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鲜有报道。目的: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HBV DNA、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的连续病例7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HBV DNA和临床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81.9%(59/72)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有严重的活动性炎症(G3、G4级);43.1%(31/72)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阴性,其中77.4%(24/31)的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G3级。MELD评分、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而ALT、HBeAg和HBV DNA水平不能反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结论:持续存在的活动性炎症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以及接受肝移植的主要原因,HBV DNA载量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
- 高婷章鹏宫钰沈黎蔚夏强李海
-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病毒乙型炎症
-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失衡状态下单核细胞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免疫失衡状态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单核细胞在凋亡和抗原提呈方面的改变。方法收集26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20例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凋亡和增殖(Ki67)的改变,以及单核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B7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ACLF组患者单核细胞膜联蛋白V的表达(64%)明显高于CHB组(28%)和健康对照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和27.23,P值均〈O.01),提示单核细胞凋亡增加。ACLF组单核细胞Ki67的表达(32%)低于健康对照组(61%)和CHB组(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和4.83,P值均〈O.05),提示活化的单核细胞减少。ACLF组患者单核细胞HLA—DR和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为22.85和11.6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CHB组,提示单核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受损。ACLF组死亡患者单核细胞膜联蛋白V阳性表达(63%)明显高于存活者(46%)。结论处于免疫失衡状态下的乙型肝炎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增加,活化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单核细胞抗原提旱能力的下降。
- 沈黎蔚王介非董晓君宫钰高婷周婷婷李淑婷杨淑殷李海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
- 血清白细胞介素-6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持续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持续器官功能衰竭(PO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内科住院、发病≤72h且入院次日采用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法行血清IL-6检测的AP患者86例。依据是否合并持续48h以上不能自行恢复的器官功能衰竭分为2组,其中POF组患者10例(11.6%);Spearman秩相关分析AP患者血清IL-6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血清IL-6预测AP患者发生POF的最佳分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POF组AP患者血清IL-6中位水平为141.0(87.8~338.0)pg/ml,明显高于非POF组患者,20.6(4.9~45.9)pg/ml(P<0.05)。AP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Ranson评分、EPIC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预测AP患者发生POF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73~0.996,P<0.01),当血清IL-6≥59.7pg/ml时,其预测AP患者发生POF的敏感性为0.900,特异性为0.868。[结论]AP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预测AP患者发生POF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评估患者病情的有力指标。
- 高婷朱长清陆晓晔
- 关键词:胰腺炎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进展与血清乙肝病毒复制载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背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自然病程生存率关系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的影响并评估3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以HBV-DNA载量水平<1000、103~104、104~105、105~106、>106copies/mL分为A~E 5个队列,收集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行肝功能评分,随访至终点事件发生或研究终点(2012年2月29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3年生存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依纳入排除标准共收入连续病例257例,中位Child-Pugh评分10(8,12)分,MELD评分14(11,18)分。A~E组之间人口学、生化、临床基线数据相比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7%、81.2%、60.7%、76.5%和71.3%(P=0.318),3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50.8%、52.4%、39.1%、44.2%和34.9%(P=0.2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HBV-DNA载量水平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年生存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肝性脑病、INR、总胆红素、血肌酐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和血清钠为保护因素。结论:血清基线HBV-DNA载量水平并不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进展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淑婷高婷杨淑殷沈黎蔚周婷婷董小君曾菠李海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毒载量
- 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高钙血症及高黏滞综合征等为主;该疾病病程中出现的电解质紊乱及血压升高等现象可诱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该文介绍1例以骨痛就诊的患者,病程中患者多次出现精神状态异常,完善检查后被诊断为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黄聪华高婷陆晓晔朱长清
- 关键词:高钙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Th1细胞在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HBV感染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及肝组织炎症与机体细胞免疫密切相关,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与病毒的清除和肝细胞的损伤直接相关[1].CD4+Th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调节CTL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效应中发挥关键作用[1-2].本研究以Th1和Th2细胞及其功能性细胞因子为切入点,以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Th1和Th2细胞在上述两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章鹏陈婷宫钰沈黎蔚高婷薛峰夏强李海
- 关键词:肝硬化肝功能衰竭TH1细胞
-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抗病毒治疗组与非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的对比,了解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肝脏功能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09年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入回顾性研究队列进行疗效和生存分析.并对选用不同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依据患者MELD评分对患者进行分层.重点关注19例治疗满5年的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生物化学及病毒学指标,了解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及长期生存的改善情况.正态分布数据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数据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MELD评分分层后各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 结果 最终入组166例,其中抗病毒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2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组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1%对比34.9%,x 2=25.738,P<0.001).当患者MELD评分<18分时,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x2=16.034,P<0.001).对病情较重(MELD评分≥18分)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对比58.4%,x2=3.224,P=0.073).19例治疗满5年患者治疗前后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治疗前19例患者的HBV DNA均>103拷贝/ml,治疗后仅1例患者HBV DNA>103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0.05);治疗前后的CTP评分分别为(8.78&#177;1.65)分和(6.00&#177;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6,P<0.01). 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预后及长期生存率,早期应用患者获益更多.对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患者,尽管抗病毒治疗短�
- 胡沛赵钢德李海高婷李淑婷汤伟亮周惠娟王晖谢青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抗病毒治疗
- 入选米兰标准与扩大米兰标准(杭州标准)的HBV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移值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队列研究
- 高婷李齐根冯怡燕王思岳夏强李海
- 文献传递
- 血清白蛋白及EPIC评分在中至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旨在采用修订版急性胰腺炎Altanta分类标准,重新评价各临床生化指标、临床评分及影像学评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03—2018-03期间于我院急诊内科住院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MSAP及SAP患者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对SAP患者的预测价值,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及评分应用ROC曲线分析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4例,其中MSAP组患者100例(80.65%),SAP组患者24例(19.35%)。SAP组患者CRP、Scr、BUN、AST、LDH、BG、Ranson评分、BISAP评分、EPIC评分及入院时合并SIRS的比例均高于MSAP组,而ALB、血Ca、FT3水平均低于MSAP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Scr、ALB、FT3、Ranson评分、BISAP评分、EPIC评分和入院时合并SIRS对SAP患者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LB、Ranson评分及BISAP评分可作为预测SAP患者的独立因素(P <0.05),AUC(95%CI)分别为0.906(0.848~0.964)、0.919(0.863~0.975)和0.908(0.850~0.966)。结论:在修订版急性胰腺炎Altanta分类下,ALB可作为预测中至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对SAP患者的预测作用与Ranson评分及BISAP评分相当。
- 高婷陆晓晔杨伟强徐欣晖朱长清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白蛋白RANSON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