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霞
- 作品数:79 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塑料模具(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被引量:10
- 2004年
- 研究了45钢的(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分析了镀液中固体微粒含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等对化学复合镀的影响,讨论了镀后热处理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施镀工艺及热处理工艺。试验证明(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及自润滑性,可用于高性能塑料模具的表面处理。
- 高红霞纪莲清弓金霞
- 关键词:塑料模具化学复合镀镀液镀层
- 斜楔式轮辐侧孔冲模设计被引量:2
- 2003年
- 以微型汽车上的轮辐侧壁长孔冲裁斜楔模为例,介绍了模具的结构尺寸和工作原理,对模具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论述。
- 纪莲清高红霞
- 关键词:斜楔机构微型汽车
- SiC颗粒-铸铁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通过真空实型铸造(V-EPC)铸渗工艺来制备1种具有特殊耐磨性能的铁基复合材料,探讨了耐磨涂料配比因素和铸渗工艺条件对铸渗层宏观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 米丽萍刘建秀高红霞
- 关键词:真空实型铸造铸渗复合材料耐磨性
- 钢铁常温快速发黑剂的研制及发黑质量控制被引量:1
- 1997年
- 研究了钢铁常温发黑过程的成膜机理及工艺,给出了钢铁常温发黑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详细分析了前处理等各种因素对发黑质量的影响,对钢铁零件常温发黑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 王爱珍张红高红霞宋玉悟
- 关键词:转化膜钢铁常温发黑剂复层保护
- 一种Sn-Cu-Co-Ni无铅焊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Sn‑Cu‑Co‑Ni无铅焊料,所述无铅焊料中Cu占焊料重量百分比为0.5~0.8%,Co占焊料重量百分比为0.01~2.0%,Ni占焊料重量百分比为0.01~2.0%,其余为Sn,杂质含量小于0.2%。本发明通过调...
- 樊江磊 刘占云王霄吴深高红霞刘建秀
- 文献传递
- 双尺度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双尺度(纳米、微米)混杂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微观组织、密度、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微米SiC与基体界面结合较好,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当纳米SiC质量分数为3%,微米SiC质量分数在0~20%之间时,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耐磨性均先提高后降低;当微米SiC含量为15%,纳米SiC含量在0~4%之间变化时,复合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微米纳米混杂颗粒增强、单一微米颗粒增强、单一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大硬度分别是78.9 HV、70.7 HV、65.8 HV,比基体分别提高56.86%、40.56%、30.81%,耐磨性分别是基体的2.29倍、1.39倍、1.23倍.
- 杨东高红霞王华丽韩华丽王秀红
- 关键词:真空热压烧结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
- 渗铝304不锈钢不同实验方法的SCC敏感性评价被引量:2
- 2004年
- 采用恒载荷试验方法及慢应变速率试验 (SSRT )方法研究了渗铝 30 4奥氏体不锈钢在沸腾 4 2 %MgCl2 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破裂 (SCC)性能 ,分析了渗铝不锈钢SCC机理 ,讨论了不同试验方法对渗铝不锈钢SCC敏感性评价的影响 .试验表明 :渗铝处理可明显提高 30 4钢抗SCC性能 ,其机理为渗铝层的环境遮断作用及对基体的电化学保护作用 .两种方法在评价各种渗铝钢材料SCC性能方面有统一性 :恒载荷试验中SCC敏感性指标σth高的材料 ,SS RT中SCC敏感性指标δi 也相对较高 .但两种方法中渗铝试样的断口形态表现出差异 :恒载荷试验为穿晶型SCC断口 ,而SSRT无SCC断口特征 ,为韧性断口 .
- 高红霞王红卫栗富国
- 关键词:渗铝不锈钢SCC敏感性
- 犁铧表面消失模铸渗碳化钨研究
- 采用消失模铸渗工艺制造表面复合材料铸钢犁铧,研究了犁铧铸渗用耐磨涂料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耐磨涂料的主要固体组分为:WC粒度0.34mm,含量为55%~65%,铬铁含量为8%,添加剂1%,余量为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颗粒...
- 高红霞丁静刘建秀
- 关键词:消失模铸造复合材料犁铧耐磨性
- 文献传递
- 双尺度Al_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双尺度(nm、μm)混杂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密度、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尺度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微米颗粒含量超过20%时,复合材料的空隙增多;4%的30nm颗粒+15%的75μm颗粒的双尺度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其硬度比基体Al-Si合金提高70%,耐磨性比基体铝硅合金提高7.22倍;双尺度混杂颗粒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高于单一纳米或微米颗粒复合材料,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犁削和磨粒磨损。
- 高红霞杨东王秀红韩华丽
- 关键词:真空热压烧结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
- 高应变率下Cu-P/M摩擦材料正向和反向应变率效应被引量:2
- 2005年
- 研究了冲击载荷下铜基粉末冶金(Cu P/M)摩擦材料不同的应变率效应。试验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SHPB)上完成。应变率范围为:102/s~103/s。通过试验得到了该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发现该材料在应变率 1000/s以下,表现为应变率强化效应;在应变率1000/s以上,表现为应变率弱化效应。也就是说,应变率1000/s是 该材料的临界应变率。为了与静态时的情况比较,在MTS试验机上又做了10-4/s~10-3/s应变率范围内的准静态 实验。比较动静态试验结果,发现动态时的屈服极限大于静态的;而屈服后的应变硬化率是静态大于动态的。通过 对样品进行微观组织分析,发现在压制烧结时有硬质颗粒破碎。在冲击载荷下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形成大范围的 多源裂纹及孔洞分布群导致裂纹迅速扩展,同时伴随硬质颗粒破碎。
- 刘建秀高红霞韩长生魏秀兰
- 关键词: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应变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