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佑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饵料饲养罗氏沼虾的试验被引量:1
- 1981年
- 罗氏沼虾食性广,这是它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各种小型的水生动物(鱼、虾、昆虫)、浮游动物和其它动物尸体等动物性饵料以及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植物性饵料。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罗氏沼虾的营养来源则主要是依赖于人工投饵。因此,研究它的饵料来源,选择较适宜的人工饵料,已经成为罗氏沼虾养殖中的重要课题,
- 李增崇高体佑
- 关键词:罗氏沼虾人工饵料动物性饵料投饵浮游动物
-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试验
- 1981年
- 培育出健壮的苗种,提高其成活率是进行罗氏沼虾养殖的重要环节。我所l977年8月,引进罗氏沼虾,1978年春人工繁殖成功,4年来共培育淡化虾苗208万余只(表1)。本文着重总结1981年幼体培育主要技术环节。
- 高体佑李增崇
- 关键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虾苗幼体培育苗种虾养殖
- 淡水鲳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 1991年
- 淡水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m)。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是一种热带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体重可达10多公斤。淡水鲳体侧扁,呈圆盘状,体被细银鳞,鳍红、尾黑、身带黑色斑点,四色相配极为美观。1982年被台湾引进,称该鱼为淡水白鲳或银鲳,1985年繁殖成功。1985年开始引进大陆。长江水产研究所与东莞市水产局合作于1986年从台湾引进二冬龄亲鱼。
- 高体佑李天来陈友中陈启春李亦华谢湘筠
- 关键词:人工繁殖苗种
- 革胡子鲶养殖试验初报
- 1986年
- 革胡子鲶俗称埃及塘虱。塘虱是人们熟悉的南方江河池沼常见的野生鱼类,其经济价值很高,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深受城乡群众欢迎。塘虱除食用外,尚有一定药用功效,能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补血、益阳的功能,体弱病人,小孩,老人皆可食用,均有益于身体健康。
- 高体佑庄桂香连家雄翁祖桐
- 关键词:革胡子鲶养殖试验肉质促进伤口愈合补血
- 淡水鲳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淡水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ochypomum(Cuvier,1818)],我省1986年引进,1989年全人工育苗成功。近几年已在我省逐步推广试养。为探索淡水鲳养殖技术,总结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措施,我所在1987年进行的两种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的基础上,1991年又开展了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 高体佑李天来陈友中陈启春李亦华谢潮筠
- 关键词:池塘养鱼
- 革胡子鲶配合饲料的试验研究
- 1988年
- 对革胡子鲶(Ctarias Ieather)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配合饲料的试验研究。饲料的营养水平为:粗蛋白含量29.5%,粗脂肪6.3%,可消化能约2.364兆卡/公斤,可消化能与粗蛋白之比为8.01千卡/克蛋白。试验养殖60~116天,平均饲料系数2.14。初步探讨了革胡子鲶配合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及其氨基酸平衡问题。
- 陈启发高体佑庄桂香江秀梅潘清玉李明雄
- 关键词:革胡子鲶配合饲料消化能粗蛋白含量饲料系数氨基酸平衡
- 淡水鲳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 1989年
- 淡水鲳Colossoma brachypomum(cuvier,1818)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据报道,最大个体体长可达70—100厘米,体重为10多公斤。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湖北等省有关水产部门陆续引进。我所于1986年7月下旬经香港从台湾引进一批体长2—3厘米淡水鲳鱼苗,经一年多试养,长势良好。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喜群集、易捕捞、耐低氧、肉质细嫩和营养好等特点,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养殖品种。为探索其养殖方式,便开展了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 李天来高体佑陈友中陈启春翁祖桐
- 关键词:鲳鱼淡水鱼养殖技术
- 革胡子鲶一年两期养殖试验
- 1986年
- 为了进一步评价革胡子鲶养殖效益,探索养于方式,1985年我们进行了一年两期养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高体佑庄桂香翁祖桐
- 关键词:革胡子鲶养殖试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
- 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及生活习性观察被引量:1
- 1980年
- 罗氏沼虾幼体刚从卵孵出时呈潘状,称溞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度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要求一定的盐度、温度、饵料和氧量等,才能完成多次蜕皮,变态成幼虾。因此,观察幼体阶段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研究它的生活习性,以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这对提高幼体质量,提高幼体培育成活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高体佑李增崇
- 关键词: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幼虾咸淡水幼体质量