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明清

作品数:39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矿业工程
  • 10篇冶金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铜矿
  • 6篇矿体
  • 5篇浸出
  • 4篇氧化铜矿
  • 4篇注浆
  • 4篇尾矿
  • 4篇充填
  • 3篇中厚矿体
  • 3篇深孔
  • 3篇中深孔
  • 3篇细菌
  • 3篇化学注浆
  • 3篇碱性
  • 3篇厚矿体
  • 2篇电镜
  • 2篇电镜扫描
  • 2篇顶板
  • 2篇软弱破碎
  • 2篇扇形中深孔
  • 2篇深锥浓密机

机构

  • 39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湖南涉外经济...
  • 2篇教育部
  • 2篇紫金矿业集团...
  • 2篇长沙矿山研究...
  • 2篇北京金诚信矿...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马钢(集团)...
  • 1篇蒙自矿冶有限...

作者

  • 39篇黄明清
  • 32篇吴爱祥
  • 15篇王洪江
  • 14篇王贻明
  • 8篇韩斌
  • 6篇胡凯建
  • 6篇尹升华
  • 5篇艾纯明
  • 4篇于少峰
  • 4篇熊有为
  • 4篇王恒
  • 3篇刘斯忠
  • 3篇肖云涛
  • 3篇杨保华
  • 3篇刘伟芳
  • 2篇周升平
  • 2篇缪秀秀
  • 2篇李广泽
  • 2篇黄敏
  • 2篇刘超

