效率为100%,术后有7例出现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常见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半年后都逐渐得以恢复。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对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于春雷张弘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山葡萄多酚对高血压大鼠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山葡萄多酚对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的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高血压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阴性对照组、试验对照组、山葡萄多酚治疗组、NADPH氧化酶抑制组,每组10只。每组大鼠均需要测血压以及NADPH亚单位p22phox、noxl和nox4mRNA的变化。结果大鼠NADPH氧化酶被抑制后血压明显下降,应用山葡萄多酚治疗AngⅡ引起的高血压组发现血压明显下降,NADPH氧化酶的亚单位p22phox、noxl以及nox4mRNA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山葡萄多酚有降低由AngⅡ引起的高血压的效果,其机制是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的亚单位来实现的。
张立春安喆于春雷
关键词:山葡萄多酚高血压NADPH氧化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创伤患者外周血LPO、SOD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创伤(TBI)患者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内源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70例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病理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将各组又分成轻、中、重3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EPO,并于伤后24h、治疗3周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抽取外周血进行SOD及LPO水平的检测,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选择来院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结果给予EPO治疗后的中度TBI患者在治疗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外周血中SOD及LPO水平与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的GOS评分与病理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5);轻度及重度患者在上述时间点上SOD、LPO水平及治疗后1个月的GOS评分与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入院初病情等级与SOD/LPO比值呈负相关,而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GOS评分与SOD/LPO比值呈正相关。结论TBI后SOD/LPO平衡受到破坏,及时给予EPO治疗,可以恢复SOD/LPO平衡,改善预后。
刘长江于春雷张弘
关键词:脑创伤促红细胞生成素
脊髓损伤后受损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的信号传导机制被引量:1
2007年
我们检测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上调的信号通路,以期找到调节GFAP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而调节瘢痕形成的新方法。
于春雷张弘王翀昊刘长江腾宇飞
关键词:表达上调脊髓损伤信号传导机制GFAP表达瘢痕形成
伽玛刀治疗后的垂体腺瘤经蝶手术脑脊液漏的防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后的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中、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伽玛刀治疗后显微镜下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患者,术中用人工硬脑膜或自体脂肪及纤维蛋白胶修补,蝶窦内填塞碘仿纱条。结果术中9例鞍底硬膜质地变硬,血运差,切开后收缩性差,弹性下降;术中7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3例因脑脊液漏需要二次手术修补。结论经伽玛刀治疗后的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较高,应慎重掌握伽马刀治疗的适应证和手术指征。
李振举邓侃王任直张弘于春雷姚勇
关键词:脑脊液漏垂体腺瘤伽玛刀
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治疗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稳定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经验。方法将50例患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老年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口服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血小板聚合率,颈部斑块性质积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稳定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应该予以应用。
王琪于春雷何鹏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粥样斑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
SPECT检测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局部脑血流(rCBF)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病人60例,按照GCS评分标准分成轻型损伤组45例,中型损伤组8例和重型损伤组7例,20例健康员工为对照组,对入选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d内、1周及2周后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初和伤后1、2周患者SPECT检测影像学异常阳性率高于CT检测(88.3%vs46.7%,P<0.05),尤其轻型损伤组患者更为明显(84.4%vs28.9%,P<0.01),2周后头部CT显示出血及水肿大部分消退,而SPECT显示多数病人仍有脑血流灌注减低。结论rCBF的变化反应了脑损伤的程度,SPECT检查所表现的颅脑损伤后rCBF的变化对判定病情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李振举朱侠鞠砚张弘郝志文王剑伟刘长江于春雷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脑血流
低剂量辐射对胚胎鼠神经源干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胚胎鼠神经源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孕14 d SD大鼠中获得胚胎鼠NSCs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并对LDR前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将培养至对数期的细胞分成13组,即0、25、75、200 mGy各剂量照射后4 h、24 h、48 h、72 h,各组细胞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结果胚胎鼠NSCs体外培养获得稳定传代的NSCs,在诸多辐射剂量和时间框内,以75 mGy照射后的24 h细胞增殖最明显,细胞的增殖指数(PI)最高,且照射前后细胞的鉴定结果显示LDR不会改变其分化潜能和原始状态。结论LDR体外可以刺激胚胎鼠NSCs的增殖效应。
刘长江于春雷张弘
关键词:低剂量辐射细胞增殖胚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