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人血清白蛋白与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差异性识别研究
- 2015年
-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识别主体,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实时研究了其与5种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每种氨基酸分子的L-和D-型异构体在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动力学差异。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虽然各种氨基酸的L-和D-型异构体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结合速率常数、解离速率常数无统一规律,但在解离平衡常数或结合平衡常数上有一致性。每种氨基酸的L-型异构体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亲和力均大于D-型,这表明人血清白蛋白在与氨基酸对映异构体作用的过程中基于手性识别作用而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结合。
- 申刚义高妍张爱芹刘佳白羽
- 关键词:氨基酸人血清白蛋白手性识别
- 手性选择试剂环糊精与万古霉素对氨基酸对映异构体迁移顺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在由两种手性选择试剂,β-环糊精(β-CD)和万古霉素(VMC)所组成的分离体系中,研究了19种氨基酸的衍生物的对映异构体的迁移顺序(EMO)。单一β-CD分离体系由含有不同浓度的β-CD的硼酸盐缓冲溶液组成;二元分离体系由不同浓度比例的β-CD和脱氧牛黄胆酸钠溶液所组成,各溶液的pH值为9.5。单一VMC分离体系含2mmol·L-1 VMC缓冲溶液(pH 7.2);二元VMC分离体系由浓度均为2mmol·L-1 VMC溶液和海美溴铵溶液组成(pH 7.2)。19种氨基酸须先与芴甲氧羰基氯反应使衍生化。结果表明:各氨基酸的对映体在相同或不同的分离体系中的EMO不一致,特别是在二元VMC体系中,氨基酸的EMO完全发生逆转。据此认为,对于目标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可通过用不同的手性分离体系来实现。
- 申刚义佘东来于婉婷高妍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 新疆紫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文章主要对新疆紫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评论。简要介绍了新疆紫草的物质基础,详细评述了其主要活性成分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致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于婉婷高妍曾鸣裴凌鹏申刚义
- 关键词:新疆紫草抗肿瘤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标记、实时在线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高灵敏传感技术,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大量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重点评述了其在新药筛选和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申刚义高妍刘越佘东来谷雨龙崔箭
-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药物研究
-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0年
- 本文主要以癫痫和局脑缺血再灌注为例,探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说明了真正起作用的是L-氨基酸.
- 佘东来高妍申刚义黄秀兰
- 关键词:氨基酸神经递质癫痫脑缺血
-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血清白蛋白与色氨酸对映异构体手性识别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与色氨酸对映异构体相互作用的手性识别,考察了p 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对亲和力的影响.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并探讨了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及人血清白蛋白与L-色氨酸的结合有高度特异性.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证明疏水作用在手性识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但不排除静电作用有一定的贡献.
- 申刚义高妍张爱芹崔箭戴东升
-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手性识别血清白蛋白色氨酸热力学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于蛋白对氨基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以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为探针构筑了手性识别传感膜,对L-和D-苯丙氨酸以及L-和D-色氨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在与每种氨基酸分子的L和D型异构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动力学差异.动力学数据显示,两种蛋白与每种氨基酸L型异构体的亲和力均大于D型.
- 申刚义高妍戴东升崔箭刘裕明裴凌鹏
-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手性识别氨基酸动力学
- 雷公藤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1年
- 雷公藤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但同时也具有很大毒性。文章主要对中药雷公藤在毒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雷公藤基源和毒性物质基础,详细评述了近年来雷公藤毒性反应、毒性作用机制、减毒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雷公藤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 高妍于婉婷佘东来申刚义戴东升
- 关键词:雷公藤毒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