传媒

  • 5篇金属矿山
  • 4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湿法冶金
  • 3篇铜业工程
  • 2篇中国钼业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黄金
  • 1篇有色金属(矿...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有色冶金设计...
  • 1篇采矿技术
  • 1篇Transa...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细水泥注浆溶液配比优化及扩散规律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某铜矿节理裂隙发育,矿体围岩极其破碎,需大量加固支护,优选超细水泥注浆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针对不同水灰比(W/C)及水泥浆/水玻璃体积比(C/S)开展了配合比优化室内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满足注浆强度要求的最佳水灰比(W/C)、水泥浆/水玻璃体积比(C/S),并基于推荐注浆溶液配合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了注浆压力及扩散半径等参数,建成了注浆工艺系统。现场工业应用表明:按照推荐注浆材料配比及工艺施工,炮孔成孔率提高25%,采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增大了110 m2,采场中矿石滞留量减少了约10%,矿石回收率提高了23.3%,实现了加固矿体,提高炮孔成孔率,增大矿石回收率的目标。
吴爱祥于少峰韩斌王贻明黄明清王勇
关键词:水灰比配合比优化水玻璃
超细尾矿流态化开采及细菌浸出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细尾矿流态化开采及细菌浸出系统,该设备包括尾矿流态化开采系统、搅拌浸出系统、深锥浓密系统。工艺为将富含有价元素的金属尾矿经高压水冲采后转为矿浆;将矿浆泵入搅拌桶,再加入浸出剂和浸矿细菌,通过机械搅拌实现尾...
尹升华吴爱祥缪秀秀王贻明王洪江韩斌黄明清艾纯明
文献传递
基于AHP的点柱稳定性影响因素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探讨空场法及充填法中采场留设点柱的稳定性,首先分析地质、设计及生产因素等3类13种因素对点柱稳定性影响,其次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点柱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并通过建立网格层次结构模型、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定量分析评判的安全性。结果表明,AHP法建立的模型可靠,组合权向量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设计因素、地质因素及生产因素对点柱稳定性影响总权重依次为0.62、0.24、0.14,且权重总排序较前的因素依次为点柱形式、点柱大小、采场宽度、矿岩理化性质、点柱间距、爆破振动影响。重点研究影响点柱稳定性的关联因素,可以在回采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回采过程的安全性,为同类型矿体回采提供借鉴作用。
黄敏黄明清李守爱
关键词:点柱
某矿山胶结充填体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某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过程中充填体开裂、崩解的问题,采用化学分析法对尾砂进行测定,并开展不同灰砂比和浓度条件下的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尾砂中S含量高达8.82%,Ca SO4的含量达到4.07%,同一浓度同一灰砂比充填体60 d强度与28 d最高强度相比均下降约50%。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质量主要受尾砂中S及其氧化物的影响较大,需降低尾砂中的S及其氧化物,以保证充填体后期强度满足生产要求。
谭伟黄明清吴爱祥
关键词:全尾砂胶结充填单轴抗压强度化学成分充填体强度
酸法堆浸中矿石结垢及防垢机理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堆浸过程中,矿石表面容易发生结垢,从而导致浸堆渗透性降低,最终影响浸出率。以云南某高泥高碱铜矿石酸法堆浸工艺为背景,通过对堆浸结垢矿石进行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结垢物以CaSO4为主,其产生的原因是浸出过程源源不断地生成Ca2+并引入SO24+;通过添加不同防垢剂进行试验,借助电镜扫描分析,验证了防垢剂对于矿石结垢有明显抑制作用,防垢剂作用机理主要是螯合增溶和晶体畸变作用。
严佳龙吴爱祥王洪江王贻明刘伟芳黄明清
关键词:矿石结垢电镜扫描防垢剂
平底结构分段空场法在倾斜中厚矿体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1年
为了提高生产能力,针对马坑矿业的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提出了中深孔落矿-电铲出矿的平底结构分段空场采矿法,并针对该法在马坑矿业生产中的优缺点,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实行积极的地压监测与管理、改善中深孔爆破性能及参数等提高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改进方法。实践表明,开采倾斜中厚矿体采用"分段凿岩、分段回采、空场放矿"时,矿石回采率达到87%,贫化率32%,大块产出率12%。
吴爱祥黄明清王洪江
关键词:倾斜中厚矿体分段空场法中深孔爆破地压管理
一株产氨浸铜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4年
从内蒙古某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尿素的产氨细菌(命名为 JAT-1),革兰氏阴性,菌落表面平整湿润,乳白色,短杆状.菌体尺寸为φ0.2~0.4μm ×1.5~2.0μm.结合16S rDNA 测定和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与 Providencia Sp. Sam 130-9A 同源性高达99%.对其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AT-1以10 g×L -1柠檬酸钠作为碳源,20 g×L -1尿素作为氮源,最佳生长pH 值范围为8.0--9.5,最佳初始接种浓度20%.采用该细菌进行碱性铜矿摇瓶浸出实验,144 h 后铜浸出率可达42.38%,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碱性铜矿浸出的潜力.
王洪江吴爱祥熊有为胡凯建黄明清
关键词:铜矿细菌
电场改善细粒级尾矿浸出渗透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变水头法,针对在电场作用下尾矿渗流体系的渗透性进行柱浸试验研究,研究电场作用下体系渗透效果的改善情况,考察电压与渗透系数变化的关系;通过施加脉冲电压进行渗流试验,研究电场对改善体系渗透效果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场改变了体系双电层结构以及某些"盲区"结构,有利于渗流;电场促使离子加速运移带动渗流加速,电压越高,渗流速度越快,体系的渗透系数越大;电场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积压在体系内部对渗流产生严重的影响;与加电前体系的渗透系数进行对比,在断电稳定后体系的渗透系数有很大提高,电渗固结作用改变了体系内部结构并在断电后被保持,渗透效果提高。
胡凯建吴爱祥尹升华黄明清王少勇熊有为
关键词:电场双电层
基于通风强化浸出的矿岩散体孔裂隙双重介质结构演化被引量:1
2017年
为解决羊拉铜矿非生物堆浸中因矿堆渗透性差而导致的铜浸出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通风强化浸出的新设想,以期从改善浸堆体系渗透特性,提高铜浸出效果。首先,针对羊拉铜矿在堆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现有堆浸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在分析复杂渗流规律中的不足,提出利用堆浸散体孔裂隙双重介质理论研究强制通风对堆浸体系渗透特性的影响机制;然后,对该矿浸堆的矿石粒级分布情况及其类型进行分析与分类;最后,开展不同通风强度下的室内柱浸试验,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不同试件的孔隙发育情况,并利用电镜扫描(SEM)与分形几何理论对不同通风强度下散体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动态裂隙率及动态渗透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拉铜矿浸堆的矿石颗粒类型为a型,其浸堆松散细颗粒较多因而密实度较高,矿石颗粒粒级分布不合理;从CT扫描结果来看,引入强制通风虽然降低了堆浸体系的孔隙率,但其可以加剧矿石酸浸反应程度,增加浸堆内矿石颗粒数量,从而大大提高堆浸体系的孔隙数量,促进整个体系的孔隙结构发展并对堵塞的渗流通道形成有效冲破,最终提高铜浸出效果;从SEM扫描与分形几何理论分析结果来看,强制通风能够提高矿石颗粒内部对溶浸液的动态渗透系数与颗粒自身的裂隙率,从而强化浸出液中溶质的渗流性能,最终使得铜浸出效果得以提高。
于少峰吴爱祥黄明清
关键词:电镜扫描
Geostress measurements near fault areas using borehole stress-relief method被引量:5
2014年
To minimize negative effects of geostress distribution on mining safety near the fault areas, the UPM40 triaxial geostress test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conduct in-situ geostress measurements at three sites and nine points by the borehole stress-relief method. The results of strain?confining pressure curves show that rock masses at the three measuring sites exhibit comprehensive linear elasticity in spite of various fissures or cracks within rock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ess components distribute discrepantly near the fault areas, and the maximum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as high as 6.15. The maximum principle stress ranges from 8.01 to 14.93 MPa, and stress directions are in the range of N78.07°W?N17.55°W. Geostresses near fault areas are dominated by the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es, while the lower values, compared to those under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due to stress release by the fault. Additionally, the fault and shear stress nearby ar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asymmetric elongation and southwesterly migration of orebodies.
黄明清吴爱祥王贻明韩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