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目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目视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T2DM知晓情况、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效能感[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心理痛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对T2DM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危险因素、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BG、2 h PBG、HbA1c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DMSES中饮食控制、锻炼、自我检测、医疗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情感负担、生活规律相关痛苦、人际关系相关痛苦、医生相关痛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目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善血糖紊乱症状,提升自我效能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究信息化建设助力四师共管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接受四师共管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达标率、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1 d、术中、出院前1 d的FBG、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97.50%、餐后血糖达标率为92.50%,对照组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85.00%、餐后血糖达标率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基于信息化建设助力下的四师共管模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加快患者术后转归,降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指采血监测血糖变化,研究组应用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各阶段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及满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观察期、胰岛素用量调整期、血糖与胰岛素用量稳定期及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与人均低血糖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瞬感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的效果理想,能够更好地监测患者血糖变化,从而对胰岛素使用剂量做出调整,降低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该种检测方式不需要频繁对患者指尖进行采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